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堅持就是勝利 誰的勝利?不惜一切代價 誰是代價

作者:
和藹可親的華女士以及慈眉善目的趙先生也多次向全世界表示:中國14億人,每個人都擁有在網上表達的權利。對於這一點我是深信不疑,正是因為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寬鬆、最包容的語言環境,我們才會感到生在種花家實屬三生有幸,應該偷着樂。所以我想問一句,這些消失的文章,它們具體是違反了哪一條法律?是哪一部法的第幾條?可否援引一條具體的法律條款,讓大家明白?而且這也是一次普法的好機會,讓大家避免今後重蹈覆轍。

上海的事情到現在已經有一個月了。我不是上海人,但我是人,我能以人類的情感感受到上海人此刻的處境,我和此刻的上海人沒有區別。

這一個月里,有幾個問題讓我越來越困惑,我想把它們問出來,如果有人知道答案,請告訴我。

我最困惑的一個問題是,封城期間,我們被告知說「堅持就是勝利」。我想問,堅持就是勝利,是誰的勝利?

這個問題我想不到答案。是上海人的勝利嗎?上海兩千六百萬人口處於封控之中,飢腸轆轆、求醫無門、失去工作、永不停息的核酸檢測,卡車司機困在高速路上沒有飯吃,老人獨居無人照顧,小孩子和嬰兒被迫和父母分開。這些上海人,他們怎麼勝利?

有個五歲孩子的爸爸癌症發作,本來治療一下就好,因為核酸結果沒有出來,在等待中去世。去世兩小時後,核酸檢測陰性的結果出來了。

我不知道勝利屬於誰,但永遠不屬於他了。他五歲的兒子永遠失去了爸爸,他的妻子永遠失去了丈夫,他的父母永遠失去了兒子,勝利也不會屬於他們了。這個破碎的家庭和勝利再也沒有任何關係了。

這樣破碎的家庭還有多少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們永遠不會勝利了。

如果不是上海人的勝利,會是全國其他地方的勝利嗎?

上海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擁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全國以及全球都有供應鏈。港中大經濟學教授宋錚團隊的研究說,如果對上海封城兩周,會使全國的GDP下降2個百分點,其中約7%來自於對其他城市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

另一個研究數據說,如果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同時封城一個月,全國的GDP將損失8.6%。上海封城一個月,全國傷筋動骨。

所以,堅持就是勝利,是誰的勝利?我想不明白。如果有人知道答案,請告訴我。

第二個問題。封控期間,我們同樣被告知要「不惜一切代價」。我想問,不惜一切代價,誰是那個代價?

我自認為我還算一個正常人,在我的認知里,如果一個人準備付出一些代價去做某件事,那麼前提是這個代價應該是他自己的,不是別人的。

比如我說:我要不惜一切代價考第一,那麼我可能會熬夜學習、瘋狂備考,每天只睡兩小時,我為了考第一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這叫做「不惜一切代價」。

假如我為了考第一,把班上所有學習好的同學全都打成重傷住院,考試那天我沒有競爭對手了,這叫「不惜一切代價」嗎?

我覺得這是一個道德底線,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目標讓別人成為代價。

上海那些處於飢餓、痛苦、絕望中的人們,他們是那個代價嗎?有沒有人問過他們,他們願意去當那個代價嗎?

另一個數據說,中國前100的城市裏,有83個都處在或多或少的封控之中。那麼這83個城市的市民都屬於代價嗎?

那位姓韋的同志,他四月初在朋友圈說「我贊成動態清零的策略……帶ww回家時,漂亮國只能瞪眼目送。到那時看,現在的困難和成本是最低的。」然而沒兩天,他因為被封在家裏,腦溢血得不到救治而病逝。

這位韋同志的故事是否讓人難過還不好說,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他自己必然不想成為那個困難和成本。

相比於西方那些漠視生命、和病毒共存、置百姓生死於不顧的國家,咱們中國的防疫工作是全世界最成功的,這個是有目共睹的,也獲得了世衛組織總幹事、公正嚴明的譚德塞先生的認可。但問題是,咱們作為公認的優等生,積累了如此之多的成功經驗,還有必要不惜一切代價嗎?可否有人能在防疫前先告訴大家,那個代價是什麼,給大家一點心理準備?

這兩天看到一場例行記者會上的發言說:「中國以最小的代價實現了最大的防控效果,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客觀事實。」

這沒錯。這不止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也是全人類的共識。但是我還是想問一句,什麼叫「最小的代價」?誰能告訴我「最小」的定義?

人類走到今天,對這個世界已經有了相當深入的了解,這個世界上最小的東西都有了答案。比如最小的鳥是吸蜜蜂鳥,最小的海是馬爾馬拉海,最小的國家是梵蒂岡,最小的粒子是夸克,最小的質數是2。最小的東西往往都有個定義,所以誰能定義一下,最小的代價是什麼?它到底有多小?

有一個醫院的護士哮喘發作,卻不能在自己的醫院得到救治,不幸離世,這個代價算大還是小?

有一個孕婦被迫在汽車裏關了六天,致使她肚子裏的孩子沒有了動靜,這個代價算大還是小?

還有另一個孕婦,懷孕八個月大出血,往返醫院、核酸檢測,前前後後十二個小時沒有得到救治,最終一屍兩命。這個代價算大還是小?

上海在正常時期平均每天有74萬門診和7000台手術,封城一個月,這個代價算大還是小?

我不知道。如果有人知道答案,請告訴我。

第三個問題。上海封控開始時,我們被告知這樣做的原因是「保護民眾的利益,民眾的利益高於一切。」

對於這個說法,我舉雙手表示贊成。咱們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把民眾利益擺在第一位的國家,這一點沒人否認。別的國家基本都是黨派林立、亂象叢生、唯利是圖,只有咱們中國是完完全全為人民服務,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都是大家能看到的事實。

我只是想問一下,「民眾的利益高於一切」這句話里,民眾的利益具體是什麼?

民眾的利益具體包括哪些?民眾的頭髮、眼睛、喉嚨、肚子屬不屬於他們的利益?如果民眾的頭髮愁白了,眼睛哭腫了,喉嚨喊破了,肚子餓扁了,算不算民眾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有很多其他疾病的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他們沒有感染新冠,卻因新冠而死,這算不算民眾的利益受到損害?

要求減少密切聚集,可是又要求天天聚集核酸,徒增傳染風險,這算不算民眾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我不知道。我不斷被告知「民眾利益至上」,但沒有人告訴過我什麼是民眾的利益。

如果有人知道答案,請告訴我。

第四個問題。這一個月里,有很多切實記錄的文章都看不到了。有很多文章是上海本地人寫的親身經歷,沒有謾罵、沒有抱怨、沒有指責,只是記錄了自己的遭遇,都看不到了,點進去就是感嘆號,說是「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我想問,「相關法律法規」具體是指什麼?

眾所周知,咱中國是全世界法治建設最成功的國家之一,擁有最完善、最公正、最透明的法律體系,這一點也沒人否認。中國的法律成就也是整個國際社會有口皆碑的。

而且,和藹可親的華女士以及慈眉善目的趙先生也多次向全世界表示:中國14億人,每個人都擁有在網上表達的權利。對於這一點我是深信不疑,正是因為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寬鬆、最包容的語言環境,我們才會感到生在種花家實屬三生有幸,應該偷着樂。

所以我想問一句,這些消失的文章,它們具體是違反了哪一條法律?是哪一部法的第幾條?可否援引一條具體的法律條款,讓大家明白?而且這也是一次普法的好機會,讓大家避免今後重蹈覆轍。

這大概就是我感到困惑的幾個問題。這次上海的行動,我相信所有人都是熱烈支持的,它必將青史留名、永載史冊,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與此同時,我還想知道上面那四個問題的答案。如果有人知道,請務必告訴我,感謝。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02/1743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