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智力遺傳嗎?圖

有移民背景的兒童在學校的表現往往不及其他兒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認為是基因不同。基因真地決定我們的智力嗎?

膚色不同,種族不同,其它特徵也就不同。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錯誤成見。

柏林夏綠蒂醫院心理科主任海因茨(Andreas Heinz)邊笑邊搖頭,講起一位兒科醫生的故事。那是一位深膚色的女醫生,她的兒子很不聽話,在學校里被視為問題兒童。他說,"許多人聽到這裏立刻會想,孩子的父親肯定是土耳其人或阿拉伯人。似乎這樣就可以解釋孩子的不良表現了。但事實上,孩子的父親也是醫生,是德國施瓦本地區的人。"

一段時間以來,將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與該國人民的智商聯繫起來,進而推斷他們有共同的基因特徵的說法又活躍起來。

兩年前,柏林的社民黨政界人士扎拉青(Thilo Sarrazin)出版了一本備受爭議的書,名為《德國自取滅亡》,稱德國在教育上的失敗,以及土耳其人、穆斯林移民缺乏融入社會的能力,導致德國將面臨黑暗的未來。

Professor Andreas Heinz, Leiter der Klinik für Psychiatrie und Psychotherapie an der Charité Berlin.
Copyright: Charité

柏林夏綠蒂醫院心理科主任海因茨

扎拉青稱,有土耳其和穆斯林移民背景的兒童在學校的平均表現較差。這是由於這些兒童遺傳了父母的智力條件。

環境的影響

心理醫生海因茨認為,基因在智力的發展中的確扮演很大的角色,但是,也有很多研究證明,環境對個人的智力發展也有着十分巨大的影響。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1970年代,由白人家庭收養的黑人兒童在智力測驗中,成績的進步幅度明顯高於其他白人和黑人兒童。

根據2011年的一項抽樣調查,德國沒有中學畢業文憑的人中,62%有移民背景;有中學畢業文憑的人中,只有20%有移民背景。柏林洪堡大學的教育學者卡南(Coskun Canan)批評說,人們往往會從種族和文化角度分析原因,特別是對土耳其人和穆斯林。至於許多移民家庭的窘迫生活條件,困難的經濟狀況,老師在移民兒童教育上的能力欠缺,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女性帶頭

如果對土耳其移民進行更有區別性的研究,會發現,沒有中學畢業文憑的大多是年長者。儘管年輕人的表現仍不如非移民背景者,但與他們的父輩相比,已有明顯提高。

(L-r) Die Schülerinnen Suzy deren Eltern aus Kenia stammen, Meriem(Marokko), Zara(Pakistan), Katharina(Russland) und Feven(Eritrea) stehen in einer berusfbildenden Schule in Frankfurt am Main vor einer deutschen Fahne. Aufnahme vom03.09.2009. Foto: Frank Rumpenhorst+++(c) dpa- Report+++

巾幗不讓鬚眉

特別是在德國出生的女性,約三分之一都獲得中學畢業文憑,且呈上升趨勢。儘管非移民背景的女性擁有更高學歷的比例接近一半,但她們的父輩已經有較高的教育水平。

卡南認為,有移民背景的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將會帶動男性,因為男性要在同一種族族群眾結婚,必須在教育水平上也向女士們看齊。

自我實現的預言

卡南還指出,那種"土耳其人不願融入社會"的說法,會導致當事人越來越接近這一說法。社會學家稱之為心理暗示。比如,教師有時候對有土耳其移民背景的孩子抱有較低的期望。

海因茨說,這種歧視可能對兒童的認知能力產生持久的影響。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會產生壓力,也會在大腦中留下印記。同樣,在社會上"被隔離",被"區別對待",會對人造成損害。

作者:Lydia Heller編譯:苗子

責編:樂然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113/27829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