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華國鋒 一幅難畫的像

作者:
 

1977年8月1日,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在慶祝建軍50周年招待會上。

這幾天,山西交城縣出了一件大事,在「華陵」前,一尊剛剛落成的華國鋒像要被拆除,引起了很多交城人的不滿,他們都積極行動起來制止。據說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

對於這件事情,因為不知道具體原因,所以在這裏不做評價,但是倒可以藉此機會說說華國鋒這個人。

華國鋒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地位有點特殊。

文革得利者,「老實」的華國鋒的「告密」

華國鋒,原名蘇鑄,字成九,山西交城縣人。再往前翻他的家譜,他的祖籍應該是河南范縣蘇家堡。至於說他改名叫華國鋒,是他參加革命後的事情了,這個名字,從字面上看,當然也是和革命有關的。不過,他的後代到現在也是以蘇為姓的。

1921年,華國鋒出生那一年,中國共產黨剛剛誕生,被稱作黨的締造者的毛澤東比華國鋒年長28歲。歷史很有意思,1936年華國鋒開始參與革命時年僅15歲,而那時,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權已經掌握在毛澤東的手中。誰也不會想到,40年後,中國共產黨這艘大船舵手的位子,居然就從毛澤東的手中,傳到了華國鋒的手中。

如果說,毛澤東自稱為山溝里的馬克思主義的話,華國鋒其實連山溝里的馬克思主義也算不上。他是上過中學後投身抗日戰爭的一個熱血青年,游擊隊是他最早開始的革命生涯,之後,他南下到了湖南,機緣巧合,做了毛澤東家鄉的父母官,這才進入了毛澤東的視線,從此走上了仕途的快車道。

文化大革命又成了他的仕途助推器。儘管文革初期他也受到了衝擊,但是時間很短,而且,由於其他官員紛紛落馬,而他又得到最高領袖的青睞,當然,他也是有付出的。

當文革運動進入大批判和派性鬥爭激烈之時,1967年5月,時任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的華國鋒與當時主持湖南省委工作的第二書記王延春同時遭到湖南群眾組織的批鬥和關押,王平日與華的關係不錯,在私下裏曾對華說:主席他老人家也是老糊塗了,這麼搞國家亂了,軍隊亂了,群眾也亂了,天下大亂只有對帝國主義有好處。

這本來是一次朋友間的私人談話,但這樣的談話在那時會被視作對毛主席不忠的表現,「老實」的華國鋒以黨性為重,第二天就把這段話報告給專政隊了,王延春受到更嚴厲的批鬥和懲處可想而知。華的這一舉動顯然是不光彩的,然而他得到了毛澤東更多的信任,毛說「華國鋒不能打倒,他是個老實人,我看他是左派」。就這樣,華後來執掌了湖南的大權。

在毛澤東的呵護下,華國鋒得以平步青雲。從公安部長、政治局委員,到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再到毛澤東臨終時,把所有的第一,黨、政、軍,擔子全部放在了他的肩膀上。當然,由是他也背上了文革得利者的牌子。

英明領袖,個人崇拜也是碩大無比的坑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華國鋒,歷史給了他一個巨大的機遇,又和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這兩者是那麼地難以協調,使得時光過去了四十年了,還是眾說紛紜的一團亂麻。

宣傳機器的慣性,在看似毫無保留地支持他的同時,給他準備了一個碩大無比的坑。

當1976年9月毛澤東去世時,華國鋒只是接過了職務的擔子,還不能成為權力的中心。報紙上在提到我們國家的領導力量的時候,也不提華國鋒,只說「黨中央」。到了10月8日,也即粉碎「四人幫」的第三天,報紙上面第一次出現了「以華國鋒同志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0日,「兩報一刊」社論就又進了一步,說是「最緊密地團結在以華國鋒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周圍」。又過了幾天,就變成「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了。到了這個月的下旬,來自四面八方的致敬電一律在抬頭寫着「華主席、黨中央」的時候,華國鋒就已經像毛澤東在世的時候一樣,位居黨中央之前了。

這個月快要結束的時候,輿論就更加如火如荼,《解放軍報》的社論說:華國鋒同志是我們黨當之無愧的領袖。還說:「愛不愛我們的黨,愛不愛我們的國家,愛不愛我們的軍隊,愛不愛我們的人民,集中地表現在愛不愛我們的領袖。」「誰膽敢反對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反對以華國鋒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我們就堅決同他鬥爭到底。」

也是這個社論,說華國鋒「不愧為把毛主席的事業推向前進的掌舵人。不愧為毛主席締造的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袖」。

這大約就是「英明領袖」之說的最權威的起源。自此以後,「英明領袖」這幾個字就為華國鋒專用,並且傳遍了我們國家的每一個角落。於是人們開始把這位「英明領袖」和那位「偉大領袖」相提並論了。

其實,在這個時候,華國鋒的肩膀上,既承擔不了黨政軍的三副重擔,也承受不了這樣高規格的頌揚。

兩重重壓之下,他是會垮掉的。

事實上,他堅持了也就是三年多而已。

其實,他也是立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的。

1976年的10月,是把華國鋒載入中國史冊的最重要的日子。10月6號,在他的主導下,一舉粉碎了「四人幫」。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粉碎四人幫的作用,是怎麼評價也不過分的。這標誌了持續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徹底結束,也是標誌了中國要選擇一條新的道路。儘管這時候,華國鋒還沒有這樣很自覺很明確的想法,但是,有的時候,只要邁開了新的腳步,走向哪裏,領導人自己也很難做主了,逆時代的潮流是不可能的。

粉碎四人幫是中國走向改革開放的必要前提。

沒有華國鋒,沒有華國鋒得到了葉劍英汪東興等人的支持,這件事情是不可能實現的。

然而華國鋒註定只能是一個過渡性人物而不能成為走入新時代的旗手,因為,把他推入新時代的那股潮流和新時代本身的潮流,就是格格不入的。

有人把華國鋒的下台歸結為他堅持「兩個凡是」,「兩個凡是」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其實,在華國鋒的資歷和能力在毛澤東為他制定的崗位上勉為其難的時候,他如果不拉起毛澤東的大旗來,他怎麼能夠維持下去呢?一方面他是在堅持兩個凡是,另一方面,他最不堅持兩個凡是,毛澤東辭世不到一個月,他就下令抓了毛澤東的遺孀,還有比這更加不「兩個凡是」的嗎?

在我看來,「兩個凡是」,也只是華國鋒佔據道德制高點而以正統繼承者自居的一面旗幟,並不是會嚴絲合縫地按照毛澤東的旨意去辦事。但是,他的思想,或者說他的世界觀確實是和毛澤東一脈相承的,話說回來,如果沒有這種一脈相承,他也坐不上接班人的位子。

不得不背負着毛澤東的沉重的遺產,這也成為他在新的道路上走不下去的原因。

還有人說,華國鋒的一個大問題是反對鄧小平的復出。不錯,兩個凡是也是這種做法的理論依託。但是,華國鋒何嘗不知道鄧小平的復出是自己地位的一個挑戰呢?在鄧復出的問題上首鼠兩端也是人之常情,而歷史的難題有時候是破解不了的。阻止鄧小平的復出,失去的是葉劍英等老同志的支持,而這種支持,是華國鋒能夠繼續掌權的基礎。同意鄧小平的復出,以鄧的威望和能力,華國鋒勢必會大權旁落。兩難選擇,同樣的結果。

後人在評價這一段歷史的時候,都說當日可以與華國鋒並駕齊驅的人只有一個,這就是黨的副主席葉劍英。從表面的情形來看,的確如此。這兩個人出現在公開場合的時候,總是左右相攜親密無間的樣子,華國鋒亦從不掩飾自己對葉的敬重和依賴。葉劍英也是不遺餘力地力挺華國鋒,甚至也會用一些肉麻的語言。不過,當葉劍英1976年10月8日委婉地表示不能同意華國鋒的「繼續批鄧」,還說要「趕快讓小平同志出來工作」的時候,華是置之不理的。

而葉劍英是執着的,四天以後他作了第二次嘗試,他要兒子葉選寧到北京東城富強胡同六號去看望胡耀邦。胡耀邦在鄧小平的第二次下台時也受到株連,賦閒在家已有數月。就此時的情形看,不要說取代華國鋒,甚至連見華國鋒一面都還沒有可能。他只能拜託葉劍英的兒子捎話給華國鋒,他要對華說的是:「中興偉業,人心為上。」看來,這時候胡耀邦是把希望寄托在華國鋒身上的。他的用意只是提醒華順應民心。

站在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態度。

華國鋒身邊也有人堅決反對鄧小平復出,這就是黨的副主席,粉碎四人幫的功臣汪東興。他也是抬出毛澤東的指示說:「鄧小平的問題,毛主席已經有一個四號文件。四號文件不管怎樣,是正確的,是毛主席指示的。」「鄧小平對文化大革命還是不理解,三個正確對待做得不好。」「鄧小平的錯誤是嚴重的,一直發展天安門事件。」這也是會影響華國鋒決策的。

看起來是涉及到鄧小平一個人,其實,是涉及到了鄧小平代表的一大批人,這些人都是黨內久經考驗的又經驗豐富的人,而且,作為文革受害者,他們有着天然的希望改變的力量。

擋住了鄧小平,就是擋住了這樣一批人。

這當然是一個錯誤。

但是,也是一個難以避免的錯誤。

雖然後來並沒有阻擋住鄧小平的復出,但是,芥蒂已經種下。

1976年,華國鋒55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他有了名正言順的地位,立下了粉碎四人幫的卓越功勳,也試圖結束「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亂。但令人遺憾的是,華國鋒的能力、經驗和水平,特別是「左」的思想決定了他未能與時俱進,而且總以堅持錯誤的立場觀點開始,以無可奈何接受批評告終。他的能力和資歷難以駕馭當時複雜的局面,把握住歷史發展的契機和時代發展的脈搏,因而不可能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從人品上說,華國鋒是一個厚道人,儘管他的能力不夠,但是,他能夠聽取意見,也能夠常常做自我批評,直到最後急流勇退,沒有用手中的權力維持自己的位置。

在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華國鋒在真理標準討論和「兩個凡是」的問題上做自我批評,還針對有人對他搞個人崇拜提出的批評,作了回答,表示今後「不要宣傳我個人」,向上和下發文件的抬頭「不要寫華主席、黨中央,只寫黨中央就可以了。也不要提英明領袖,稱同志好」。希望文藝作品多歌頌黨、歌頌老一輩革命領袖與工農兵英雄事跡,不要宣傳我個人。

真實面孔,雲霧繚繞尚難看清

華國鋒作為黨的和國家、軍隊的最高領導者,能夠不斷轉變自己,不斷否定和被否定自己,直到1980年8月全國人大五屆三次會議,根據中共中央建議,決定華國鋒不再兼任國務院總理。同年11月10日至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和批准了向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的人事更動方案,同意華國鋒辭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

我的這篇文章是想斗膽給華國鋒畫一幅像,但是,結果是還是做不到,因為太難,要在一個雲霧繚繞的背景中勾勒出清晰的面孔,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先把雲霧除去。

工筆畫不可能,就先畫寫意吧。如果我們忽略掉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歷史,從1971年華國鋒上調到北京來工作看起,在文革後期穩定中國的局面以及結束文革上,華國鋒是立有很大功勞的。但是,他是在一個非常態的情況下被推上領袖位置的,他沒有思想準備智慧準備和組織準備,因此,他確實不具備統領中國的能力。然而,能值得歷史記下一筆的,是他的急流勇退,也許有人說,他是不得已,無奈之舉,但是,即使是不得已而為之,他也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因為,其實他還會有其他的選擇,而也許這些選擇會對國家造成更大的危害。

華國鋒離開最高領導崗位後直到去世,他在靠近中南海又遠離政治中心的環境中生活了28年,他基本上無聲無息,然而,他的形象,卻是越來越清晰的。

這幅畫像,也許還要畫上許多年。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910/99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