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詩情畫意]千年經典古詩欣賞與解析(一)

作者:


【賞析】
這兩首是題畫詩,作於元豐八年(1085)。
下面是對第一首的賞析:好的題畫詩,既要扣合繪畫主題,又不能拘於畫面內容,既要能再現畫境,同時又能跳出畫外,別開生面,離開繪畫而不失其獨立的藝術生命。蘇軾這首詩可以說做到了這一點。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最後一句是由畫面景物引起的聯想。整首詩又如同詩人即景言情,當下所得意象妙會而自然。說前三句再現畫境,其實兩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溫度)、「鴨先知」(知覺)云云,是不能直接畫出的。詩能描寫如畫,詩詠物性物理又過於畫。這是因為繪畫屬於視覺藝術,而詩是語言藝術,有着表現上的絕對自由。最後一句進一步發揮聯想,在前三句客觀寫景的基礎上作出畫中景物所屬時令的
判斷,從而增添了南方風物之美的豐富感覺,這更是畫所不能的。有關河豚的應時風味,梅堯臣《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一詩寫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歐陽修《六一詩話》說:「河豚常出於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誌》中也記載長江一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詩意之妙也有賴於此。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出生於鞏縣今屬河南。早年南遊吳越北游齊趙,裘馬清狂而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後入長安困頓十年以獻三大禮賦,始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亂起為叛軍所俘脫險後赴靈武麻鞋見天子,被任為左拾遺又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後棄官西行客秦州寓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草堂。嚴武鎮蜀薦授檢校工部員外郎。次年嚴武死即移居夔州。後攜家出峽漂泊鄂湘死於舟中。詩人迭經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被稱為「詩史」;他集詩歌藝術之大成是繼往開來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詩中大量使用了表示顏色的形容詞,如「黃」、「翠」、「白」、「青」等,使畫面色彩絢麗鮮明,更顯示出春天景色的明朗秀麗。通過詩中生機勃勃的春景描寫,我們不難體會到詩人隱藏在字裏行間的那種歡快喜悅之情。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葉紹翁生卒年不詳,字嗣宗號靖逸南宋詩人。他的詩多寫江湖田園風光,七言絕句尤其新穎優美富有生活情趣。
①遊園不值想遊園沒能進門兒。值,遇到;不值,沒得到機會。
②應憐:大概是感到心疼吧。應,表示猜測;憐,憐惜。
③屐齒:屐是木鞋,鞋底前後都有高跟兒,叫屐齒。
④小叩:輕輕敲門。
⑤柴扉:用木柴樹枝編成的門。
正是江南二月,雲淡風輕陽光明媚,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裏的花木。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反響;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這樣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見有人來開門迎客。怎麼回事兒?主人真的不在嗎?大概是怕園裏的滿地表苔被人嗝踐踏,所以閉門謝客的。果真如此的話,那就未免太小氣了。詩人在花園外面尋思着,徘徊着很是掃興。在他無可奈何正準備離去的當兒抬頭之間,忽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衝着人打招呼呢。詩人快意地想道:滿園的春色已經溢出牆外,任你主人把園門閉得再緊,也關它不住。「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但是後來讀者並不以這點兒為滿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賦予這兩句詩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會衝破重重陰難,脫穎而出,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這兩名詩 也便 獲得了新的生命流傳不絕。

 


望廬山瀑布
李白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着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於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着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着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像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里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侷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鑑賞家。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這詩是長慶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讀了白居易這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東坡這比喻的確切。
樂天在杭州時有關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徵,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孤山寺北賈亭西」。孤山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峰巒聳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覽勝地,也是全湖一個特出的標誌。賈亭在當時也是西湖名勝。有了第一句的敘述,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漲,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裏舒捲起重重疊疊的白雲,和湖面上蕩漾的波瀾連成了一片,故曰「雲腳低」。「水面初平雲腳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接下兩句,從鶯鶯燕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甦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鶯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鳥,春天又從北國飛來。它們富於季節的敏感,成為春天的象徵。在這裏,詩人對周遭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筆,則是細緻入微的。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這樣,「早鶯」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義上互相生發,把兩者聯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為是「早鶯」,所以搶着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所以當它啄泥銜草,營建新巢的時候,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為人傳誦,正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這詩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似。

責任編輯: 宋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703/31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