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德媒看中國:「最理智的革命」

《每日鏡報》記者在香港的「帳篷城」與民主示威者面對面。《新蘇黎世報》關注中國勞工的維權現狀。

China Hongkong Regenschirmrevolution Demonstration mit Regenschirmen Platz

《每日鏡報》的報道說,香港學生的民主運動或許是有史以來"最理智的一次革命"。

"周六早晨10點半,馬路上還沒有學生。大多數人還在夏慤道和橋下的帳篷里睡覺。但科比·陳(Kobe Chan)已經就位了。如果警察突然下達清場令,必須首先經過他和他鑄造起的路障。"

"不,他不害怕。但他真的很累。在馬路上生活,耗盡他全部的精力。已經多久了?'差不多從一開始起。'也就是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那個從和平示威變為大規模運動的轉折點。那一天,科比·陳一從時裝店下班,就趕往夏慤道。如今已經整整51天了。"

"在香港,這座匆忙的城市,人們往往連鄰居的姓名都不知道,更不要說彼此幫助了,但突然間,人心凝聚起來。科比·陳說,對他而言,這樣的經歷是最美的。…過了幾天,他給住在郊區的父母打電話,請求他們來抗議者的營地看看他。'把小弟也帶上。'12歲的弟弟也應該看一看。素不相識的人們如何捐獻一筐一筐的食物、藥物、雨傘。樂手彈結他,孩子在公園跳舞。"

"'最初幾天,我們真的很害怕,怕中國會派出軍隊,'維克多·伍(Viktor Ng)說。他和陳回憶起,那個星期天,警察根本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當時的情形看來完全超出了警察的掌控能力。傍晚,警察發射了87枚催淚彈,--沒有任何預警。警察希望挫敗示威者的意志,--卻適得其反。科比說:'我想,就連北京也只能說:你們全搞砸了。'"

"'試試看,把它舉起來,'維克多自豪地敲敲鋼鐵路障。大概八米長,五米寬。有需要的話,他可以與七個人一起把它抬起來,以攔阻警察。伍如今還與建築工人取得了聯繫。他們表示,如果有需要,可以在政府大樓前面卸下一車水泥。但他不希望到這個地步。他也不希望在牆上亂塗亂畫。他們甚至不再像最初幾天那樣從政府大樓的線路盜電。如今他們有了發電機。可以給冰箱和電腦供電。在這座帳篷城最大的攤位,有80人處理各樣事務。收集捐款、食物,溫暖的毯子、絨線衣以抵擋秋天的初寒,還有書籍紙張。甚至垃圾也分類。估計這是有史以來最理智的一次革命。"

Streik in einer Schuhfabrik in Dongguan

東莞鞋廠的一次罷工抗議

"真正的工會主席"

《新蘇黎世報》寫道,抗議和罷工使中國的國家工會受到壓力。

"黃興國的出身和個人經歷並未預示他有一天會走出自己的世界。50歲的他年輕時從湖南農村的老家來到百萬人口的常德,在那裏的美國零售商沃爾瑪分店成為了一名固定收銀員。當選企業工會主席一年後,因管理層突然宣佈關閉分店,勞資雙方產生衝突,黃必須表明自己的立場,並由此完全改變了他此前低調的人生。"

"常德的事件受到全國的關注,是因為社交媒體和博客所傳遞的勇氣,而黃有這樣的勇氣,實現從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忠實跟隨者向'真正的工會主席'的角色轉變。因此,在廣州出版的《南方周末》以詳細的報道予以嘉許。地方政府和工會地方代表因為該企業的其它投資,而希望放其一馬。但黃和工人則團結一致。即使在警察威脅使用暴力後,他仍與同事佔領店鋪所在地。"

"常德的事件取得強烈反響,並非偶然。…據香港《中國勞工通訊》記錄,2011年中到2013年底,共有約1200次勞工事件。其中半數以上發生在珠江三角洲及附近地區,也就是國內外出口工業聚集的心臟地區。"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119/47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