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年輕人都不知道 偉光正造下滔天大孽

—「偉大」而又「高深」的常識 —評馬寅初的「新人口論」

作者:

馬寅初
馬寅初(1882—1982)

一提到人口問題,有人就會想到馬寅初教授。歷史事實證明他是對的。據我所知,提中國人口問題的多如牛毛。早在上世紀初,孫中山在「建國大綱」中已提到要 「節制人口」。那時中國是「四萬萬同胞」。比馬寅初早好幾年,國民黨遺老邵力子在55年第一次全國人大會議上提這問題後被批,後來被圓滑的周恩來解了圍,筆者當時還很年輕無知,也因支持邵觀點而受冷遇。

我不懂馬寅初先生的學問深邃的「平衡論」和「團團轉」等理論,但我知道當時的中國已是人多地少。能開發的土地已是很少,幹勁再大也不能在青石板上種千斤米。其實這不過是只要你能睜眼睛,頭腦還能正常運作,就可看到這問題。

可是「偉大領袖」毛澤東以其「放眼世界」、「高瞻遠矚」的「寬闊的胸懷」,慧眼獨具地宣佈「中國人口到了十億再說」,「搞十幾億人口也不要緊」,並提醒人們「人不但有一張嘴,還有一雙手,可以創造世界」。當然毛想到的人不僅有可為其利用的一雙「手」,但還有必需要消耗的一個「口」。

從50年代中期毛多次講到「何況世界上還有帝國主義存在,將來消滅帝國主義戰爭還需要犧牲很多人」。「中國有六億人,死了一半還有一半,可以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他計劃是讓中國以三億人(一半)生命為代價、換取他全世界人民領袖的桂冠同時,以其吸取二次大戰後期,希特拉因前方戰爭人死得太多,而感到兵源不足的教訓。其實深藏不露、沉默寡言的林彪,早知他內心想什麼,因而「文革」時期提出「偉大領袖、偉大導師、偉大統帥、偉大舵手」的四個「偉大」,前面也速加「冠詞」,限定範圍,實際就是指全世界了。

但要得這「桂冠」是「來之不易」,必須用鮮血和生命去換的,因而他就想用他所「熱愛」的中國人的生命去換。遺憾的是,直到他死,這個經天緯地的世界人類史上最大的「理想」還是沒有實現。

由於「一言九鼎」、「一句頂一萬句」的頭上戴有四個光環的毛澤東,這樣說了,當然「毛主席指到哪裏,我們就打到哪裏」。這樣中國就出現了57―58年的人口「大躍進」。

直到「文革」鬧劇落幕,中國人口已達到不可收拾的十多億了。遂又舉起毛那裏曾經提過的「計劃生育」的大旗,「計劃」到一對夫婦只能生一個的「國策」。同時這裏又會犯另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即這樣政策下去,數十年讓人口是會減少,而社會急劇老齡化了怎麼辦?要是老人早早就死、或按規定一個人只能活到多少歲,否則以舒適方式處死,否則,老人有病誰來照顧,而老人比例遠高於年輕人時,年輕人都去照顧老人去了,那誰來搞生產呢?衣、食、住、行誰來管呢?這政策才實施了卅年的今天,已出現了421的危機,甚至8421,只有數字中的2才是社會生產者,2人負擔14人生活,這怎麼可能呢?

所以,人口問題根本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高深理論,須要「摸着石頭過河」的難知深淺的道路,而是另有其政治含義。結果「偉大領袖」的願望――打第三次世界大戰至死也未實現,人也沒有「死」成,留下一個爛攤子,聽憑他的「接班人」去收拾了。

很明顯,人口問題,絕非深奧的理論問題,而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對中國人民造的孽。

這裏順便提一個問題,當年為什麼不敢堅持節制生育的問題呢!年歲大一點的都知道,如果誰一提出控制生育問題,你周圍的「同志」就會給你扣上這是「馬爾薩斯資產階級人口論」的觀點的「大帽子」,你也成了「資產階級」了,所以誰都怕戴這頂「帽子」。所以,我也沒聽說過誰敢公開堅持要控制人口,筆者也是這「帽子」的受害者。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410/20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