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金融時報:金正恩將視中共為敵?導彈不需精準度

最近中國社交媒體上最火的句子是:「朝鮮的導彈不需要精準度,能射出去就行了,反正周圍到處都是它的敵人。」

這句話的潛台詞是,朝鮮的諸多敵人,也包括它最大的鄰國——中國。

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不過,有些玩笑話,往往曲折地反映了某種真相,有時是事實真相,有時是國民心態的真相。此話能火,至少說明如今許多普通中國人都承認朝鮮對中國的敵意了,他們都不認為朝鮮現在還會把中國視為友好國家,更別提「盟國」了。

最新發射的「敵意之彈」

這些年來,每當中國人想輕鬆一下,想快樂一下,朝鮮都立即用核試驗或導彈發射來提示一下朝鮮對中國的這種「敵意」。最新的例證就是: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是中國的五一小長假,朝鮮在中國三天假期的首日,即4月29日早晨,就再次向準備度假的中國人發射了一枚雖然剛升空就爆炸、但仍然具有憤怒示威之意的導彈。

不過,中共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卻認為,朝鮮選擇在4月29日發射導彈,主要是為了「氣」美國——因為這一天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百日紀念日:「29日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一百天,特朗普在這之前向所有100名美國參議員通報朝鮮情況,與15個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大使在白宮會晤,把『國內動員』和『國際動員』都搞了,朝鮮還是『不服』,這讓特朗普有些難堪。」

但特朗普本人並不這麼認為。朝鮮發射導彈後不久,這位剛在白宮住滿百日的美國總統就發了一條推特,稱「朝鮮今天發射了一枚導彈(雖然不成功),這是對中國及其備受尊敬的國家主席的意願的不敬。很糟糕!(North Korea disrespected the wishes of China& its highly respected President when it launched, though unsuccessfully, a missile today. Bad!)」

特朗普所說的中國「意願」,大概是指他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後中國同意努力說服朝鮮暫停導彈發射的願望。

隨後,特朗普4月30日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台(CBS News)採訪時,再一次談到中國對朝鮮不斷發射導彈不會感到高興,他強調說,他認為,中國不想看到一個不穩定的朝鮮,中國肯定不想看到朝鮮擁有核武器,而中國不喜歡朝鮮擁核已經很長時間了。

其實,朝鮮最新一次發射導彈的初衷,究竟是「提醒」習近平還是特朗普,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朝鮮早就不把中國的意願、中國的利益、中國的勸告放在眼裏、更別說放在心裏了。換言之,本文最初提到的那句玩笑話確實包含着一定的道理:雖然朝鮮目前尚未公開宣佈中國是其眾多敵國之一,但其心底深處卻早已不再把中國視為友好國家了。

從未有過「蜜月」的「友邦」

且不說如今中朝因朝鮮堅持發展核武器所引發的利益衝突,即使在所謂的中朝「蜜月期」,這兩個鄰國之間的關係也是起起伏伏、充滿危機的。

中國學者沈志華被公認為是研究冷戰時期中朝關係的權威,他指出,很多中國人都以為1950年至1957年是中朝關係最好的時期,「其實錯了,這段時間是中朝關係最不好的時候。檔案文獻顯示,在整個韓戰過程中,中、朝兩國在幾乎所有的問題上都存在分歧,立場完全不一樣。」

至於到了1992年中韓建交,中朝關係更是跌入低谷。前中共外交部長錢其琛在《外交十記》中披露:當年7月赴朝通報中國決定與韓國建交的立場,金日成表示「中國既然已經決定,那麼就那樣辦吧」,說完起身便走,中方代表意識到會見已結束。此次金日成接見中國代表團時間之短、氣氛之平淡前所未有,之後沒有舉行任何例行招待宴會,錢其琛一行當天就返回了北京。此後金日成再未踏足中國。1993年,北京以兩票之差喪失了2000年奧運會舉辦權,朝鮮將關鍵的一票報復性地投給了悉尼。1997年,鄧小平逝世時,金正日也沒到中國大使館弔唁。

而後來中朝之間就朝鮮核試驗問題引發的爭執,更使兩國關係陷入寒冬(電視劇)期。如今,朝鮮已經不惜公開撕破臉皮,高調批評中國。例如,朝鮮中央通訊社今年4月21日發表題為《還好意思隨波逐流?》的評論,不點名地批評中國:「如果他們估錯朝鮮的意志,對人家隨波逐流,執着於對朝鮮經濟制裁,或許會得到朝鮮的敵人的欣賞,但也要對同朝鮮關係的災難性後果做好思想準備。」再如,韓國《朝鮮日報》引述消息稱,面對中美逐步向朝鮮施壓,朝鮮政府近日透過人民班演講以及保衛部的講座,大肆批評中國,公開斥責中國是「妨礙統一的無恥國家」,報道指出,朝鮮一般只會以類似的用語譴責美國,今次用來批評中國,情況實屬罕見。

在中國,朝野各方仍然把朝鮮當作「友好國家」甚至「盟國」的人,可能也不多了,但高層仍有人有一種誤解,認為朝鮮核危機的利害相關國是朝鮮、美國、韓國,最多加上一個日本,而中國不是朝鮮的敵人,也不掌握解開僵局的「鑰匙」,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也非常有限,所以國際社會不要指望中國能幫上多大的忙。

例如,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4月30日發表署名「鐘聲」(意為「中國之聲」)的國際評論《朝鮮半島需要負責任行動》,仍然認為:「中國不是朝鮮半島問題的直接矛盾方,解決半島核問題的鑰匙也不在中國手裏。」

再如,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即將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研究中心刊文,回答近期一個常被人提及的問題:為什麼中國不承擔更大的責任,讓朝鮮停止其核武計劃?傅瑩的一個觀點是:因手中沒有能打消朝鮮安全擔憂的鑰匙,中國就沒有足夠的影響力去說服另一個國家停止其核計劃。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民日報》的上述評論和傅瑩的上述觀點有一定道理。但中國的對朝決策應該、也必須考慮以下這兩個情況:

一、朝鮮擁核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就是中國,這裏的「害」不僅包括朝鮮在離中國很近的地方進行核試驗所產生的核輻射、未來可能出現的核泄漏或核事故,也包括朝鮮擁核可能帶來的不利於中國的一系列地緣政治、地緣軍事變化,如日本、韓國可能以此為由發展核武器,再如美國可能以此為由加強在朝鮮半島的軍事存在等,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則是已經發生的不利於中國的地緣變化;

二、考慮到朝鮮金家王朝三代統治者反覆無常、暴虐成性的性格、尤其是金正恩殘忍清洗其姑父、派人殺死其同父異母哥哥等等行為,中國不應抱有任何僥倖心理,不能排除某一天金正恩不僅在心底、而且在行動上視中國為敵的可能性。

中國對朝還有什麼「牌」?

基於以上兩個考慮,中國就應該用大、用儘自己手裏已有的影響力之牌,例如……

行文至此,我看到微信上我的一個朋友群里,有人發了這麼一條信息:

「中共外交部副部長緊急召見朝鮮駐京大使館公使朴明浩(駐京大使池在龍日前已回朝鮮),代表中方就朝鮮發射飛毛腿中程彈道導彈事件,作出帶有最後通牒性質的警告。

消息稱,中共外交部長王毅親自出席召見朴明浩,然後由副外交部長宣讀備忘錄,以表示事態的嚴重性、危險性在激化。

中方致朝方備忘錄中,特別強調,如朝鮮一意孤行的進行核子裝備的核試爆炸,中方一定會做出強烈抗議,並採取5項嚴厲懲罰措施:

一,堅決支持聯合國安理會就此通過經濟方面制裁和其他措施;

二,即日即時終止石油和石油燃料供應;

三,即日停止一切經貿協議;

四,撤回駐朝鮮的大使,並視事態發展作出進一步措施;

五,關閉兩國水、陸兩路邊境、水界,並視事態發展考慮實施封鎖、戒嚴等措施。

據稱,中方還表示,如果朝鮮當局一意孤行,北京將被迫向全世界宣佈終止中朝友好合作條約。」

我上網搜了搜,雖然中國社交媒體和網上論壇都在瘋轉這條信息,但關於其最初的新聞來源,我只搜到一個信息源:香港《動向》雜誌,而且談的也是中國針對朝鮮4月16日試射導彈的所謂「回應」。我沒有搜到中共官方的信息源,也沒有搜到著名國際媒體的相關報道。

看來,這條新聞的真實性成疑。

但且不論真假,說實話,中國早就應該這麼做了。這條信息中所提到的幾條措施,就是中國目前手中仍然掌握的影響力之牌。

其實,中國已經有人主張中國應該打出更多對朝影響力之牌了。例如,《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就主張,必要之時,中國應該對朝「斷油」。朝鮮4月29日發射不成功的導彈之後該報立即發表的那篇社評,也再次提及「斷油」:「北京一定要堅守住當前的態度,那就是堅決反對朝鮮發展核導技術,要讓平壤有它如果搞新核試驗必將遭到包括被斷油在內更嚴厲制裁的明確預期,同時堅持雙暫停和雙軌並行主張,要求美國展現降低對朝軍事威脅的姿態,更清楚地宣示願意和平解決半島問題,不威脅平壤政權的生存。」

儘管國際社會對朝制裁的效果不佳,但軍事解決朝鮮核問題既不可取,也極危險,因為鋌而走險的金正恩很可能使用朝鮮已有的核武器,對鄰近的韓國、日本、甚至中國進行軍事報復。國際社會不要期望對朝制裁能在短期內奏效,而應該放眼於長期:首先,堅決拒絕承認朝鮮的核國家地位,其次,通過長期的經濟制裁、外交孤立、內部策反、胡蘿蔔加大棒等措施,鼓勵朝鮮棄核,懲罰其進一步的核試驗……這種做法也許很久難以奏效,但仍然好過可能導致大規模生靈塗炭的軍事打擊選擇。

好在中國如今已經意識到,中國絕對不應無條件地為金正恩不負責任的行為背書,更不應屈服於朝鮮的核訛詐。

例如,《人民日報》4月30日發表的那篇評論嚴厲警告平壤當局:「朝鮮必須尊重和遵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不可在射導、核試、被制裁,再射導、再核試、再被進一步制裁的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

再如,《環球時報》4月28日發表的另一篇社評明確表示,中朝關係的「前提必須是不違背中國的國家利益,不讓北京為平壤的極端政策埋單」,這篇社評還在文末強硬地表態:「北京希望幫着尋找各方利益和主張的最大公約數,如果失敗,半島局勢最終走向攤牌,中國既不怕朝鮮,也不怕美韓,我們有足夠力量對肆意踩踏中國利益紅線的任何一方予以回擊。」

當然,未來中國的對朝政策,不能僅僅限於「不怕」,還需要對金正恩一旦行動上視中國為敵的那一天做好政治、經濟、軍事上的準備,包括反導準備,此外,中國還要認真考慮如何提前終止《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

歷史上有過太多曾經的「友邦」、甚至「盟邦」反目為敵的例子,一個不那麼遙遠的先例,就是曾經一度互以「同志加兄弟」稱呼的中國和越南,後來居然走向了彼此間的戰爭。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502/92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