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煤老闆與銀行劍拔弩張 從「煤炭大亨」到「金融炸彈」

作者:

截至目前,邢利斌尚持有4.95%首鋼資源股份,約2.62億股。

2012年4月,美國研究機構曾質疑首鋼資源收購三個煤礦的定價過高。事實上,邢利斌對收購價格並不滿意,這三個煤礦是其最優質的資源,且都已完成了技術改造,年產在60萬噸以上。

另一方面,邢利斌也還在大手筆收購資源。他的出手闊綽屢屢驚動鄉里,據聯盛高管回憶說:「煤礦主的心理價位是2億,老闆(邢利斌)一開口就是2.5億,平均三天收一個主體礦井。」

從柳林縣城驅車前往邢利斌的老家留譽鎮,這裏更像是「聯盛王國」,沿路大大小小的煤礦、焦化廠都是聯盛的。

2009年,邢利斌以34億身家,躋身胡潤能源富豪榜第22位。但邢利斌打造「煤焦企業航空母艦」的目標並未止步,最高峰的時候,邢控制了柳林超過80%的地方和集體煤礦。2009年之後,他更將觸角伸向教育、房地產、農業,聯盛變成一條八爪魚。

就在聯盛上市後不久,華潤電力的老總也來登門拜訪,因為華潤電力需要大量的主焦煤作為原材料。

2009年,華潤電力與邢利斌共同成立山西華潤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邢利斌持有42%的股份。華潤聯盛斥資70億元在中陽、交口、石樓、興縣、臨縣、孝義等縣市收購礦井39對,整合後形成13對主體礦井。2012年達到3000萬噸,這相當於2012年山西省煤炭產量的1/30。

在這之後,聯盛收購煤礦更是瘋狂。

2011年8月,聯盛相繼收購了呂梁市兩大煤炭集團——離柳集團、樓俊集團。聯盛控股90%的山西青鳥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注資40億收購山西離柳集團49%的股權。

記者從聯盛內部獲得的財務數據顯示,聯盛的資產總額從2011年底的138億,暴增至2012年底的476.6億,翻了近兩番。

梳理聯盛近年來對外投資情況會發現,聯盛也在加大煤炭產業鏈下游的投資力度,在呂梁市新建的幾個工業園區興建焦化廠、發電廠、水泥廠,動輒幾十億的大手筆。

這其中,聯盛有時也有難言之隱。2011年,呂梁市中陽縣尚家峪工業園區一位香港老闆投資1億建焦化廠後來跑路了,當地政府找到聯盛接盤,後者陸續投資十幾個億,但項目到現在也沒有完工。

脆弱的資金鍊

金融機構成了邢撬動十倍槓桿的有力幫手。

當地的企業家如此評價邢利斌:「只有10塊錢的資本,卻要做100塊錢的事。」

對於邢利斌來說,這場遊戲的精髓在於,一面要不斷找資金繼續投資儘早形成產能,一面要應對不斷到期的借款和利息支出。在銀行借款暫時難以為繼之時,就不得不引入較高成本的信託資金甚至民間資金,用於維持聯盛集團流動性以及整體投資進度。

於是,金融機構成了邢撬動十倍槓桿的有力幫手,而信託正是聯盛開啟融資之門的鑰匙。

早在2004年,邢利斌與在太原開展項目的北京信託牽上線。同年8月到11月間,北京信託發行了四期總計4億的焦煤信託計劃,募集資金給予聯盛下屬四家煤礦——獅尾溝煤礦、金家莊煤礦、王家溝煤礦、興無煤礦的流動資金貸款,用於預購煤炭並委託代銷。這也是能夠通過公開資料查到的最早的一筆礦產信託。

此後,陸續有西部信託、山西信託、中原信託、平安信託等開始嘗試發行礦業信託產品,資金通過發放貸款的形式用於煤炭企業的礦井建設和技術改造。

據聯盛內部人士透露,北京信託也在幫聯盛上市牽線搭橋。

銀行業也加大了對煤炭行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有數據顯示:2004年、2005年、2006年山西省全省十大地市金融機構新增貸款中投入煤炭業的貸款分別佔到71.26%、68.59%、72.27%。

但由於當時為數眾多的小煤礦手續不完善,傳統的信貸產品難以支持,煤礦企業很難從銀行拿到貸款。

2008年9月,山西省政府頒佈《關於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併重組的實施意見》,煤企整合提上日程。整合二字在金融機構的字典里,與機會是同義詞。得以保留的整合主體也成了各家金融機構的優質客戶。

「股份制銀行看到新的行業發展周期,急着趕上那班車,投入的力度特別大。」一家股份制銀行太原分行信貸處人士告訴記者。2009年底,僅華夏銀行太原分行就投放約248億貸款支持煤炭企業整合。

信貸產品主要有固定資產融資,技術改造貸款,項目貸款。

煤炭企業必須要有項目才能拿到銀行貸款,要拿到貸款,就可以收購更多的煤礦。報政府立項之後,再去申請一筆新的貸款。

這段幸福時光被業內稱為「煤飛色舞」的黃金年代。在全行業瘋狂的時候,不僅聯盛,幾乎所有的煤炭企業都在快速膨脹。資產總額從50億到100億,再從100億到500億。從銀行貸5000萬收購煤礦,轉手一賣就能賣到1個億,企業寧願多付點利息。

來自山西省銀監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煤炭行業貸款餘額3734億元,遠高於同為山西省主導產業的焦化、電力、冶金、裝備製造,占山西省主導產業信貸餘額的43.3%。

而省外的金融機構也主動找到本地的銀行推薦項目。「聯盛是建設銀行山西省分行的AAA級客戶,也是建行推薦給信託公司的。以當時聯盛的實力,信託公司想接近都難。」聯盛的債權人信託公司人士說道。

但高度依靠舉債快速擴張的聯盛,資金鍊一直繃得緊緊的。聯盛的高管說:「資金經常不能及時到位。100萬承包一項工程,預付款30萬,首先預付款就給不了,工程做完了,或許只給個預付款。」

銀行的貸款也多為短期資金,短期資金長期用。今天銀行的款剛還了,明天下一筆貸款就要放下來,缺資金是常態。貸款花10塊錢買下一個礦,可能有8塊錢是不能用的。

呂梁當地的一位企業家還清晰地記得,有一次跟邢利斌見面聊天,兩個半小時中,邢接了兩個小時的電話,都是各個金融機構打來的,而且都是在談錢。

一旦金融機構的資金無法及時對接,聯盛就要依靠企業內部的融資團隊,聯盛內部員工透露:科長級別的每年要融資500萬,而到了副總級別就是1億到2億。

2013年初,柳林縣薛村高利貸崩盤,據媒體報道,有人給柳林公安做過一個證明,他見過聯盛能源給王鳳連打的四張欠條,總額為22.6億元。

柳林當地人戲稱,邢利斌收煤礦分給村民的錢,又通過民間高利貸,回到了邢利斌的口袋。

一位呂梁市臨縣人士向記者講述了其參與民間借貸的經歷,集資人在其兒子的婚宴禮金單上寫下「邢利斌30萬」。之後,便打着邢利斌的旗號在當地吸收了9700萬元的民間資金。半年來,他再也沒有收到過利息。

聯盛的內部員工也不否認,王鳳連確實在給聯盛提供流動資金。王鳳連入獄後,民間借貸也無法為聯盛輸血。

7000萬嫁女之後

聯盛此前可能通過會計手段將負債延後。

在聯盛擴張的每一步,這種「短融長投」的模式幾乎貫穿始終,在這個過程中,聯盛不但做大了資產,同時也提高了負債。

但讓邢利斌沒有想到的是,聯盛的主營業務——煤炭步入漫漫嚴冬,非主營業務的擴張因此顯得力不從心,並最終拖垮聯盛的資金鍊。

由盛轉衰的開始是2012年3月——「山西首富7000萬三亞嫁女」的新聞湧上各大網站的頭條,如果沒有這些新聞,邢利斌的知名度還僅限於山西省。

當時邢利斌的產業帝國涵蓋煤礦、焦化、水泥、電力、地產、農業、教育、物流。下屬6個全資子公司、2個控股公司和5個合資公司,控股和參股主體礦井23對,洗煤1000萬噸/年,焦化400萬噸/年,甲醇30萬噸/年。2011年,聯盛及其關聯企業納稅達到60億。

邢利斌計劃投資100億,將老家留譽鎮18個行政村,通過土地流轉,進行農業的綜合開發。凡是有高層領導來柳林抑或呂梁市視察,當地領導們都會把他們帶到聯盛農業園區,見證荒山變綠洲的奇蹟。

聯盛的高管回憶到,7000萬嫁女新聞一出,山西省領導震怒。當年,原計劃撥給聯盛農業項目2個億的補貼也不發了。

另一邊,2011年四季度以來,煤炭價格一直呈現下滑態勢,2012年下半年,煤炭價格更是「跌跌不休」。煤炭市場的有價無市更讓聯盛的現金流岌岌可危。

目前,聯盛集團主產的焦煤價格也不斷下滑,從2008年最高時的每噸1500元下跌過半。

不過,即便市場慘澹,銀行、信託資金依然不斷殺入煤炭項目,聯盛集團也先後啟動了八個煤礦的技改項目。

2014年1月中旬,記者走訪了聯盛下屬六家煤礦,其中四家尚未技改完成。原本要在2013年8月技改完成的郭家山煤業,因為資金遲遲未能到位,工期一拖再拖。

已經技改完成的程家灣煤礦,其出產的9號焦煤每噸售價在400元左右,成本也要400元,只能壓縮產能。積壓在露天的煤已經堆了幾層樓高。

聯盛下屬的煤礦、學校已經半年多沒有發出工資了。

聯盛上述高管向記者透露:「一個年產90萬噸的煤礦,生產、輔助和配套等一系列設施的總投資為6億元。公司光技改就投了100億,技改完成產能可以達到1000萬噸,但現在200萬噸都不到。」

2013年前11個月,大型煤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7.03%,33家企業虧損,佔比36.7%,虧損額同比2012年增加16.7%。

2013年上半年,聯盛的利潤也從2012年末的9.77億,跌至1.6億。讓人頗為驚詫的是,負債從2012年底的134.68億,暴增至315.16億。

一位資深會計專家認為,聯盛此前可能通過會計手段將負債延後。例如,通過信託公司持有股權,負債在第三方,聯盛的資產負債表看起來比較乾淨。但2013年,清查影子銀行的過程中,第三方被撤掉了,聯盛直接變成負債方。

據聯盛的一名高管回憶,聯盛在2012年開過一次長達一天半的務虛會議,總結聯盛的問題,當時提得最多的就是缺資金。

在2012年底,聯盛的債務危機已經開始顯現。

2012年11月1日開始,邢利斌連續三次減持香港上市公司股份,共套現3.36億港元。

北京信託發行的聯盛能源產業投資集合信託計劃的優先級A類信託份額2012年9月已到2年期限,當時聯盛只支付了90%的本金,直到2012年11月5日信託公司才收到剩餘的信託本金和收益。

2013年初,山西信託為聯盛能源發行的一款信託計劃也選擇延期。山西信託2011年發行的山西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權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二期)於2013年1月28日到期後並沒有立即兌付,山西信託因此發佈了延期公告,信託計劃延期6個月。

聯盛子公司柳林浩博煤焦化有限公司從平安銀行濱海新區支行貸了4000萬,原本在2013年8月底到期,展期了半年才還上。

在邢利斌的老家槐樹溝村,黃土之上,拔地而起十幾座尚未完工的高樓。黃色塔吊們的最後一次起降,已是近一年前的事了。

按照邢利斌的設想,未來,這裏匯集了留譽新興集鎮大別墅、會所式酒店、釀酒廠公寓……整個鎮的村民,都要搬進新家。原計劃項目在2012年6月就可以竣工,但到目前,已經拖欠了施工方1.8億工程款。施工方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邢利斌的態度很好,也很有禮貌,每次都說過幾天就到賬,但這句話已經講了一年。」

2013年5月,邢利斌之前的總會計師,曾以20萬的報價向媒體爆料聯盛的債務狀況。

而在2013年8月,《21世紀經濟報道》刊出「聯盛負債100%」報道後,金融機構徹底慌了。當時的邢利斌已經境外待了近五個月。聯盛的高管說:「所有的債權銀行都跑來了解聯盛的還款能力。之前聯盛還在想辦法補窟窿,但銀行、社會、政府都開始質疑聯盛的資產與負債。」

2011年,聯盛有意引入上海復星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復星計劃投資160億,收購50%的股權。

「當時,邢利斌看好地產行業,誇下海口要在太原投資80億,建山西省第一高樓。邢利斌雄心勃勃,160億能進來,幹什麼事都有錢了。」聯盛上述高管說。但因為價格問題,這筆併購案最終未能達成。

2012年,聯盛有意引入平安集團注資80億,不巧趕上平安集團股東更迭,引資最終石沉大海。

不過,這位昔日煤炭大亨並沒有氣餒,在微信上,他給自己起名為「人定勝天」,但這一次,他能否化險為夷尚未可知。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南方周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215/37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