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龔音輔:《雷鋒日記》中的造假鐵證

作者:

每年的3月5日,是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1963年3月5日,在毛的加持下,雷鋒成為家喻戶曉的典範。六十年來,共產黨樹立了無數的模範,但沒有一個人的地位能夠超越雷鋒。他是經典中的經典,在毛時代和後毛時代,都是執政者的寵兒。

雷鋒早已經離我們而去,但他的日記卻留了下來,成為支持雷鋒形象的重要依據。不過,對比不同時期的雷鋒日記,卻可以發現,內容互有差異。這是雷鋒日記造假的鐵證。本文依據1963年2月7日《人民日報》刊發的雷鋒日記摘抄(簡稱人民日報版),和2012年1月華文出版社《雷鋒全集》中日記(以下簡稱最新版),進行比對。結果如下。

一九五九年十月二十五日日記人民日報版:

〝青春啊,永遠是美麗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那些永遠力爭上遊的人們,屬於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在黨的教育下,思想開闊了。我懂得了這個道理:一朵鮮花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先進總是單槍匹馬,人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

最新版:

〝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這些永遠力爭上遊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幹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可以很明顯看出日記內容差異。第一段,除了逗號變嘆號,〝美麗〞變〝美好〞、〝那些〞變〝這些〞外,還把〝屬於勞動的人〞變更成〝永遠忘我勞動的人〞,以讓文字讀起來更為順暢。

第二段雖然想表達的意思類似,強調集體的重要性,但字句已經完全做了變換。雷鋒日記中,類似這樣的地方很多,譬如1959年11月2日的日記內容,人民日報版和最新版就完全不同。這需要雷鋒日記編纂者做出解釋。

再比如,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十四日日記人民日報版內容如下:

〝今天,我感到特別的高興,一天緊張的工作過後,一點也不感到疲倦,我感到渾身是勁。深夜了,我坐在車間調度室里,看一本學習毛澤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書,我真是看得入了迷,越看越想到毛主席的英明和偉大。

十一點鐘了。我走出門外,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突然下起雨來了。陳調度員說:〝我們建築焦爐的工地上,還散放着七千二百多袋水泥。〞他急得一時手足無措。我急忙跑到二樓段長辦公室叫醒了劉段長。從段長辦公室里走出來時,雨越下越大了。這時,我猛然想起黨教導我們要愛護國家財產,又想起了我是個共青團員,一種無窮的力量,鼓舞着我跑到工地上搶蓋水泥。我脫下自己的衣服,蓋在水泥上,然後又跑到宿舍,把自己的被子、褥子都拿出來去蓋水泥,我還發動了二十多個小伙子,組織了一個〝搶救水泥突擊隊〞。有的忙找雨衣,有的找葦席,蓋的蓋,抬的抬,經過一場緊張的勞動,使國家的財產免受重大損失。

這時,我才鬆了一口氣,抹掉了頭上的汗,回到宿舍,心平氣和地進入了甜蜜的夢鄉。我為自己給國家、給黨做了一點點應該做的工作而感到高興。〞

最新版本,在第一段更改了個別詞彙。〝疲倦〞變〝疲勞〞,〝我坐在車間調度室里〞變〝我還坐在車間調度室里〞——多了個〝還〞字,〝我真是看得入了迷〞則變成了〝真使我看得入了迷〞。

第二段這樣的更改更多。〝十一點鐘了。我走出門外〞變為〝深夜11點鐘了,走到門外〞,〝突然下起雨來了〞前多了〝這時〞兩個字。〝七千二百多袋水泥〞中的〝多〞字則被刪掉了。〝雨越下越大〞後面的更改更大:〝這時,我猛然想起黨的教導,要我們愛護國家財產,又想到了我是個共青團員,想到這些,一種無窮的力量,鼓舞着我急忙跑到工地,用自己的被子,並脫下了衣服,蓋在水泥上。後來,我又跑到宿舍,發動了20多個小伙子,組織了一個搶救水泥的突擊隊。他們有的忙着找雨布,有的忙着找蘆席,蓋的蓋,抬的抬,經過一場緊張的戰鬥,避免了國家的財產受到重大的損失。

最後一段的修改更有意思。一些小的字句修改,在此不再詳述。最重要的部分體現在,〝回到宿舍〞前,增加了〝帶着樂觀的心情,昂首闊步〞字樣,同時刪減了〝心平氣和地進入了甜蜜的夢鄉〞這句話。可見,雷鋒日記的編纂者,並不僅在修辭意義上改變用詞和語序,還會增刪整句話語,以便能更好表現雷鋒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意義。

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雷鋒日記的修改,還牽涉到對事實的修訂。譬如人民日報版1960年3月10日日記寫道:〝今天,我在電影裏,看到了英雄的革命戰士董存瑞的光輝形象。他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為了人類的解放而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這種崇高的精神是值得我永遠學習的。〞在最新版中,則為:〝在今天的電影裏,我看到了英勇的革命戰士黃繼光。他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

拜託,到底是董存瑞,還是黃繼光呢?這個錯誤犯的,比較讓人頭大……

這樣比對下去,文章會相當長。先到此打住。需要指出的是,1963年出版的書籍《雷鋒日記》,已經呈現出與人民日報版本的不同。本文所引的2012年華文出版社《雷鋒全集》中相關日記內容,基本和1963年出版《雷鋒日記》相同,只是部分內容做了整段增刪。也就是,雷鋒日記牛頭對不上馬嘴的情況,在1963年就已經凸顯出來了。

這當然是鐵證,雷鋒日記存在造假行為。接下來需要追問的是:寫作班子只是對雷鋒日記進行事後的修改,還是他們介入了原初的寫作過程?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023/46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