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美國前駐大陸記者:在中國很難再找到希望和機會

中國的經濟增長在放緩,而政治上卻走向集權。中國究竟要走向何方?中國現行的政治體制是否會崩潰?在華盛頓的一個有關中國問題的研討會上,一名前駐華記者認為,中國已經成為希望和機會越來越少的地方,而另一名前駐華記者提出,中國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強,外界可能低估了中國的適應能力。

前駐華記者:在中國很難再找到希望和機會

比爾·畢曉普(Bill Bishop)是電子報《外國人看中國》(sinocism)的創辦人和編輯。他曾經在2005年到2015年期間居住中國。在此之前也在中國學習過。2015年8月,畢曉普回到美國,他在最近在華盛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個研討會上這樣解釋回美國的原因:

「就是感覺那裏的機會比以前要少得多了,政治退化,經濟也有問題,這是非常艱難的時候。……我想,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強硬的威權主義。你看習近平上台後的所作所為,他很顯然得到了高層的很多支持,他先是掌控公安,後來又是軍隊,已經很有實力。中國有社會問題,有經濟問題,中國這幾年會非常的艱難,有很多問題顯露出來。」

他說,他在2005年去中國的時候,覺得中國是一個充滿活力,給人希望的地方,但現在不是。

歐逸文:外界可能低估了中國

歐逸文(Evan Osnos)曾經擔任《芝加哥論壇報》和《紐約客》雜誌駐北京記者。他2005到2013年在中國。他曾出書《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逐財富、真相和信念》。他說,他1996來中國學習的時候,是希望見證中國的轉變,或是像前東歐國家崩潰或是像台灣那樣轉向民主,但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歐逸文說,西方對中國擔憂,可能低估了中國的適應力。

「我1990年代時錯誤地認為中國的轉型是不可避免,對於這個錯誤,我的一個反思就是中國的適應性很強,以某種被我們低估的方式。像野心這個詞一樣,適應性強即可以被看作貶義也可以當做褒義。總之是你會摒棄你的錯誤或是放棄了你真正關心的事情。從中國的例子來看。1970年代末的經濟改革,中國放棄了社會主義經濟,中國比我們期待的要更有適應性,因此使我們現在很困惑。」

金玉米:我不知道中國將走向何方?

金玉米(Jeremy Goldkorn),來自南非,是「單位網」的創始人,在中國已經呆了13年。他1995年作為「外教」在北京成為「北漂」一族。2003年,他創建博客「單位」(www.danwei.org),向外國人傳播來自中國的奇聞軼事。

他說:1995年到2009年的中國令人充滿希望,但是,現在他不知道中國將走向何方。

他說:「有時候,我相信中國明天就要崩潰了的說法,但是,另外一些時候我又相信,不會的。中國一定會度過這個階段,經濟需要再平衡,需要調整結構,過去三十年的經濟模式不行了,現在只是比較艱難的一段時期。」

愛潑斯坦:習近平集權是「集體領導」的糾正

蓋迪·愛潑斯坦(Gady Epstein)先後擔任《巴爾的摩太陽報》和《經濟學人》雜誌駐北京記者。2002年,他來到中國。他認為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目前的集權和加強黨的紀律是對過去十年中國集體領導制的一種糾正。

「我認為,這跟十年來的集體領導有關。至少在習近平看來,我認為其他一些高層也這麼認為,在胡錦濤溫家寶執政時期,集體領導走偏了。我想,周永康可以積聚這麼大的權力,跟他利用了集體領導制有關。習近平希望重新確立自己的權威。我想,他不會改變所有的制度的。」

不過,愛潑斯坦表示,因為中國對人權活動人士的打壓,他對中國的未來表示悲觀,雖然他承認,因為反腐的力度,習近平深受中國老百姓的歡迎。

他說:「我們的悲觀主要來自這樣的看法。我們知道很多民間團體活動人士要麼被關進監獄,要麼,如果他們很幸運的話,在沒有被關進監獄、被消失前,流亡到國外。這很令人悲觀。」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211/69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