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錢荒」未過 江蘇工商行再爆理財欺詐門 客戶抗議

6月26日,中國工商銀行蘇州分行大廳里發生數名客戶穿白服,頭戴高帽,抗議蘇州工商銀行理財欺詐。(網絡圖片)

銀行理財變「委託貸款」

對於客戶的指控工行蘇州分行今日(27日)公開回應否認是「理財欺詐」,只是「委託貸款」。

工行稱2011年9月,上述客戶委託工行蘇州道前支行向指定的借款人發放貸款,貸款由蘇州市中融信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保證擔保。工行蘇州道前支行作為受託人,根據這些委託人確定的貸款對像、用途、金額、期限、利率,向借款人發放個人委託貸款。

大陸銀行理財亂象「理財門」事件不斷

銀行理財產品是指由商業銀行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大陸近年來理財產品因民眾對於銀行信譽度的信任以及高收益而受到追捧,但是,去年不斷被曝許多客戶被忽悠或者不知情地被騙買了銀行理財產品,導致最終虧損巨大。從去年年底開始出現了大陸銀行理財亂象。

今年1月,工商銀行一款名為「2007年第1期基金股票雙重精選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產品再度成為中資銀行虧損幅度最大的產品。自2007年成立以來,一直沒有盈利,截止今年1月21日,虧損幅度更高達44%。

據稱,該款募集規模為100億人民幣的理財產品投資標的是中融信託的「超日太陽股權收益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不過,該信託計劃投向的超日太陽,當時卻陷入資金鍊緊張與董事長攜款跑路的傳聞中。

2012年底,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員工私賣的「中鼎財富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入夥計劃」投資產品到期後,客戶本息均無法兌付。之後,中信銀行、南洋商業銀行等也被曝出「理財門」事件。

曾有大陸媒體報導了大陸理財產品的亂象:「口頭承諾」成風,刻意隱藏風險;理財資金投向不清晰,員工專業性欠缺;實際收益頻頻縮水;大量的銀行理財產品並未公開公佈到期收益率,其真實的經營狀況或被隱瞞;「資金池」運作方式將風險推後,或致風險集中爆發;客戶盲目信任或帶來「剛性兌付」困境。

還有大陸經濟人士總結出民眾陷入投資陷阱的六種類型,分別為炒股、投資私募、聽免費的投資理財講座、迷信所謂的專家學者、把買保險當成投資理財、投資理財變成「買房保值」等。

工商行近期事件頻頻從「錢荒」到「理財門」

大陸銀行近日備受民眾關注,紛紛陷入「錢荒」風波之中,作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中國工商銀行也未能倖免,從「錢荒」到目前的「理財門」事件頻發。

6月23日上午,工商行在北京、上海、武漢、四川、廣東、新疆、安徽等大陸多個省市的多個網點突然不能辦理業務,許多櫃面、自動櫃員機(ATM)外排上長隊,客戶無法取款。有人甚至擔心銀行會發生擠兌。中午時,工行稱因電腦系統升級所致,但民眾紛紛表示質疑。

地方政府轉嫁地方債「銀行理財」成騙錢手段

5月30日,中國《時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揭示了地方政府官員們如何同大陸金融業合作,以「理財產品」的名義,把銀行不願意接手的地方債,轉賣給了大陸民眾的操作路線圖。

《時代周刊》文章披露,首先,各地方政府主導註冊一些名為「某城建開發公司」、「城建資產經營公司」的融資平台,然後地方政府為了政績或滿足升遷的好大喜功開始立項,比如:建機場、建高速公路、蓋政府大樓……

然後,上述融資平台拿着政府的項目去找銀行融資,更多是找跟自己有千絲萬縷聯繫的城市商業銀行。因為是政府背景的公司,又是政府的項目,所以這些融資的獲取就異常順利,一般情況下,是分管副市長(副縣長)審批金額多少,銀行就給貸多少。

城商行當然知道,融出去的錢大半是有去無回,所以就把此債權轉賣給信託公司,比如10億元的融資,銀行說,我只留下2%的利息,剩下的你接手,簽的是5%的利息,你還有3%可賺。

接盤的信託公司也知道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是個什麼東西,信託公司為逃避風險就把這些個債權打包成一個個「項目投資產品」,比如「城建公司修高速項目」。不過,它們都有一個很炫麗的名稱叫理財產品。

信託公司把「理財產品」「回籠」到銀行,讓銀行代理銷售並拿取回扣。銀行就印些廣告,再開一間「理財室」、配個理財經理,打開電腦,看着儲戶的存款額,開始給閒錢多的「VIP客戶」打電話推銷。

在理財經理慇勤介紹和利息的誘惑下,這些VIP客戶就開始買這些理財產品。至此,這些儲戶,或者說普通的老百姓(特別是大爺大媽),就稀里糊塗地成為了地方政府的債權人。

這些理財產品往往不能及時兌現,去年華夏銀行起步50萬元一份的VIP產品讓客戶血本無歸。但經典一幕是:客戶去找銀行,銀行會說:合同上沒有銀行的章子,我們只是代售。

如果投資人依照合同上的章去找信託公司,信託公司會說:我們只是理財的信託公司,就好比你買了中石油的股票賠了,你不能找開戶的證券公司吧。

投資人去找城建公司,城建公司說:我們是跟銀行簽的約、融的資,你是誰?

投資人再去找信託公司說:「明明寫着保本的!」信託公司反駁:投資有風險,你沒看合同條款細則嗎?這是政府項目,政府不光說保本,還說有補貼呢,不信你去問政府!

投資人去問政府,政府說:我們只是立項,審批項目,我們只是行政機構,連這你都不知道?

投資人要去打官司,但發現要在被告人所在地法院打,而銀行在本地,信託公司在上海,城建公司在北京……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大紀元記者顧曉華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629/315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