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思文:破局焦慮症

作者:

郭文貴爆料引發了海內外輿論的巨大爭論,一些人甚至認為郭文貴此舉會影響中國未來走向,將其上升到引領中國變革、轉型的高度,在我看來,這着實有些誇大了。我並不否定郭爆料的輿論衝擊波效應,因此不同意艾未未等人過於精英化色彩的觀點,我只是和許多人一樣,帶着看戲群眾不嫌事大的心理,期待爆料越唱越精彩。至於郭的行為會導致破局的觀點,我以為是過於樂觀的臆想,這種想法折射出海內外許多民間人士在當下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破局焦慮症,儘管這種心理可以理解,但也需要誠實的指出來加以分析。

何以這種破局焦慮症在民間普遍存在呢?這當然不是空穴來風的集體心理,很大程度上,是源於民間在體制高壓下無力感的變相反映。大陸自1989年以來,民間從組黨失敗、維權興起、《08憲章》、茉莉花被打壓、新公民運動、南街抗爭、709事件,一路走來,歷經近三十年的打壓與抗爭,從江胡時代到如今的新極權體制,目前正處在一個士氣低落、情緒消沉的時期,如海外學者沈大偉最近的判斷:「高度沮喪的情緒廣泛存在於多個社會階層」。在這個時刻,郭文貴的橫空出世掀起了波濤洶湧,讓許多人陷入到亢奮的狀態,如同在一潭死水上扔進了一塊巨石,引發熱烈關注、吸引無數眼球也是情理之中,但情緒畢竟只是情緒,大陸的破局與轉型畢竟是嚴肅而重大的政治社會工程,不能以情緒代替理性,更不能把一時的戲劇性事件拔高到可能發生由量變到質變的判斷。對破局的情緒渴望如果主宰了理性的判斷,終究會迷失方向,陷入患得患失、大亂方寸,甚至會因一時的受挫最後走向虛無主義,這是有識之士需要警惕和避免的事情。

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破局焦慮症其實長期存在於民間一些人的言行中。在線上線下交流中,從資深的良心犯到新生的公民群體,常常可以感受到這種焦慮情緒的存在。如果這種破局焦慮症長期瀰漫於民間,終究對未來的變革產生負面影響。在我看來,產生破局焦慮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對大陸民主變革的長期性與坎坷性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和理性認知。大陸體量的龐大、專政體制的鐵血和統治資源的充沛、國際力量的長期綏靖、民間抗爭力量的弱小等等因素都決定了大陸民主變革是一個長期性的坎坷過程。一方面,民主變革是必然的未來方向,需要無數人鍥而不捨的去追求,另一方面,它也是沒有捷徑可行、甚至沒有前例可循的變革工程,任何試圖走捷徑的一廂情願的想法都會被證明是虛妄的想法。現實的無力容易使人對戲劇性的事件產生虛假希望,以高度亢奮的情緒捲入,並將破局與變革的希望進行移情投射,由此獲得對破局焦慮的舒緩與釋放,因此忽略了對大陸民主變革的理性判斷和合理分析,許多民間人士常年喜歡搜索各種信號,熱衷關注宮廷內鬥,迷戀小道消息,幾乎喪失了民間主體性認知。對此,台灣著名學者羅世鴻教授隔岸有眼,在臉書上犀利的評論道:「不懂為什麼高層內鬥讓各路精英興奮不已的邏輯。只知道王立軍讓高層內鬥了,然後這幾年律師教會NGO吃盡苦頭。毛時代內鬥更是頻繁,結果反右文革,人一波波死,最後毛臘肉換成鄧屠夫。真正破局,要靠民間一點點熬,西單牆64維權運動——水滴石穿。想有捷徑?活該被忽悠。」大陸的民主變革是沒有捷徑可行的不可能速成的巨大工程,有責任感的民間人士應該有長期抗爭的心理準備,唯有如此,才可能不被情緒主導,不被破局焦慮症侵蝕。

二、對民間主體性和抗爭主體性的堅持缺乏韌性和徹底性。這次郭文貴事件海外的一些人顯得尤其亢奮,一方面與他們長期疏離大陸民間生態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多年的期待破局形成的普遍焦慮有關。儘管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任由這種焦慮症擴散流行,勢必加劇當下民間抗爭主體性的流失,不利於民間生態的健康生長與循環。大陸民主破局的主體在民間,在於許多有擔當的公民的覺醒與行動。沒有民間的壓力和衝擊,期待高層內鬥、權力洗牌、突發政變之類的想法只會是千年等一回的幻夢,其本身依然是缺乏現實擔當和歷史責任感的功利心理作怪。大陸民眾多是現實主義的搭便車者,民間的變革主體只會是有擔當勇於承擔的一群理想主義者,古今中外的變革主力軍和引領者也都是這樣的理想主義者,唯有牢牢立足於民間主體性建構,先覺者拉動後覺者,由此形成動員網絡和變革聯盟,利用機會窗口展開博弈,方能把握未來變革的主動權,走出專制的死循環。

大約五年前的微博時代,民間也曾出現對破局的強烈期待。由王立軍逃館開啟的薄熙來下台、令公子車禍等一系列事件形成了持續幾個月的圍觀狂歡潮,結果,民間期待的破局不但毫無蹤影,迎來的卻是新極權體制的不斷形塑與穩固,絞索越勒越緊,民間被迫進入窒息期。當下對郭文貴的過度狂歡似乎在重演過去的一幕。民間潛伏的憤怒與不滿難以找到突圍的出口,很容易將焦點和希望寄託於一個個戲劇性事件,如此循環重複,真實情況可能確如莫之許所言:「群體換了,場景換了,話語也從改良換成了推牆,可實際上是完全同構的。」這樣的同構並不能形成民間力量的有效累積,並不能為構建抗爭主體性添磚加瓦。狂歡的潮水退卻後,如果連民間的腳印都沒有留下幾個,這樣的狂歡便只能是無效的廉價唾沫。

逝去的思想家陳子明先生曾有「成功不必在我,功成我在其中」的話流傳後世,我認為這是他重要的「政治遺囑」,這種闊大的胸懷和健康的心態值得民間大力推廣和學習,不以一時之失為意,不以短期低迷為敗,懷抱信念,堅守底線,心態健康,同道互勉,合力抗爭,也許是當下民間共渡時艱的最好選擇。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民主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508/92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