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林彪手下多位高級軍官歸朝鮮後被整倒

—關於中國軍隊中朝鮮族官兵返回朝鮮的歷史考察

作者:

朝鮮戰爭結束後,據不完全統計,林彪手下返回朝鮮的4萬多朝鮮族官兵在戰爭中犧牲的約30%,被俘的約20%。高級軍官中一部分人被打倒:朴一禹因「反黨宗派活動」於1955年12月被罷免。方虎山戰後任人民軍陸軍大學校長,受朴一禹事件牽連而退役。原朝鮮獨立同盟的崔昌益、尹公欽、徐輝等人於1956年因「宗派事件」被免職。

四野最高領導人林彪(圖源:VCG)

1949年7月13日,金日成決定將朝鮮師調回國,瀋陽師配置在新義州,長春師配置在羅南。同月,166師官兵在政治委員方虎山率領下從安東入朝,164師在副師長李德山率領下從圖們入朝。筆者對當事者高判坤(Go Pan Gon)訪談記錄,2000年7月29日於吉林省蛟河縣。這兩個師編入朝鮮部隊前,都加強了幹部的軍事訓練。164師副班長以上官兵150名從新義州入朝,進平壤炮兵軍官學校,學習兩個月後,去羅南與大部隊會合。筆者對當事人金治茂訪談紀錄,2000年7月2日於吉林省磐石縣。此外,164師還於5月中旬選拔連、營、團級軍事幹部到東北軍區接受軍事訓練。6月上旬,朝鮮人民軍派教官到長春舉辦幹部訓練班,對班、排級幹部進行正規化訓練。臨行前,這些部隊又補充了大量兵員。1949年7月,吉林省政府和軍區指示,補充部隊裏的朝鮮族戰士,僅延邊地區一周之內就有1390人報名參軍。

164師返回朝鮮時,全師實有人員為10831名,長槍5297支,刺刀3456把,短槍588支,機關槍320挺,重機槍104挺,衝鋒鎗206支,戰防槍8支,自動步槍一支,訊號槍14支,槍榴彈筒32個,擲彈筒67個,六零炮87門,火箭炮3門,迫擊炮26門,戰防炮12門,步兵炮1門,平射炮1門,機關炮2門,馬734匹。166師返回朝鮮時,全師實有人員為10320名,長槍6044支,短槍722支,輕機槍281,重機槍91,衝鋒鎗878支,卡賓槍2支,訊號槍13支,彈筒69個,擲彈筒31個,60炮91門,迫擊炮33門,戰防炮10門,山炮3門,馬945匹。到1950年,已經南下的朝鮮族官兵開始回國。

1950年1月8日,毛澤東還在莫斯科訪問時,蘇聯外交部致電駐朝大使什特科夫(Shty kov):「林彪曾致電毛澤東稱,在人民解放軍編成內還有16000餘名朝鮮族人,並有整建制的朝鮮族部隊,總計4個營、27個連和9個排。在人民解放軍服役的朝鮮族指揮員,有師級2人、團級5人、營級87人,以及連長598人、排長1400人、班長1900餘人……人民解放軍進軍華南後,朝鮮族人出現波動,有些人要求回國。由於戰爭即將結束,林彪表示希望把朝鮮族人合併為一個師或4-5個團,派至朝鮮。」該電還指示什科特夫拜訪金日成,了解朝鮮政府對林彪此件的態度。

1月11日,什特科夫回電稱,金日成希望把這些部隊調回朝鮮,近日內朝鮮將派3名代表赴華,就此問題與中國政府談判。金日成的意見是:一、把中國軍隊中這些朝鮮族人按朝鮮部隊的編制在中國組成一個步兵師和兩個步兵團,其餘官兵用於補充摩托車團和機械化師。二、由於朝鮮駐地困難,金日成想請中國政府在1950年4月以前把這個師和兩個團留在中國。同日,中共中央轉告朝鮮,表示同意金日成的意見。中央軍委給四野的電報說:同意四野所有朝鮮官兵返回朝鮮工作,「中共中央已與鮮共中央接洽好,他們即派參謀政治人員三人來中國把部隊改編好,於四月間更換夏衣後開回朝鮮,並選一千人先回朝鮮學習機械化兵種」。

1950年1月,金日成派金光俠等人來中國接人,並提出希望能夠配備武器。1月底,中央軍委下令四野各軍和特種部隊所屬朝鮮族官兵在河南省鄭州市集結。到3月初為止,除執行特殊戰鬥任務者,各路朝鮮族官兵已陸續集結鄭州。3月中旬,根據中央軍委指示,部隊進行改編,成立了獨立第15師,全宇任師長,池丙學任參謀長,楊根任政治部主任。全師下轄4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和工兵營、通訊營、反坦克營、警衛中隊、野戰醫院,師級機關有政治部、參謀部、供給部。團級以上幹部均由第四野戰軍司令部和政治部任命。在鄭州市廣場召開了第15師成立大會,四野政治部主任鄧子恢參加大會並講了話。會後還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獨立15師戰鬥力較強,其中立大功以上者2000多人,授予「英雄」稱號者100多人,且85%以上為中共黨員。由於獨立15師成立時在南方的部隊未趕到,實際成立時只有3個團。後趕到的部隊是47軍中的朝鮮族官兵。3月24日,這支部隊到達元山。

據當事人回憶,朝鮮族官兵回國的要求十分強烈,他們多數人都認為,中國革命勝利以後,自己應繼續完成朝鮮的革命,「解放」還在美帝殖民統治下的半壁江山。筆者先後訪談了41名回國的朝鮮官兵,其中21人說當時回國的目的就是要去「解放」南韓,32人認為李承晚就是朝鮮的蔣介石,必須打倒。接受訪談的大部分人都說,當時在朝鮮族官兵中要求回國去完成朝鮮革命的呼聲甚高,還發生過一些集體要求回朝鮮的事件。筆者2000年對41名當事者訪談記錄。

返回朝鮮後的官兵隨即編入了朝鮮人民軍。原164師返回羅南後整編為朝鮮人民軍第2軍團第5步兵師,下轄第10、11、12步兵聯隊和1個炮兵聯隊,原164師副師長金昌德少將任師長。原166師返回新義州後整編為第1軍團第6步兵師,下轄3個步兵聯隊、1個炮兵聯隊,原496團、497團、498團分別成為第13、14、15聯隊,原166師政治委員方虎山任師長。在鄭州成立的獨立15師(原156師),整編為第一軍團第12師,全宇任師長,原15師下轄3個團分別成為人民軍第30、31、32步兵聯隊和1個炮兵聯隊。原47軍下屬由朝鮮族官兵建立的獨立團改編為人民軍第1軍團第4步兵師第18步兵聯隊。此時,在朝鮮人民軍中,師、旅長以上幹部,全部出身於原東北抗聯和延安義勇軍。

回國後的朝鮮族官兵,隨即被要求辦理轉黨手續,即由中國共產黨黨員轉為朝鮮勞動黨黨員。據一些當事者回憶,開始很多人對轉黨表示不理解,有情緒。後朝鮮中央請中共方面派人去做工作,才使轉黨工作順利進行。筆者對李石勛(Lee Sek Hoon)訪談記錄。李原是47軍140師419團2營營部通訊班戰士。

韓戰爆發後,由164師改編的人民軍第5步兵師沿東海岸南下,佔領江陵後遭遇美海軍艦炮阻擊,損失重大。7月底進軍浦項地區,與第12師協同作戰,同韓軍3師和首都師展開了一個多月的激戰。9月下旬美國仁川登陸後敗退,剩下3000餘人編入第4軍團。原166師改編的人民軍第6步兵師,攻佔開城、江華島、金浦、金浦機場。後沿着西海岸經忠清南道西部佔領全羅道的木浦、光州、順川後,迂迴南海岸進軍慶尚南道河東、晉州地區。進攻馬山時遭遇美軍第25師的頑強抵抗,與美軍對峙一個多月。撤退時兵力損失近半,後到慈江道整編,以該師為基礎組編成第5軍團。曾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41軍聯合作戰。由獨立15師整編成的人民軍第12步兵師,一部分參加攻佔春川的戰役,後進攻洪川、元州、忠州、丹陽,越過竹嶺進軍慶尚北道,7月底攻佔安東。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所受損失重大。原47軍轄下朝鮮族官兵組成的人民軍第4步兵師第18步兵聯隊,參加攻打漢城的戰鬥,並首先從北部攻入漢城的中心地區。三天後,該部渡過漢江經水源南下,在烏山殲滅美軍史密斯大隊,在朝鮮戰場創下首次打敗美軍的紀錄。其後又參加了解放大田的戰鬥,被人稱為所向無敵。聯隊長張教德提升為師長,但尚未赴任就犧牲在平澤。後來該部隊參加洛東江戰役,在戰鬥中損失慘重,撤退後編入南浦地區第4軍團。

這些在中國轉戰南北、具有豐富戰鬥經驗的部隊,在韓戰中屢立戰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7月5日,在佔領漢城的戰鬥中建立卓著功勳的步兵第4師被金日成命名為「漢城第4師」。7月23日,金日成發佈命令,特別嘉獎金雄、李權武所率部隊的貢獻突出。7月26日至8月29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授予「近衛」稱號的部隊有7支,其中從中國返回的部隊就有4支,即第18聯隊、第4步兵師、第6步兵師和第10步兵聯隊。此外,方虎山於11月15日被授予共和國雙重英雄稱號,而獲此榮譽稱號的包括方虎山僅三人。第12步兵師被授予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951年5月2日)。

戰爭結束後,據不完全統計,回國的4萬多朝鮮族官兵在戰鬥中犧牲的約30%,被俘的約20%,餘下的約30%定居朝鮮,20%自戰爭結束至1957年陸續返回中國定居。舉一例,1982年黑龍江省五常縣共有45000多名朝鮮族,其中有209人為戰爭後返回中國的朝鮮族官兵。按人口比例估算,回到中國的朝鮮族官兵大概有10000人左右。1981年曾調查過返回中國的朝鮮族官兵,當時生存的大約有6000人。

據朝鮮目前已公開的資料,到戰爭後期和戰後,從中國返回朝鮮的一些主要領導人命運各有不同。除姜鍵(姜信泰)、張教德等在戰爭中犧牲,武亭因「不執行軍令、戰鬥指揮不當、犯有軍閥主義」,於1950年12月被撤職,1951年在平壤病故外。金枓奉任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長,金昌德任總參謀部幹部局局長、總政治局紀律委員長,全宇任第5軍團長、副總參謀長,池炳學任軍團長,朴孝三任第9師師長、副總參謀長,李益成任總參謀部隊列補充局局長,朴勛一任黨中央農業部長,王之任任第6軍團長、副總參謀長。朴一禹因「反黨宗派活動」於1955年12月被罷免。方虎山戰後任人民軍陸軍大學校長,受朴一禹事件牽連而退役。原朝鮮獨立同盟的崔昌益(時任副首相)、尹公欽(時任商業相)、徐輝(時任勞動相)等人於1956年因「宗派事件」被免職。

從以上歷史考察中可以看出,中國東北韓民族的出現,是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特別是日本在東北亞發動侵略戰爭造成的歷史遺產,而這種特殊的歷史環境造就了東北韓族雙重國籍的特性,也構成了朝鮮族部隊形成、改編和回國的複雜背景。在抗日戰爭和中國內戰中,中朝已經結成革命紐帶和情誼,這就使得朝鮮族部隊在朝鮮需要的時候回國成為情理之中的事情。況且當時在中國東北的朝鮮人既然事實上具有雙重國籍,那麼他們在自己願意的時候回到朝鮮也是合乎法理的。

目前披露的俄國檔案證明,平壤第一次提出以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是在1949年9月,但遭到莫斯科的嚴厲制止。1950年1月17日,金日成再次提出只能靠軍事行動解決民族統一的問題,斯大林1月30日復電錶示同意。因此,第一次決定朝鮮族官兵回國時(1949年4月),無論金日成還是毛澤東都沒有要向南方發動戰爭的意圖(那時美國還在南韓有大量駐軍),平壤加強軍事力量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南方的北進。第二次朝鮮族部隊回國是林彪提出的,其原因主要在於中國戰事已經結束,軍隊將要面臨大規模減員,而朝鮮族官兵多有思鄉情緒。那時,毛澤東和斯大林的意見還是一致的,都認為不能用軍事手段統一朝鮮。儘管不久後斯大林改變了主意,但毛澤東直到5月14日,即第二批朝鮮族部隊回國近1個月後,才知道斯大林已經同意了朝鮮的計劃。因此,以朝鮮族官兵回到朝鮮為根據指責中國參與了韓戰的策劃是毫無道理的。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史學集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328/90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