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港媒:習近平東南西北挑戰多 軍政內外博弈忙

港媒5日評論說,中共下半年外交的主要任務,來自於「東南西北」。諸多外部因素的交織,也影響了中國內部各種力量的調整。軍方將領在重大問題上的表態尺度和範圍,都超過以往。學者認為,軍內的「主戰」聲音主要是為軍隊爭取更大的利益。在中共黨史上,軍隊的聲音歷來都是最左的。而阿波羅網評論員「在水一方」認為,外患無險,內鬥要命。

近期軍方將領在重大問題上的表態尺度和範圍,都超過以往。(網絡圖片)

中共軍方對「外患」強硬發聲

香港東方日報5日發表署名白非的評論文章表示,中共下半年外交的主要任務,可以用「東南西北」四字來概括。

所謂「東」,美韓不顧中國強烈反對,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東北亞局勢增添不穩定隱患;「南」,南海仲裁案引發中國巨大反彈以及各方力量的介入,實質就是中美兩個大國的角力,南海儼然已成大國衝突的富集區和國際格局重構的前沿;「西」,英國脫歐的骨牌效應仍在發酵,對於中國與歐洲合作可謂挑戰與機遇並存;「北」,則是北美的一場影響世界的大選,究竟是特立獨行的特朗普,還是老謀深算的希拉里登上總統寶座,關乎美國戰略抉擇,也關乎中美關係走向。如何因應和處理這幾大問題,構成了中國外交工作的主軸。

對此,中國國內有不同的聲音,一種是在政策取向上宣揚強硬,另一種是認為世界大勢是和平,還有若干介乎二者之間的觀點。

文章認為,諸多外部因素的交織,也影響了中國內部各種力量的調整。由於南海及薩德問題,直接牽涉到軍事領域,軍方話語權最近變得罕見吃重。除了密集的軍事演習之外,軍方將領在重大問題上的表態尺度和範圍,都超過以往。譬如海軍司令吳勝利出面向美方表達五個「絕不會」的強硬立場,包含南海戰略、島礁建設、軍事準備等核心問題,且將南海問題上升到「事關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國家的安全穩定、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這將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顯然經過了最高領導層的拍板,而藉由軍方對外表達。

文章還指,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組建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及國安辦,是涉外事件相關工作的中樞。不僅負責對外領域的國家安全事務的決策和協調,也包括了對內的安全事宜,整合權力,總而統之。

「在水一方」:外患無險內鬥要命

對此,美國媒體人、阿波羅網特約評論員「在水一方」表示,薩德雖然對中共有威脅,只是因為中美雙方是存在着意識形態的不同,而朝鮮是共產陣營的,但雙方並沒有開戰的意思,因此薩德也就只有防禦的作用了。

南海仲裁案有驚無險,看着局勢好像是劍拔弩張,但是不會有戰爭發生。美、中更、菲在仲裁之前已有協商,國內高調的譴責是做給老百姓看的。中共沒有實力也沒有願望發動戰爭。中美軍事懸殊很大,在不腐敗的情況下,共軍比美軍的軍事實力還差幾十年呢,何況在江執政期間軍隊大搞腐敗,這種情況下就根本無法對美軍開戰。

英國脫歐對中共確實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但對與台灣的關係上,習近平是希望保持現狀。此前劉雲山宣傳口的環球時報因發表製造台海矛盾的文章還被網信辦批。

歷次美國的大選都會對中共有批判。美國的戰略一直是顯示其強大的國力和軍力,震懾對方,使中共不敢輕舉妄動。但美國很看重戰爭中犧牲的人命,所以美國並沒有與中共開戰的國策。

這些所謂的外患對習近平來講,並不是關鍵的危險,只是變幻的國際局勢。其真正的危險來自於國內江系利益集團。習近平希望中共官員廉潔,雖然江系的很多貪官落馬,但還是有很大部分還在,因此與江系的矛盾才是不可調和的。只有把江曾拿下,致命危機才會結束。這期間會有各種情況發生,習近平面對的內部敵人是無所不用的,所以出現任何情況都不足為奇。

習近平通過〝國安委〞掌實權

〝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是在2013年底舉行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設立的,由習近平出任主席。國安委設置一個日常辦事機構,稱為國安委辦公廳(〝國安辦〞)。

習近平當時強調,設立〝國安委〞的目的,是要加強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中國著名法學家程干遠曾指出:習近平是試圖通過設立〝國安委〞,將國家主席的虛職變成掌握實權的職務。

程干遠:〝這就是說,國家主席不僅僅是象徵性的職務,而是有實際的控制權和決策權,對國家事務進行直接的領導。和國外比較,就是從原來的『內閣制』變成『總統制』,就是在三位一體的情況下,強化職權,更提高他的權威性。這就使人想到,『國安委』這個機構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是習近平為了加強他個人領導權威,有利於清除反對派。〞

學者:「主戰」聲音主要是為軍隊爭取更大利益

美國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執行主席陳奎德對美國之音表示,最近軍內的「主戰」聲音主要是為軍隊爭取更大的利益。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軍隊的聲音歷來都是最左的。這是因為在中國的政治生態下,「左」是保障生存的最好方式,而且軍隊歷來掌握在中共政權的最核心地位,「左」保障生存也保障政權。

陳奎德先生認為強調「黨指揮槍」還是「槍指揮黨」是沒有意義的,槍、黨實際上是一體的。在中國這個特殊的環境下,這兩個短語可以互換。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先生說,在中共高層中,職業軍人對軍隊的權力並不佔最多優勢,占最多優勢的是職業黨務領導人。正因為在中國內部並沒有一種正當的程序和規則,所以誰掌握了軍事力量,誰就有最後的發言權。因此可以說槍在指揮黨,而形式上是黨在指揮槍。

陳奎德先生說此次軍改對於形式上的改革,如以戰區代替軍區,是會達到的。但習近平實質上最想要的結果,在軍隊掌握實權的關鍵位置能否都換成他稱意的人,還要經過更複雜的博弈和權力鬥爭,此次並不一定完全能達到。

程曉農:美國其實沒有主動攻擊中共的意圖

學者程曉農在美國之音說,蘭德報告所強調的是,戰爭的社會經濟後果嚴重,不要輕言戰爭;而中國媒體的重點是,我們不怕代價,大不了兩敗俱傷。之所以中國不願意多談自己的戰爭後果,是因為意識形態上當局的基本假設是,美國亡我之心不死,中國必須不怕犧牲,才能存活下去。

假如實話實說,美國其實沒有主動攻擊中國的意圖,當局的愛國主義動員力就大為削弱。所以,中共當局雖然說不要戰爭,卻總是隔一陣就表現出尚武好鬥,那是做給老百姓看的。中國在對外對內宣傳方面一向採用兩手策略,即鷹派打心理戰,技術派表達冷靜思維。凡是嚷嚷要打仗的,多半是不懂技術裝備的外行,他們其實也知道,這種聲音主要是對內,而對外的心理戰作用很小,其功能主要是維持國內愛國主義的熱度。而技術派則重視裝備、技術方面的差距和存在問題,他們在國內公開討論這些問題,並不是因為這樣的公眾討論有助於加快技術研發,而是為了提醒國內民眾,不要對打仗過於熱衷。這兩種聲音在官媒上往往交替出場,維持了一種輿論導向方面的平衡。

中共開戰必敗習近平很清楚

時事評論員陳破空在美國之音說:解放軍腐敗透頂,軍頭各懷私心,一旦開戰,可能大規模叛變、叛逃;中共領導人在海外藏富,一旦開戰,美國公佈並凍結中共領導人全球資產,將對中共政權構成致命打擊。美國可能不戰而勝,或者,一戰即勝。解放軍軍頭高調喊開戰,中共領導人卻低調談和平。北京更願意喊而不戰。中共挑戰與避戰,都因為恐懼美國。

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認為,蘭德公司的研究是認真客觀的,它起的作用是讓美國做好戰爭的準備同時又盡一切可能避免戰爭。在中國叫囂戰爭的最高軍銜只到少將,這說明習近平不願打仗,但是在與美國及其它國家打交道時需要這些鷹派的激烈言論,同時也要用這些准官方言論安撫中國的極端民族主義者。我相信,習近平明白,準備戰爭時民族主義者是他的支持者,一旦打起來打不好(一定打不好),他們就變成了他的反對者,所以對他們要控制使用。清朝早就腐敗,只有到了甲午戰敗,那才是政權潰敗死亡的開始。

程曉農表示,蘭德公司報告的意義在於預警。它指出了中國國防戰略開始從防禦型向攻擊型轉變,因為中國正在建造、訓練航母艦隊,它屬於遠洋攻擊型力量,並非用於近海防禦。但中國海軍的航母艦隊要形成作戰能力,還需要5到10年。第1艘航母遼寧號只是個試驗平台,主要用於試驗和訓練,從艦體、艙內設備、艦載機,到操作、保養、管理,一切都要試試看,在此過程中可能發生很多問題,需要重頭來過。

最近的艦載機事故表明,國產艦載機並未過關,有艦無機,航母無用。而中國的第二艘航母要5年以後才能投入使用。在航母不能打仗的情況下,中國若用傳統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去發動海上對美戰爭,結果可想而知。

阿波羅網白梅報道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白梅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806/78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