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腿疼就是在長個嗎?知道這4點,輕鬆緩解「生長痛」

「媽媽,我腿疼」。

「沒事兒的寶貝,你這是在長個子呢。」——孩子膝關節或下肢出現疼痛,但又沒有受過外傷,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是生長痛嗎?還有沒有別的情況呢?

生長痛的現象,最早由Duchamp醫師於1823年提出,近年來正在逐漸被人們接受和了解。由於其常常發生在兒童的生長期,因此也被稱為「生長痛」。

「生長痛」是兒童時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好發於2-12歲的孩子。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的雙下肢間歇性疼痛,尤其以脛骨、膝關節周圍為重。發作時間上,典型的生長痛多發生在半夜,持續幾分鐘至幾小時後可自行緩解,疼痛程度較輕,並且間歇期無任何不適,幾乎不影響白天活動。

那究竟為什麼會有生長痛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骨肌生長不同步

2~12周歲的兒童,其骨骼生長十分迅速,但四肢長骨周圍的肌肉,肌腱組織等生長相對緩慢,因而由於生長速度差而產生了牽拉痛。

2、骨代謝異常

鈣元素的缺乏會導致神經興奮度的提高,從而降低肌肉感受疼痛的閾值,使其疼痛敏感度提高,因此,產生膝關節周圍疼痛。

3、過度活動

兒童相比於成人,活動較多。而過度活動會導致組織代謝產物增多,引起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因此也有可能造成肌肉酸痛。

4、解剖學因素

大量學者的研究認為,下肢生長痛可能是由於扁平足,股骨前傾,膝內外翻,或者肢體不等長等解剖姿勢缺陷而產生。

5、精神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部分生長痛兒童除了下肢痛以外,還伴有反覆發作的腹痛、消極情緒、注意力不集中和行為問題等,其提示精神社會因素也是促使生長痛發生的原因之一。

那麼,該怎麼判斷到底是不是生長痛呢?生長痛有以下幾個最明顯的特點:

a.疼痛多發於夜間。

生長痛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都在晚上發生,疼痛呈無規則間歇發作,持續幾分鐘至幾小時不等。肢體活動也是不受限的,換句話說,小朋友的活動能力是正常的。此外,但這種疼痛無遊走性,也就是說,疼痛不會從一個地方轉到另一個地方。

b.多為肌肉性疼痛

生長痛主要是肌肉部位疼痛,而不是骨骼深部的疼痛。並且生長痛的疼痛的部位無紅腫或發熱的炎症反應現象。

c.以下肢疼痛為主

特別是小腿和膝關節前側等部位,疼痛度更加明顯,但反覆性疼痛的部位不明確。疼痛通常可自行緩解,且間歇期不存在不適現象,亦不會影響正常活動。

那除了生長痛之外,兒童膝蓋疼痛還有可能是什麼問題呢?

d.脛骨結節骨軟骨炎

更多出現在青春期,且男孩兒的發病率遠遠高於女孩兒,患兒大多有喜愛運動的習慣,發生在跑步、跳躍和快速變向的運動中居多,例如足球、籃球等。

e.股骨頭骨骺骨軟骨病

又稱為Perther病,股骨頭軟骨炎等,其疼痛非常劇烈,而且持續時間比較長,一天內都是持續疼痛,不存在間歇期間活動正常現象。

f.兒童白血病

白血病也會導致兒童下肢疼痛,因為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膨脹,會使骨膜受到拉伸而引起骨骼疼痛,尤其是膝蓋的下方最為明顯,因此常被誤診。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懷疑是生長痛,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物理治療

採取局部使用溫水熱敷、局部微波治療的方法緩解疼痛。物理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血液灌注、降低病變組織神經興奮度,此外,物理療法實施期間所產生的溫熱感還可提高患者舒適度,減少對疼痛的恐懼。

2、飲食或藥物治療

主要是在患兒飲食中添加鈣製劑以及維生素等,以改善骨密度,提高血清中鈣離子含量,

這些都對緩解兒童出現生長痛有很大幫助。

3、減少運動量

雖然說生長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孩子的活動。但劇烈運動也有可能加重生長痛,因此,嚴重疼痛時,可以將孩子運動量適量減低,疼痛就會有比較明顯地緩解。

4、行為認知治療

運用情緒疏的方法鼓勵患兒表達自已的情緒體驗,降低痛覺的敏感性。同時,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做遊戲、玩玩具等方法來吸引孩子注意力,減少疼痛感受。因為父母的關愛,才是對孩子疼痛最好的靈丹妙藥。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安全教育漫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19/190371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