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東莞製造業的另一面 以世界工廠的基礎製造假貨

2015年,在東莞多家工廠倒閉的消息在鋪天蓋地時,公安機關的檢查也給東莞添上了不光彩的一筆:今年截至7月15日,東莞市公安機關共破獲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幣假發票案件97宗,查獲各類假冒產品價值人民幣達3335萬元,假冒商標標識500多萬件。而據南方都市報12月27日的報道,截至目前,公安部門已立案偵查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150宗,逮捕175人,繳獲假冒產品價值2.4億元人民幣。

這些都是東莞作為「世界工廠」的另外一面:出租屋內強大的制假生產能力。

以世界工廠的基礎而成的手工作坊

 

 

 

 

 

 

 

 

 

 

 

 

從牙膏、洗衣粉、鞋、包,到手機、假幣、假發票,東莞出租屋生產出來的假貨幾乎覆蓋了日常生活領域,而它們多數都出自東莞的出租屋內:

「據官方統計,截至2014年底,東莞登記備案的出租屋有28萬多棟套,可容納700多萬人居住。出租屋管理部門表示,登記率九成左右。也就是說仍有部分出租屋,因各種原因沒有登記。曾有東莞的政協委員估算,東莞的出租屋有200多萬間。」

拋開那些會對人體產生惡劣影響的,和擾亂經濟秩序的假幣、發票等,筆者對鞋包的製造倒是有些同情的看法。東莞的外來人口集中在「城中村」「出租屋」內,出租屋依託大工廠而建,而他們的生意也依託大工廠而成。據南方都市報上述報道,東莞各鎮街產業類型不同,但都是做來料加工、貼牌代工起家。廣東對外經濟發達,大工廠接的都是外商的單,而訂單中某個工序再分包給不同小作坊,「小作坊又再從大工廠里挖熟練技工」,如此一來,倒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圈」——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小作坊具備給外商做單的生產能力,如果質量不過關,也就不會存活至今了:假貨有不少是靠「外貿尾單」發家的,只不過現在,他們是在冒着別人的品牌賺自己的錢了。

假貨之所以痛,是經濟轉型之虞

(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

互聯網的普及,給了這些假貨一個巨大的市場,人們需要低廉價格買到滿足虛榮心的商品,淘寶和微商放大了這種需要。看上去似乎是各取所需的市場經濟,有人因此富了起來,有人因此以心儀的價格買到了合適的商品,但筆者看到的卻是其落後之處。

首先,對於品牌和更廣義上的「市場」而言,這是種傷害。如果不涉及到商標、品牌問題,這些「手工作坊」(或者說制假窩點)生產的質量是不差的,但悲哀的是他們還是在做着貼牌的事情,既然有能力與品牌角力,何必要做冒着別人牌的過街老鼠?以低價奪得市場始終不是正當的市場行為,何況。

其次,這對消費者的貪婪而言是種縱容,更不利於東莞、乃至廣東的產業升級。也難怪小作坊的老闆要說:「專家罵我們也好,警察抓我們也好,但你得把這些明知道假鞋還買的人也抓起來才行,否則假貨永遠不會斷。」馬雲也早對淘寶賣假貨做出過評價:「不是假貨太多,是你們太貪了」。在有需求的地方總會有供應,但我們的製造水平和消費水平卻不能一直停留在這種級別——把產業升級的問題歸罪於互聯網,倒是拉了一頭合適的替罪羊。

最後的最後,筆者想說一句,中國人少一點虛榮心吧。一分錢一分貨,什麼消費能力用什麼東西,不丟人。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九個頭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115/67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