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本世紀最大的商機 正越來越清晰

當前,下一輪工業革命正越來越清晰:資源生產力是需要重視的領域,它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

風投Greylock的合伙人Reid Hoffman稱,在未來15年,來自中國、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25億人將步入中產階級。他們將需要高樓大廈來居住,需要超市來購物。他們需要智能手機,汽車,牛排,空調,寵物服裝,迪士尼樂園的假期還有沙發靠枕。

今天,地球上養活20億中產階級已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還怎麼再養活25億中產消費者?

很多觀察家認為,這種空前的經濟增長預告着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垮台。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於自然資源的需求呈暴發性增長,這將導致大量不可控的碳排放,水資源戰爭,大規模植被破壞,貧富差距迅速擴大。

麥肯錫諮詢公司的能源專家 Matt Rogers和史丹福大學教授 Stefan Heck對未來的觀點更加樂觀一些。

他們認為,資源的有限性和對於自然資源和最終產品的無限需求之間的矛盾並不會帶來災難。相反地,這種矛盾將成為「本世紀最大的商機」。資源的短缺將促使企業採用新的技術,新的生產流程,新的管理方法,這些新的措施將加速社會創新。

隨着全球中產階級人口的增長,創業者將有大量機會來建造更高效的工業和商業生態系統。科技和工業將會以一種全新的,不可預期的方式碰撞。這些部分由短缺帶來的碰撞,會給社會產生更大的統一和繁榮。

以汽車工業為例,過去一個世紀,汽車的生產流程不斷改良,來增加銷量,提高全球競爭力。它建立了經銷商、服務站、道路、高速公路、停車場、快餐店穿梭餐廳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非常強大,且無孔不入,以至於駕車在美國就跟呼吸一樣自然。

儘管汽車文化已經形成,但是汽車產業整體來說還是非常低效的。

這種低效率不僅體現在雪佛蘭 Camaro(變形金剛中的大黃蜂)每加侖油僅能跑14英里。即使是那些節能車開着的時間也沒有停着的時間多。汽車平均的上路時間僅有4%。而在汽車使用的這有限的時間裏,它也非常耗費能源。

大多數私家車95%的時間躺在了車庫或停車場。而在使用時,每輛車的平均載客量還不到兩個人,即使大多數汽車有五個座位。道路使用同樣非常低效。高速公路只有在容納10%以下的車輛時,才能達到最大通行量(每小時每車道2000輛車左右)。

隨着車輛的增加,交通擁堵就會降低車速和通行量。大多數道路一般每天只有一次,且只在單向行駛達到最大通行量。

公用事業領域的資源利用情況也與此類似。在特定時段,美國輸配電產能的利用率僅為20%—40%,發電廠的產能利用率僅為40%左右。煤電廠的熱量效率在過去的50多年都沒有顯著提高,這種情況在過去一百年內眾多行業中實屬罕見。比如,汽車燃油效率的提升一直低於經濟生產率的增長。

物理學家和環境學家 Amory Lovins認為,汽車中絕大部分能源消耗在了熱量散發,輪胎磨損,空轉和空調等配件系統上,推動沉重的車身前進也是種浪費,只有不到1%的能源是用來帶動駕駛員前進的。同理,道路的使用率最高也只達到5%。

然而,最近幾年,由於能源短缺推動的科技創新卻集中在汽車電池,消費電子,信息技術等方面,而沒有大幅改進引擎系統。

特斯拉豐田正在生產高扭矩低耗費的電動汽車。Zipcar,Uber及其它類似服務已經使得共享汽車像擁有汽車一樣方便可靠。這樣就讓更多的車行駛在路上,而不是停在停車場裏。

無人駕駛技術最早將於2017年面向大眾市場,在這股風潮中,Google是先行者,而幾乎所有的大型汽車廠商和科研機構也在不懈地追求着這個目標。這樣的技術帶來的駕駛的高效率最終會使4車道高速公路達到32車道高速公路的通過量。

未來的汽車不僅更加節能,而且更加便宜,用戶更廣,更加便利、快捷。得益於自動駕駛技術和汽車共享服務,盲人和老年人也能不需幫助就去他們想去的地方。找車位會像撥號上網一樣被淘汰,郊區的那些不再停車的車庫將可以通過Airbnb和其它分享平台出租給無數新創企業作為辦公場所。

資源利用率的長期低效不可能通過金融工程或離岸生產來解決,需要根本性的解決方法。這些挑戰代表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通過改革商業和管理流程,可以更有想像力、更高效地生產和使用資源。

事實上,與其說會出現資源短缺,還不如說大量商業機會將創造出數萬億美元的利潤,重新激活全球經濟。

要了解這一新的時代背景,不妨重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1776年),亞當?斯密將生產要素分為三大類:勞動力、資本和土地(廣義指任何能夠利用土地生產或開採得到的資源,或者可以再利用的垃圾)。

前兩次工業革命偏重於勞動力和資本的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工廠和有限責任公司,從而迅速提高了生產力。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為人類帶來了石油、電網、生產線、汽車、配有電梯和空調的摩天大樓,並創造出科學管理理論,從而實現了公司的全球化經營。

但是兩次工業革命都沒有重點關注亞當?斯密的第三項生產要素,即土地和自然資源。

下一輪工業革命正越來越清晰:資源生產力是需要重視的領域,它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

哪怕只是認識到系統的精細程度以及有很多變量同時交互作用,就能讓任何一家公司佔得先機。開始時建少量簡單的軟件模塊將為成功打下基礎。美國配電公司的案例很有啟發性。

美國電網的鋪設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工程傑作,但是電網的基礎技術在愛迪生和西屋電氣時代之後改變甚少,電路平均有40年的歷史,有些甚至存在了一個世紀以上。電網也已經老化。

對電力公司及其客戶而言,這種狀況造成了可靠性的下降、成本的增加和風險的加劇。普通的電力公司通常在接到客戶投訴時才會發現電力網絡的問題,而不是主動發現問題。變電站發生問題時,經常需要派維修工人去現場擰一下開關,而不是由中央控制室做遠程修復,或者最好是讓電網能自動感知到問題,自動修復或繞過問題線路。

公用事業企業必須克服自身的低效與時俱進。例如,隨着在房頂鋪設太陽能面板的業主不斷增多,電力公司失去了越來越多的大客戶。電力企業現在必須思考如何將富餘的電力整合到電網中供客戶使用。

一旦電動車大規模普及,電力公司必須適應寫字樓內安裝的充電樁被拔下、移動並插到其他地方。電力公司必須培養實時的整合能力,不僅包括自身的業務所做的工作,還包括整個電網上所有相關方所做的工作。

大數據時代的降臨也帶來重大影響。目前,一家電力企業每年平均收集約6000萬個數據點,涵蓋500萬客戶和全年12個月的月度賬單。一旦智能讀表、分散式發電和電動車輛大規模普及,電力公司必須每天處理50億個數據點。

幾乎需要重新設計整個電網,才能實現新型固體變壓器的全部收益,並保證能自動發現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隨着太陽能價格的持續下降,數百萬屋頂的太陽能電板相當於小型發電廠,電力公司還需要將這些分佈廣泛的小型太陽能發電廠的電力匯總到整體的大電網。

總的來說,高效利用原材料、水和能源等各種資源,意味着更聰明地使用它們。這就是網絡和平台要做的事情。過去十年,通過LinkedIn,Facebook和Twitter這樣的平台,我們可以很好地分享人和機構的信息,並且創造了關係、網絡、信息流的實時圖景。

我們需要更多創新的,是在物聯網領域,即,將物品連結到互聯網,甚至與其它物品相連。通過越來越大規模的網絡連接,資源利用率可以大幅度提升。

例如,特斯拉可以比其它汽車廠商更了解消費者如何使用其產品,因為特斯拉汽車可以發回汽車在何時何地被怎樣使用的信息(在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這些信息也將幫助特斯拉決定未來針對產品,應做出哪些優化。

在Greylock,Josh Elman領投了一家叫做SmartThings的公司,這家公司正在開發世界的「物理圖譜(physical graph)」的平台,讓不同的家用產品連接到網上。

今後,我們將可以收集上百萬冰箱和恆溫器的數據,並利用這些數據來降低冰箱的能耗,並且讓所有產品用起來更方便,更有趣。這種大環境下,無窮無盡的機會在等着創業者。

這並不是說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率以滿足中產階級快速增長的需求是件容易的事情。

事實上,不是所有公司都會歡迎這個挑戰,但是尋求更有效利用資源方法的公司將會緩解未來15年暴增的中產階級所帶來的壓力。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BWCHINESE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211/51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