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特殊網站特殊人物:粉碎四人幫36周年 帶給今天何種啟示

—共識網負責人周志興:粉碎四人幫36周年 帶給今天何種啟示

阿波羅網網友「在水一方」推薦。看到法廣報道的「粉碎四人幫36周年 帶給今天何種啟示」,內容是來自共識網上作者周志興的文章。覺得有必要曝曝共識網和該網負責人周志興的背景。

何清漣BBC發表的文章中曾說:「以香港為基地的共識網上,一篇由該網負責人周志興親自采寫的「共識之途——採訪張木生」,是篇有點看頭的文章。共識網的背景與其「補屋」的政治使命,這麼一篇特殊時期、由特殊網站採訪特殊人物的文章,其含義的多重性自不待言。」

附1:法廣:粉碎四人幫36周年 帶給今天何種啟示

附2:何清漣在BBC發表的文章,包括共識網和其負責人的背景。
何清漣:危機意識與未來的政治藍圖


粉碎四人幫36周年 帶給今天何種啟示
 

資料照片,屬於「四人幫」的毛澤東夫人江青1980年在審判台上。 DR

法廣作者 北京特約記者 周西

今年10月6號,是粉碎四人幫36周年的日子。對此,有分析人士感慨說,三十六,既不逢五也不逢十,但是走過了整整三輪,它還是個大日子。36年前的這一天,「四人幫」被一舉粉碎,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那個秋天,北京城裏的螃蟹賣瘋了,而且都是三公一母的買。那個時候,不知道為什麼,仿佛天上的烏雲一下子被吹散了,呼啦一下亮了,每個人的心裏都亮堂堂的,直到現在,還是很懷念那一段日子。

共識網上作者周志興的文章回顧說,其實,四人幫的倒台早有端倪,早在1976年的春天,很多人就開始行動了。大家紛紛以紀念周恩來總理為名,清明節前後便在天安門廣場聚起了花的海洋,和詩的海洋。但每一首詩,每一朵花,都代表了人民的心意,都是刺向四人幫的一把匕首。最有代表性的是這樣一首: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撒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大家心裏都明白,這裏的鬼指的是誰,豺狼是誰!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幾乎人人都知道,那幾個人的日子不長了。有的時候我們說到力量,其實,人心的力量,那種看不見的力量往往是最強大的。因為,它常常在提醒我們這樣一些道理,比如,人民的呼聲一定要傾聽,尤其是那麼多的人都在發出同樣聲音的時候。否則,儘管位高權重,儘管可以動用各種手段和工具,但最終也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再比如,千萬不要低估人民群眾的智慧和本領,有的時候,老百姓的洞察力並不比那些高官差。

另一方面,有的時侯權力也是很脆弱的,只要是各種條件具備,轟然倒塌也是很正常的。更為可悲的是,那些權力擁有者常常看不到這一點,就說江青,身為主席夫人,她怎麼也不會想到主席去世不到一個月,她就會鋃鐺入獄。周志興的文章又說,正是36年前粉碎四人幫的這一聲春雷,喚醒了中國共產黨的改革思路。三十多年的改革,舉世矚目,但是,也有新的思想禁區和利益集團出現,繼續改革的步子舉步維艱,所以,我們再次期待着新的一聲振聾發聵的春雷。


何清漣:危機意識與未來的政治藍圖
2011年7月4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55

進入權力交接前夕,無論北京高層如何矯情鎮物,總還有些魚兒躍出水面。從其跳躍姿態可以看出水面下一些端倪。最近在以香港為基地的共識網上,一篇由該網負責人周志興親自采寫的「共識之途——採訪張木生」,是篇有點看頭的文章。

該採訪很長,關鍵的看點如下:一、「中國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怎樣把我們的國家從本來已經走錯的道路上拉回來一點」;二、對今上的指責,「確實有人這樣想,再有一年多就該交班了,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絕不作為,我們現在是抱着定時炸彈擊鼓傳花」。 三、十八大以後的改革藍圖。

引爆裝置在何處?

考慮到張木生與正回歸軍隊權力核心的劉源劉少奇之子)聯手推出過一些文章,如劉源那篇讓人浮想聯翩的「為什麼要改造我們的歷史文化觀――讀張木生」,以及共識網的背景與其「補屋」的政治使命,這麼一篇特殊時期、由特殊網站採訪特殊人物的文章,其含義的多重性自不待言。不過我的興趣只在這篇文章對局勢的判斷與未來的政治構想。

這篇訪談認為」中國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一判斷比左派新左們意淫的「崛起論」清醒得多。但張木生將局勢之危殆比為「定時炸彈」卻不確切,因為「定時」意味可控,目前這「炸彈」不僅不可控,甚至沒人知道引爆裝置在何處,想拆除都無從下手。北京以往認為宗教組織,反對派異議人士,外部反華勢力都是「引爆裝置」,一直奉行將這些可能的反對勢力「扼殺於萌芽狀態之中」政策。但中東革命後發生在中國那真假難辨的茉莉花革命,卻連「引爆裝置」都找不到。所以,將中國比做一個不知道何時爆炸的巨型炸彈可能更合適,也因此,目前北京的擔憂已經變成「2012年換屆之前情況失控」。

「炸藥」的各種成分

採訪中,張木生提到「我們現在是抱着定時炸彈擊鼓傳花」,這個炸彈里的「炸藥」到底是由哪些成分構成?

北京當局一直相信「麵包契約」的靈驗,認為中國人素質低,只要發展經濟,讓國人有口飯吃,就不會反抗。官員腐敗嚴重、貧富差距過大、司法不公、人權惡劣、環境生態惡化、癌症村遍佈全國等等,都不會對政權構成滅頂之災。

問題在於,現在讓北京備受煎熬的是用來做「麵包」的食材已經遠遠不夠了。首先是導致金融系統危機的巨額債務問題。據央行《2010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透露,截至2010年年末,全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總額約為14.4萬億元,保守估計也有近3萬億有違約風險。6月27日雲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宣稱無法償還人民幣900億元的債務,算是地方政府賴債的多米諾骨牌當中的第一塊。

其次,北京如今陷在經濟蕭條與通貨膨脹的兩難抉擇之中。現在的緊縮導致中小企業缺乏流動性而大量破產,失業問題雪上加霜。但如果繼續依靠通脹刺激經濟,則百姓將因物價飈升而苦不堪言。另一個更麻煩的問題是經濟結構轉型尚未真正開始,「世界工廠」的比較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中國製造除了受到東南亞鄰國更廉價的產品的挑戰之外,甚至還受到美國生產的廉價筷子的挑戰。此外還有因房地產滯銷而陷入深度困難的地方財政。

面對不可避免下滑的經濟增速,北京深感惶恐。官民矛盾、資本與勞動的矛盾日益尖銳,泄憤型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一不留神,就會形成廣東增城那種事先毫無徵兆的大規模事件。

十八大後希望會從天而降?

中國政治高層目前是你吹你的嗩吶,我唱我的調。那邊廂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剛講過「五個不搞」,這邊廂總理溫家寶就在倫敦大唱民主頌(至於如何推行他倒是不操那份心)。作為黨政軍一把手的總書記胡錦濤對這兩位同僚南轅北轍的曲調是不批不駁不聞不問,「以不變應萬變」是他現在抱守的鐵律。

張木生在採訪中將希望完全寄托在十八大以後諸事更張。其改革思路主要是兩點:一是重塑合法性,實施民生工程「還債」,把國有資產國有存款變成解決民生的基金,解決社保基金,分給13億人,解決占人口70%的窮人的民生問題。所謂「唱紅打黑」的「重慶模式」在張眼中也是重塑共產黨合法性的一種手段。二是在政治上實行黨內民主,模仿日本自民黨,黨內有派別,形成「內部制衡」——按第五代掌權者的門第閥閱,這種黨內有派別的「民主」有如清末皇族宗室的「宗社黨」之內的派別。至於人民的政治權利,這張藍圖里並沒有為之預留一席之地。也就是說,十八大之後,中國人能夠沐浴到的燦爛陽光,可能還沒有本·阿里執政突尼斯時期那樣溫暖,因為本·阿里至少還讓民眾享有一定限度的新聞自由與結社自由、允許黨外的反對黨存在,也有形式上的全民選舉。

我當然很希望第五代能夠想出辦法引領中國走出困局。如果所有關於張木生與第五代領導群體成員關係的傳說是真的,他的這些想法大概就是第五代能夠想出來的「改革戰略」。有中東北非統治者「麵包契約」失靈的經驗在前,將未來中國改革的基調定於落實「麵包契約」與「黨內民主」這兩個基點上,我不認為是有效的應對危局之策。

(BBC)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阿波羅網精粹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1008/26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