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劉志軍揭秘:省委書記比部長值錢的三原因

作者:

昨天,一位研究中國問題的外國學者問我:你們中國的官場腐敗有些讓人看不懂,有的跑官買官是為了進中央當部長、做京官,有的則是為了到地方,當個執政黨的地方書記;比如很多媒體稱,被審判的鐵道部長劉志軍就花數百萬元,想「買」個省委書記的名份。

這確實是一個頗有玩味的問題。日前庭審丁書苗一案時,據其交代,曾擔任鐵道部部長的劉志軍為了撈個省委書記的位子,曾指示她向有關領導行賄500萬元(未遂)。

在劉志軍眼裏,為什麼省委書記比部長「更值錢」呢?

首先,劉志軍官癮十足,有躋身更高職位的野心---比如進入中央政治局。眾所周知,在中國,一位黨員領導幹部,若有了「中央委員」的身份,就等於名義上成為了黨和國家的決策層人士,可以參加每年1-2次的中央委員會會議;若有了「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身份,則屬於黨和國家領導人團隊,直接實質性參與黨的重大決策的醞釀並可以發表決策意見;若當上政治局常委,則屬於進入黨和國家的核心領導層、決策層團隊。劉志軍顯然不是為了只撈個中央委員的名份,至少有進入政治局的野心。但是,要進入政治局,就必須有當地方「諸侯大員」---省委書記的資歷和經驗。在中國體制內的所謂領導幹部「混資歷」一說,就是指:多數情況下,為重要崗位「提拔」任用幹部時,不僅要有某個業務部門的行政及業務資歷及經驗,還要有某個行政區劃範圍黨政一把手的從政經驗。從實際情況來看,通常各主要省份及幾大直轄市的書記,可以進入中央政治局,這個位子離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座椅」,只有一步之遙。

其次,「省委書記」比「部長」更權威、更有安全感。作為中央的職能部門,鐵道部負責大發展時期的中國鐵路投資建設及管理運營,在常人眼裏,這顯然是個大肥差。但是,對於劉志軍而言,在這個位子上呆的時間太長,心裏肯定不踏實。或許在他看來,自己的錢財已經多得不當回事了,身上已經積累了太多的腐敗和罪責,必須見好就收,找個安全的地帶着陸。比如,當個省委書記就很不錯,既可以離開鐵道部這個是非之地,還能拓展上升空間,方方面面的人脈關係,依然不敢小瞧自己,因此可以保住自己度過非安全期。中國現行體制最大的優勢就是,為官一方的一把手,幾乎在各個公共領域,都有絕對的人財物的資源配置權。省委書記既擁有地方生殺大權,幾乎是為官一方,一語定乾坤,其對各個領域、各個地方的資源配置,有絕對的把控或影響力;更重要的是省委書記對本省的的紀委、公檢法的主要負責人有人事任免權的絕對干預權和把控力。因此,如果能在遠離京城的某個省當個書記,劉志軍既可以安全軟着陸,也可以進退主動。

 

再次,劉志軍所主持的鐵道部不過是個「二級部」,若能當上省委書記,等於向前進了一大步。從表面上看,中國的政府內閣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內閣構架形式上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實質上的差異是很大的。一個較大的差別體現在部門的定位和「心理級別」大不一樣,事關國家政治、經濟、外交及國家安全的綜合性部門,比如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外交部、交通部、商務部等,這些部委的一把手,不僅「人財物資源配置」權力大、名氣大、在海內外有廣泛的影響力,而且與國家最高領導人直接的工作交往也較密切,這類部門屬於「大部」;另一類是國務院序列的二級部門,主要是職能相對單一的管理運營機構,鐵道部就是這類部門。因此,鐵道部部長跟交通部等大部的部長相比,人們心裏上認為「低半頭」。劉志軍顯然不想先過渡到一個大部當部長,他想直接跳一大步當個省委書記,可是他這一條還沒有起腳,自個兒先栽倒了。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926/33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