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出口商不肯將手中美元兌換人民幣 中國央行有麻煩

今年人民幣兌美元意外飆升,但許多中國出口商依然不肯將手中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這可能給中國央行帶來麻煩。

今年45歲的浙江女商人Fay Yu說,她沒有把出口手工水晶玻璃和花瓶等工藝品賺來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因為她覺得人民幣的上漲不會持久。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累計上漲5.4%,2016年全年下跌6.6%。

在她看來,人民幣走強只是暫時的,因為中國經濟已不再高速擴張,而且美國會再次加息。

有數據顯示,持這種觀點的大有人在。今年8月份,中國個人和企業通過商業銀行向央行出售的外匯數額連續第22個月下降,央行外匯占款也因此降至人民幣21.51萬億元(合3.27萬億美元),該指標三年前在人民幣27.3萬億元見頂。

這種局面將波及中國的貨幣供應。

多年來,隨着中國出口業的蓬勃發展,出口結匯一直中國央行向國內經濟投放流動性的一種渠道。新加坡大華銀行(United Overseas Bank)資深經濟學家Teck Kin Suan稱,中國央行外匯占款減少無疑是市場流動性萎縮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促成了近期的流動性壓力。由於中國居民試圖將更多資金轉移到海外,中國遭遇了嚴重的資本外流,但中國政府今年對資本流動實施了嚴格控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本外流。外商直接投資也有所下滑。

與此同時,中國央行也採取了從金融系統回籠資金的舉措,試圖抑制不斷上升的債務水平和周期性的市場泡沫。中國央行在春季曾兩次上調短期利率。

中國央行不願使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傳統政策工具進行調節,擔心這樣做會被理解為央行對經濟狀況感到擔憂。

不過外匯占款下降導致的新增貨幣量減少卻讓中國央行控制貨幣供應總量的努力變得複雜。為緩和這種壓力,中國央行開始更多地使用其他工具提供流動性,例如向商業銀行提供中短期貸款。

對這種貸款的依賴程度增加雖然給央行提供了更多靈活性,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短期利率波動性變大就是一例:中國的基準短期借款利率呈現過山車走勢,從1月初的2.4%升至3月底的27個月高點5%,現在回落至略高於3%的水平。

此外,購匯產生的貨幣供應實際上是無成本的,但中短期貸款並非如此。

華創證券(Hua Chuang Securities)固定收益分析人士Ji Linghao說,從央行獲得資金的成本不再像以前那麼低廉,這已經影響到實體經濟。

出現這種情況正值中國公司今年因借款成本上升而難以在債市融資。今年到目前為止,中國公司的債券淨融資額為負人民幣327億元,上年同期曾創下人民幣2.82萬億元的正值紀錄。債券淨融資額指的是新發行債券和到期債券的差額。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922/997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