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陳子昂登上幽州台 寫下二十二個字 歷經千年依舊是最深的孤獨

陳子昂,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陳子昂青少年時家庭較富裕,輕財好施,慷慨任俠。成年後發憤攻讀,博覽群書,擅長寫作。

他從家鄉四川到都城長安,千里迢迢,圖展鴻鴣大志。然事與願違,四處登門,贈詩獻文,不是被拒之門外,就是受冷言相譏,功名事業,一籌莫展,憂憤交集。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

三十七歲的陳子昂,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台),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大興。幽州台:即燕國時期燕昭王所建的黃金台。修建黃金台用於招納賢才,因燕昭王將黃金置於其上而得名,其師郭隗為例,成為當時燕昭王用黃金台招納而來的第一位賢才。幽州台又名"薊北樓",也有稱"燕台"。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裏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但是,像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台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因此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時」的哀嘆。

全詩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畫面。

詩的前三句粗筆勾勒,以浩茫寬廣的宇宙天地和滄桑易變的古今人事作為深邃、壯美的背景加以襯托。第四句飽蘸感情,寫出了詩人慷慨悲壯的自我形象,畫面頓時神韻飛動,光彩照人。

儘管我們現在的偉大時代已經遠非陳子昂生活的唐代所能比擬,儘管陳子昂那種孤獨感傷的封建知識分子的情緒已為我們所不取,但我們讀起這首詩來,仍然強烈地感覺到宇宙的遼闊,時間的流逝,詩人在那個時代知音難求報國無門的深深的孤獨……

生活在這個美好時代的我們,在這無窮無盡的宇宙之中和時間的長河裏,到底又該有哪些作為才不虛度此生呢?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天涯之水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12/173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