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成年人最大的智慧,是主動降低不切實際的期待

在微博上看到一個熱門話題:當代年輕人不快樂的原因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特別扎心:對一切事物抱有高期待。

是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就是因為對外界抱有太高的期待,最後失望至極、備受打擊。

期待自己被全世界喜歡,若聽到有一個人說自己不好,便徹夜難眠;期待自己對別人好,別人能加倍對自己更好,於是很多感動變成了理所當然;

《人間失格》中有一旬話:「倘若沒有過度的歡喜,便沒有極度的悲傷。」

成年人的世界,期待越高,落差越大,每個人都要學會管理好自己期待值。

主動降低不切實際的期待,減少對他人的幻想和依賴,是一種高級的人生智慧。

降低對另一半的過高期待,學會自立

日本作家佐藤光郎在《與惡魔對話》一書中,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會發怒?

後來他解釋道:所有的「怨氣」,都是因為對對方充滿期待才產生的。

是啊,在親密關係中,太多人把怨氣產生的責任歸咎於他人,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在於自己。

在一檔情感綜藝節目《愛情保衛戰》中,有這樣一對夫妻:結婚七年的妻子,總是抱怨丈夫既摳門又沒有上進心,因此想離婚。

原來,四年前,兩人做生意失敗,從那時起生活就開始走下坡路。

丈夫被迫從一個小老闆去當快遞員,每天夜裏三點上班,晚上六點才下班,工作本就辛苦,回家還聽到妻子的種種抱怨,生活更是難上加難。

然而,作為全職太太的妻子,非但沒有體諒丈夫的辛苦,反而抱怨丈夫連吃飯買衣服都要精打細算,甚至還期待丈夫再打一份工貼補家用。

後來,節目中的調解員對妻子說,你知道為什麼你們的婚姻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嗎?因為你對丈夫的期待太高,但對自己卻毫無要求。

調解員的一番勸說後,妻子才意識到,如果想要過更好的生活,除了將眼光放在另一半身上,不如先看看自己是否有對這個家盡到責任。

與其期待丈夫去做兼職,不如跳出過去安逸的全職太太生活,與丈夫一起賺錢養家。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段話。

沒有不幸的婚姻,只有不幸的夫妻。一對對夫妻懷着對婚姻無比美好的憧憬走入婚姻殿堂,可最終他們卻失望至極,於是他們責怪婚姻,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而其實真正要怪的是他們自己。

幸福的婚姻,本就需要夫妻兩個人共同攜手創造。

如果其中一個人,總把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強加在對方身上,但從未看到自己的不足,一味抱怨,依賴,最終只能是無盡失望換來兩敗俱傷。

在親密關係中,要學會降低對另一半的期待,減少依賴,獨立生活。

降低對朋友的過高期待,要自知邊界感

前幾天,我終於忍不住把相識多年的閨蜜拉黑了。

閨蜜是我大學同學,從那時起,我們就一直保持每天不間斷的微信聯繫。

閨蜜每次給我發消息,總是期待我第一時間回復。

偶爾幾次晚回信息,她就很生氣地質問我是不是對她不關心,一開始我會解釋,但時間一長,多少有點反感。

有一次,我和室友說說笑笑,關係親密,她看到後就莫名其妙大發脾氣。後來我才知道,她一直期待我是她唯一的閨蜜,除此之外,再無朋友。

最近,她因為失戀無人傾訴,我便成了她唯一聽眾。

一開始,每當她向我訴說失戀的痛苦,我滿是心疼,耐心安慰,照顧她的情緒;一有時間,我也會帶她出去散心。

但大半年後,她仍然頻繁地幾小時負面情緒輸出,而我也慢慢被她影響,變得毫無耐心甚至有些抑鬱。

作為閨蜜,在朋友難過時給予安慰和陪伴無可厚非;但漸漸地,我發現她總是期待我能隨時做她的情緒垃圾桶,期待我能一直陪伴她......

閨蜜已經把她的期待全都強加在我身上,對我已形成過度依賴,絲毫沒有考慮過對我生活的越界和侵佔。慢慢地,我開始逃離這段友誼。

從那以後,我終於明白,朋友間最舒服的關係應該是有一定的空間感和界限感;各自不過多打擾各自的生活,但彼此也能無話不談。

如果一個人總是對朋友抱有過高期待和依賴,而不懂得守住朋友之間的界限感和分寸感,時間一長,友誼終會走向盡頭。

很多時候,生活中沒有絕對的感同身受,自己才是擔負起自己生活的主角。

降低對自己的過高期待,要學會不驕不躁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網友的故事,我特別感同身受:

網友初入職場找到一份活動策劃的工作,他認為自己學習能力強,愛思考,自己在一個月內定能得到領導的青睞。

剛好,公司為答謝客戶特意準備國內游活動,交由網友負責。

網友認為自己的策劃絕對會給客戶帶來很好的體驗,所以,當領導善意提醒他可以找一位有經驗的前輩來協助自己時,他表示希望領導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獨立勝任。

然而,由於經驗不足,網友在返程路線的安排上還是出了差錯,致使客戶在機場長時間滯留。

雖然最後在領導的幫助下,妥善處理了這個小差錯,但因此,網友也產生強烈的挫敗感,認為自己連最簡單的事情都做不了,還一度想辭職。

後來,領導開導網友:每個人想像得在職場中遊刃有餘,運籌帷幄的樣子,是要經過多年積累和學習才有的,對自己期望過高,急於求成,往往會產生更大壓力,心中難免沮喪失望。

剛畢業那幾年,我也因為想賺錢,但又等不及一年一次的升職機會,只能通過不斷跳槽來達到目的,然而,頻繁地跳槽不但沒帶來多少收入,反而給人留下了穩定性差的印象。

對自己有期待是有上進心的表現,但有時候,一個人對自己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野心太大,又能力不足,急於求成,往往會適得其反。

如果能適當降低自我期待,調整認知,盡力做好能做的事,減少內耗的同時,反而能獲得最快的成長。

著名的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曾提出過這樣一個幸福公式

幸福=效用/欲望。

也就是說,在能力一定的情況下,一個人期待值越低,越容易獲得滿足,越容易得到快樂。

但降低期待並不是降低目標,更不是消極對待。倪萍曾說,人生要試着爬山,爬不上大山爬小山,累了就停下來休息,爬不動就迂迴幾次再繼續爬。

如果一開始的目標就是最高的山頂,爬到半程,已是氣喘噓噓,筋疲力盡,往後爬的每一步都舉步維艱。

但一開始的目標只是爬山,沿途路過皆美景,同樣是到達山頂,每向上一步,都是意外的驚喜。

一行禪師說「花朵凋零本身並不造成痛苦,然而人們期望花朵永不凋零,是這個不切實際的願望造成了痛苦。」

成年人的智慧,應該是主動降低不切實際的期待,做到六十分及格剛好。

對他人減少依賴,才能把握人生的主動權。

對自己降低期待,盡力而為,才是對自己最好的答案。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13/185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