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讓你脫穎而出的4種底層能力

大腦中走得越遠,現實中走得越穩。

法國作家蒙田說過:

「我們都比我們自己以為的更富有。但我們都忘記了我們身上的力量,所以我們總會去別處乞求。

而這種讓我們富有的力量,就是我們的底層能力。」

底層能力,就是那些明明很重要,卻又總被你忽視的能力。

在這個機會倏忽來去的時代,底層能力是你脫穎而出的關鍵。

01

靠譜力

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門問題:為什麼靠譜的員工越來越難找?

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

靠譜而便宜的員工,是不存在的。靠譜這個詞,本身就是身價的代表。

美的集團總裁方洪波剛進入公司時,和很多同事一樣過着普通上班族的生活。

但不同於其他同事的是,他做事更踏實、更用心。

有一次,老闆何享健要求大家去12個城市做市場調研。

很多同事嫌工作辛苦,報酬太低,跑幾個城市就回來交差了。

只有方洪波堅持跑完了所有城市,並且對每一個城市都做了詳細的調研。

何享健對方洪波的做事態度非常滿意,覺得他辦事靠譜,隨後對他委以重任。

作家池莉說過:「靠譜,說起來簡單,落下去複雜,聽起來像感覺,做起來是原則。」

不靠譜的人,做起事來,只會耍嘴皮子功夫,從不會落到實際行動上。

辦事靠譜的人,有能力、有擔當,能把別人交代的事放在心上,讓人省心又省力。

修煉靠譜力,無非就是做到以下三點:

1.給人確定性。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就必須負責到底。

2.做事踏實。不說口若懸河的大話,扎紮實實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3.事有交代。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一個事有交代的人,才值得託付,讓人定心。

耍小聰明的人只能當陪聊,有事兒還是要找靠譜的人。

在這個聰明過剩的年代,靠譜才是為人最大的聰明。

02

執行力

看過這樣一段話:

「凡人之所以平凡,在於他們總是要等弄明白後再說,等條件成熟後再做。偉人之所以偉大,在於他們非凡的決斷力和執行力。」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於有沒有執行力。

作家李尚龍認識一位演員朋友,因為工作受挫,決定苦練英語口語。

朋友問李尚龍,學英語有沒有捷徑,堅持三個月能不能學好,半年或者一年呢?

李尚龍提醒她說,開始去做並堅持下來,才可能變成一個口語高手,但許多人都半途放棄了。

朋友笑了笑說:「你太小看我了。」

一年之後,李尚龍再次見到這位朋友,她依舊演着不溫不火的角色,口語水平也沒有任何提升。

很多時候,我們對現狀不滿,想要做出改變,但卻很難邁出第一步。

很贊成一句話:這世界從來缺少的不是完美的計劃,而是說干就乾的行動力。

提高行動力,不妨試試以下三個方法:

1.化繁為簡,細分目標。當一個長期目標被細分成許多短期目標時,執行難度會大大降低。

2.5分鐘起步法,拒絕拖延。當你在腦海里計劃好一件事時,什麼都不要想,立刻投入地去做5分鐘。

3.設立激勵機制。適當地自我激勵,是對過往進步的肯定與鼓勵,也是對未來目標的展望和刺激。

生活從不會因為你想做什麼而給你報酬,只會看到你做了些什麼才給你獎勵。

只有當你行動起來,才有可能擁抱自己想要的生活。

03

激情力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花盆效應」:

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適的花盆中待久了,就會不思進取、安於現狀。

如果你每天只是機械性地重複做同樣的事情,見識、能力和格局,將永遠停滯不前。

前段時間,過年回家,我遇到了大學同學老韓。

老韓大學畢業之後,順利進入某知名企業。

公司待遇很好,上班時間自由,只要手上的活忙完了就可以到點下班。

如此安逸的過了幾年,老韓漸漸對工作失去了激情。

這兩年公司效益不好,為了縮減成本,幾個部門合併,等於一個人要負責新舊業務。

幾年舒適的生活,老韓的能力扛不起這個重任,逼不得已只好提了離職。

這次的慘痛經歷,讓他明白了:痴迷於舒適區,是對自己最大的殘忍。

有句話說得好:「人一旦墮落,哪怕是短暫的墮落幾年,上帝就會以最快的速度,收走你的天賦和力量。」

在舒適區待久了你就會發現,那個名叫「意志力」的東西,慢慢就會喪失。

坐在一艘破漏的船上,水沒進來,你不去修補船艙,而是躺在甲板上曬太陽

當水漏進來,你再想逃生時,就已經為時已晚。

三個小tips,讓你走出舒適區,永遠保持激情力。

1.做出改變。一成不變的工作很難讓人獲得激情,每天做出一點小小的改變,就會讓看似重複、枯燥的工作,變得有趣一些。

2.永遠不要停止優化自己。每次做事情都爭取比上次表現更好,並且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深化自己的能力、接受新的挑戰。

3.保持內驅動力,為自己而工作。只有你為自己打工,把工作當事業去奮鬥,才會對工作始終充滿激情。

04

思考力

看過一張漫畫。

一個人踩着堆積如山的梯子,趴在牆沿上嘆息。

他並不缺少翻越高牆的梯子,但他並沒有真正思考過,該如何利用這些梯子。

一個人只顧埋頭趕路,卻拒絕思考,不過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你深度思考的能力。

有人曾問巴菲特,為何別人投資都有虧有損,他卻幾乎從不失手。

他笑了笑,說:「可能是我看到的東西,比別人多一點。」

大部分投資人在選股票時,看重的都是公司報表上的盈利能力,而巴菲特買股票前,不僅看賬面信息。

更重要的是,他會分析這家公司的行業前景,甚至企業制度和文化,以此判定這家公司是否具有發展潛力。

在他看來,一家有潛力的公司,股票升值是大概率事件。

買了這種公司的股票,即便遭遇多次下跌,他也絕不賣出。

靠這種洞察力,巴菲特在股市無往不利,連續十多年位居全球富豪榜前五。

就像《教父》裏的那句話: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註定是不一樣的命運。

看清事情的本質,才能看穿全局,主導全局。

1.向自己發問。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讓我們無限地探究下去,從而幫我們形成長期的、一貫的思考路徑。

2.刻意專注。抱着明確的目的,將意識和思考集中到某一事物上,抓住事物的本質和核心,做出正確的判斷。

3.情緒無紛擾。冥想、打坐,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每天獲得這片刻的平靜,就能夠一點一點看清問題的本質。

香奈兒全球CEO莫林說過:「大腦中走得越遠,現實中走得越穩。」

思考的質量,決定人生的質量。

育兒專家劉墉的兒子是哈佛學霸,女兒也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哥倫比亞大學。

有人問他教育孩子的訣竅,劉墉回答說:

「培養出孩子的底層能力,優秀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真正優秀的人,都在底層能力上下笨功夫。

基本功越紮實,往後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闊。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23/187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