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吳小平駭人文章 習近平授意?揣摩上意?王滬寧策劃?

—專家:對私企竭澤而漁 無益中國經濟

中國財經專欄作家吳小平11日發表了題為"私營經濟初步完成階段重任"的文章,立即引發中國「政治、經濟同步倒退」的激烈爭論。旅美時評人士胡平指,中共在一系列政治收緊動作後,在經濟上也重新收緊,中國民營企業的凜冬將至。外媒評論由於經濟成長受阻,中共政府再度支持大型國企以來刺激經濟,但這套老政策已經擠壓到私營及小型企業。對於此文是否是習近平授意,分析有不同看法,也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王滬寧策劃的。

中共資深金融專家吳小平11日發表了題為「私營經濟初步完成階段重任「文章,立即引發中國「政治、經濟同步倒退」的激烈爭議。而官媒迅速群起攻之,則被指欲蓋彌彰。

吳小平這篇文章指出,在中國的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私營經濟「已經初步完成了協助公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階段性歷史重任」。

下一步,私營經濟「不宜繼續盲目擴大」。且一種「全新形態、更加集中、更加團結、更加規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經濟」,將可能在所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的新發展中,呈現越來越大的比重。

吳小平曾參與創建央企中金公司零售業務及財富管理部,任執行總經理。

吳小平現投身網際網路金融創業。他的一系列標籤有:金融評論家、商業觀察家、網路金融界知名人士,長江商學院校友,浙大客座教授,投資銀行中金公司零售業務及財富管理業務創立者之一,中國最大網際網路配資金融公司聯合創始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網民反應,中共中央級喉舌迅速加入反駁吳小平之列。

中共國務院主辦的《經濟日報》發文《高度警惕「私營經濟離場論」這種蠱惑人心的奇葩論調》駁斥其觀點,隨後,《人民日報》轉發此篇文章。

《經濟日報》還批吳小平無疑是逆改革開放潮流而動、企圖開歷史倒車的危險想法。若不是為了一己之私謀求網路轟動效應和流量收益,便是另有企圖、別有用心了。

不少人立即聯想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宣佈退休,以及萬達、海航、安邦等中國企業接連發生的事端,認為(吳小平)此文是為北京意圖拿私有企業開刀先「試水溫」。

上層授意?揣摩上意?

吳小平的文章出台之後,據說短短時間就吸引了兩萬多評論。為何大家對於中國「國進民退」的趨勢如此焦慮?從經濟社會層面來說,國進民退對中國意味着什麼?

陳破空在美國之音的政論節目中說,這篇文章的內容結構極可能來自上層授意。從十八大習近平上任以來,在王滬寧的策劃下,他們實施這樣一種三部曲策略:信息快閃、引發爭議、付諸實施。今年一月,王滬寧唆使人民大學教授發表文章《消滅私有制》,引起社會譁然,然後迅速刪除文章。這次吳小平發文之後,首先反駁的不是《人民日報》、新華社、《環球時報》,而是《經濟日報》、《新京報》這些並非首席喉舌的邊緣官方媒體。被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轉發聲討,然後迅速刪貼消失。

楊建利和陳破空的看法不同,他認為吳小平和他的文章被過度解讀了。楊建利在美國之音的政論節目中說,吳小平在行業內並不是個重要人物,這篇文章也寫得不好。當然不排除吳小平揣摩上意寫了這篇文章。為什麼有這麼多反應呢?因為大家擔心第二次公私合營正在進行,這篇文章的出現觸動了人們的緊張神經。

對私企竭澤而漁無益中國經濟

經濟日報彭博專欄9月16日發表特里維蒂(Anjani Trivedi)的文章。

文章稱,由於經濟成長受阻,中共政府再度支持大型國企以來刺激經濟,但這套老政策已經擠壓到私營及小型企業。

高盛分析指出,中國小型企業營運持續惡化,庫存增加,變現時間拉長。

大型國企業績強勁,主要靠供給面的改革,包括壓制高污染企業,關閉產能過剩的工廠,「一帶一路」計劃也為國企帶來商機。但這些政策將一些邊緣型的企業擠壓出局,使私營及小型企業陷入困境。

中共政府大談將透過法律保障及擴張信貸,以提高中小企業比重,表面上是要「抓大放小」,但實際上卻是「棄小保大」。

大陸私營企業的生產力一向高於國企,過去20年來私企的平資資產報酬率比國企高出4到6個百分點。國企對國內生產毛額的貢獻比重愈高,經濟的長期運作效率與生產力便愈差。

目前國企的獲利占企業總獲利的三分之一,遠高於2016年初時的15%,勢頭的確堪憂。因此壓制私企的作法將難以持久。國有企業主要依賴政府支出,而非依賴市場需求,但政府的財政收入正大幅減少。國企的狀況雖看似改善,卻仍背負鉅額負債。

中共現在又計劃加重企業稅負,來支應人口老化的開支。中國的社會安全稅率高達43%,遠超過美、日的13%及30%。野村控股預估,稅制更改將使企業明年的獲利減少2.5%,使投資減少1.1%。這對私企又是一大剝削,因為城市地區私企的社會安全稅負擔金額幾乎是國企的兩倍。

胡平:中共搞的這一套類似50年代公私合營

旅美時評人士胡平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指,習近平重走毛澤東老路,在一系列政治收緊動作後,在經濟上也重新收緊,中國民營企業的凜冬將至。

胡平說,就和原來50年代公私合營是一樣的,沒有直接把你的資本沒收,但他就以公私合營的名義。公私合營有公有私,到後面更大成分都成了政府的了。政治上收緊,經濟上也是再走回頭路。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916/117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