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五毛黨的網絡江湖

作者:


  五毛黨和普通網友面對冰冷的電腦,展開輿論爭奪,即使現實中身份虛幻,卻在網絡上真實的對立。他們言語間流露出不滿、譏諷,甚至謾罵。


  他們活躍在網絡論壇。但是,部分政客卻要極力證明他們不存在。在某些官方的表述中,他們引導輿論,構建社會和諧。但是也有學者認為,這是公權力試圖綁架輿論。

  五毛黨的存在,表明當局面對網絡輿論,壓力巨大。

  網評員的前世今生

  在談論網絡評論員時,許多官方表述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讓網評員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李光華在湖南省官方網站紅網論壇上的網名是:上網為公。他並不介意記者稱他為「五毛」。因為「已經習慣了。」他甚至笑稱,「我是五毛的頭」。

  兩年前,湖南省衡陽市委宣傳部新聞辦副主任李光華投身商海。至今,他依然保持着「受黨教育多年幹部」的謹慎作風。回憶起「五毛黨」生涯,李光華內心充滿了自豪和榮譽感,同樣,更多的是困惑。

  在李光華看來,網評員最大的意義是聯繫群眾和政府。「比如網友們反映的各種問題,包括告狀無門,上訪無果,環境污染,子女升學等問題,我每周都會組織網評員收集,編輯成輿情簡報直接上報市委書記,由他責成相關部門限期辦理,為百姓解決不了少實際問題。」李光華大隱於網的自豪感來源與此。

  在網絡極度發達的社會背景下,政府官員日益重視網絡輿論。人民網的調查顯示,遇到不法侵害時,93.3%的網民選擇網絡曝光。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對2009年有較大影響力的社會熱點事件的分析顯示,由網絡爆料而引發公眾輿論關注的占30%,顯示出互聯網巨大的輿論影響。

  網評員的出現表明當局對網絡輿論前所未有的重視。然而讓李光華困惑的是,為什麼諸多網友對網評員一致口誅筆伐,甚至譏諷為「五毛」?

  李光華並不認為五毛黨像網友所說的那樣,「為了利益而喪失自我」。「我們做事都是出於本心。所謂『出賣自己的靈魂』,這只是不同政見者的說辭而已。」

  「網絡評論員」最早出現於南京大學官方網站上,在「小百合BBS」拒絕按照官方命令進行整改,宣佈關站之後,南京大學校方在原域名上開設官方版本的南京大學BBS,指令學生會幹部及部分「上進人士」為網評員,納入學校勤工助學體系,根據每月的考評結果給予補助。

  這些網評員發佈對學校有利的信息,跟帖抵制負面信息,同時對校內外網站上有關學校的重要信息及時上報學校網絡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這種有效的引導網絡輿論方式,很快做為先進工作經驗推廣到全國——媒體報道顯示。隨後,江蘇宿遷、福建泉州等地的政府和高校,都效仿建立「網絡評論員」 制度,網評員以普通網友身份發言,參與評論熱點,難點問題,積極跟帖,及時批駁「不實」言論。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則要及時引導網上意見,維護「正面」的聲音,最大程度消除各種「負面」影響。

  2005年4月,《揚子晚報》報道宿遷市委宣傳部在全市範圍內招聘了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新聞嗅覺敏銳的第一批26名網絡評論員。報道稱「該市市委宣傳部將定期或不定期對重點網站評論員組織培訓,年終根據發帖量、跟帖量等情況進行綜合測評,並列入全市宣傳工作表彰獎勵範疇。」

  曾在某新聞門戶任網評員的北風(化名)透露,網評員大致分兩種,一種是新聞網站的專職評論員,另一種是政府系統的兼職評論員,比如各部委、公安系統和理論研究單位。「廣東省大概有20個專職網評員,他們每周寫2-4篇評論,很少回帖。」

  然而當局在談論網絡評論員時,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讓網評員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紅網是湖南省官方網站,全省各市州部分縣市區建有紅網分站。知情人告訴記者,這裏的論壇活躍着湖南省內眾多網評員。面對CCN記者的採訪請求,紅網某部門負責人堅定地表示「上班那天,上級領導就告訴我,網評員這個事情是禁區,不能與外界談論。」

  在李光華看來,「中國很多事情是不好說的,說這個事是好事,就是好事,說不好就不好。」在外界一致對網評員持否定態度時,政府的態度也不難理解。

  凱迪社區評論總監、版主、高級輿情分析師黎明認為,政府一直讓網評員處於地下狀態的原因是,一旦公開,網評員就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在網絡上發言的風險就更大,所以網評員淪為「真實存在着,但是政府卻要證明他們不存在」的尷尬境地。

  2010年初,《蘭州商報》報道,甘肅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勵小捷透露「該省將逐步形成一支網絡『高手』、『好手』、『寫手』等650人的網評隊伍體系」,「了解網上信息並針對網民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時發帖跟帖,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耐人尋味的是,在輿論的巨大壓力下,各網站轉載此文的信息均被刪除。

  網評員變成了「地下黨」。但是在網絡江湖上,一直流傳着「五毛黨」的傳說。

  專業的「五毛」職業培訓

  或許不僅僅達到了「邀功」的意圖,領導從這些回帖里更能獲得虛擬領域裏和現實生活中同樣「和諧」的管治感受。

  據媒體的早期報道,五毛黨的稱呼源於2006年初安徽省宣傳部《關於南昌、長沙、鄭州宣傳文化工作的考察報告》,該報告中透露:「網絡評論員管理系統」對網絡評論員的「任務」進行統計,一帖「五毛」。

  然而李光華否認了「一帖五毛」的說法,「我們都是在工作之餘義務做這些事情,一定的物質獎勵是存在的,但是非要說一個帖子五毛錢,這是一些人在刻意羞辱網評員罷了。」

  對於CCN記者關於網評員更加深入的問題,李光華諱莫如深。然而一個流傳於網絡的2008年10月間衡陽網評員的內部討論帖子,讓網評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一覽無餘。李光華並不否認這個帖子的真實性。只是該帖是如何流傳到外界,李光華不願多談,甚至認為,「這個帖子很普通,媒體沒有炒作的必要。」

  這個帖子透露,衡陽這支網評員隊伍遍佈各縣區和文宣系統單位,人數不詳,但有一支由20個人組成的各地小組負責人歸網名叫「大隱」的李光華領導,責權明確,發帖任務分解落實到人。

  李光華給網評員定位的的主要職責是:維護黨和政府及衡陽的形象,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李光華給各位網評員下達了「緊急任務」,網評員要編發60條關於「解放思想大討論」的帖子,並且「需要多少ID就註冊多少,ID取名形式越多越好,建議密碼統一設為000000,以便大家共享」。上傳完的帖子「上傳到『網評員系統』,作為完成任務統計」。

  在培訓中,李光華告誡屬下注意兩種情況,第一是要避免直接批評政府,

  向政府提意見,因為「不論是直接批評政府,還是向政府提意見、希望,在網民中產生的影響,都是『這個政府不好』,不僅沒有正面引導意義,而且還會起負面影響。」

  第二是帖子中不要夾雜官方語言。「比如,『我們的政府』、『在衡陽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一定有美好的明天』。網民一看就知道是『政府的人』,起不到引導效果。因此,這兩種情況「要儘量避免」。

  李光華建議網評員登錄各大門戶網站,發表新聞跟帖,或參與論壇討論,或撰寫評論文章。同時將在各大網站發表的引導帖文的具體內容和網址、網名,粘貼到網絡評論員系統的「工作統計」版,以便管理員進行考核。每天重點關注新華網、人民網、央視國際、中新網等大型知名網站,並且注意搜索「衡陽」,有負面新聞,立刻上報。

  宣傳部門工作多年的李光華,對網評員的培訓非常符合傳播學規律。他一一列舉出正反兩方面的網評示範帖讓大家組織學習,如那些「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是好網評帖子,那些「增加網民們的不滿情緒,降低黨和政府威信」的是不合格的帖子。

  對於一些情況複雜的新聞,比如「交警查縣委書記座駕遭毆」之類,李光華認為,「這樣的事,確實不好評論,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網民的攻擊。」因此要求網評員開動腦筋,「想辦法換個角度來引導網絡情緒」。

  另一則緊急通知則顯示「明天上午10點,市委書記將做客紅網直播室,與網友在線交流解放思想心得。據此,他要求網評同志們「精心起草向市委書記的提問,並登錄直播帖參與輿論引導工作。」

  而在當地文宣系統發起的解放思想大討論里,李光華通知網評員隊伍:「市委領導非常關注發帖情況,《衡陽日報》將報道此次集中發帖的情況,請網評員積極配合!」

  李光華告訴CCN記者,這些做法無可厚非,網評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很多網評達不到輿論引導的效果,有時還會起到反作用,因此對網評員培訓甚為必要。

  「號召網評員參與市委書記的討論是有些邀功的意思,同時也是將市委市政府的精神快速傳達給市民的較好的途徑。」李光華說。

  或許不僅僅達到了「邀功」的意圖,領導從這些回帖里更能獲得虛擬領域裏和現實生活中同樣「和諧」的管治感受。

  網絡已然成為戰場

  網絡上對立的事件並不是孤立。一方面,當地政府派出網評員在網絡上維護政府,另一方面,網友們則對這些維護政府的言辭充滿了反感情緒。

  2008年8月10日上午,焦作一網民因不服交警部門的處罰,在某網站論壇上發佈了惡意詆毀民警的帖子,一些網民跟帖發表評論,「損害了焦作警方的形象」。該帖發佈10分鐘後,被焦作市公安局特邀的網絡評論員發現,及時通報給該局公共關係部。公共關係部立即組織該局120餘名網絡評論員在該論壇發帖,說明事實真相,以正視聽。

  20分鐘後,論壇上支持警方的帖子成為主流,許多網友開始「聲討」發帖人。事後,焦作警方將這次網絡應對事件作為涉警「輿情」應急處置的成功案例,加以宣傳推廣。

  然而此種情況僅為特例。更多情況下,網評員的發言被淹沒在眾多網友的口誅筆伐中。

  天涯社區,疑似五毛黨發表的一個帖子,釀成了著名的謾罵五毛黨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河南青年王帥因家鄉非法征地,在網絡上發帖,直言靈寶政府違規。隨後,靈寶政府遠赴上海拘捕了王帥。

  就在輿論高度關注此事時,2009年4月9日,網名叫XBoxPlayer的一篇《上海青年論壇言論失實,應當依法調查——淺論「發帖遭跨省追捕」引出的法制和其它相關》的帖子,讓網友譁然。這篇帖子裏,該網友站在政府一方,批評王帥的行為是「試圖製造社會混亂,然後趁機從中撈取利益」,並且表示,靈寶縣對王帥進行拘捕,是符合法律程序的。最後,該網友要求大家「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睜大眼睛明辨是非」。

  在該帖子發表後的十分鐘內,有近20個新註冊的ID,回復支持該帖。

  網友們對這近二十個新註冊的ID,以及不分是非共同支持靈寶縣的立場質疑,認為這是「五毛黨」組團來天涯社區忽悠。隨後在1天時間內,該帖有上千網友發言,網友情緒一度激憤,甚至出現謾罵言辭。

  網絡上對立的事件並不是孤立的。一方面,當地政府派出網評員在網絡上維護政府,另一方面,網友們則對這些維護政府的言辭充滿了反感情緒。論壇、網絡漸成網友與「五毛」交鋒的戰場。

  黎明對五毛黨的直接感觸始於2007年。當年,某省宣傳部門召集網絡知名人士,商談如何有效使用網評員。黎明從而知道了網絡評論員的存在。

  作為凱迪社區的版主,黎明對網絡背後的局勢觀察更加深刻,「每次有熱點新聞出現,凱迪網上總會新增很多ID,隨後雙方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在網絡上發佈大量言論,甚至謾罵,極力捍衛利益相關方。」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李莊案開庭的前一天,凱迪社區新增了上千ID參與李莊案的評論。「分不清哪些是真的網友,哪些是受某些機構僱用的五毛黨,但是網絡上的對立卻是真實的。」黎明說。

  縱使黎明對五毛黨持否定態度,不過黎明對五毛黨在論壇的活躍不以為然。據他觀察,「很多網絡評論員是來自一個地方,在全國性的論壇上,他們的聲音大多沒有理論根基,會埋沒在眾多的網友聲音之內,沒有影響力。」

  論戰「五毛」現象

  「五毛黨」並不完全是壞事,因為網民會因此培養分辨真假信息的能力。

  黎明對網絡評論員的觀點是:要麼取消,要麼公開。「利用公權力成立機構,組織人員,卻要暗地偽裝,這太說不過去了,這種在暗地裏操縱輿論的行為,難以建立政府的威信。」

  事實上,網評員的消息見諸報端後,輿論對於網評員的抨擊從未停止。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在中國人民大學演講時,有聽眾怒撒五毛錢以示抗議。這被看成是社會抗議五毛黨的最直接表現。

  曾高調策劃、組織「躲貓貓」網民調查、面對質疑並不迴避的伍皓在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說,「政府部門應該公開身份直接回應、直接解決問題,比暗中派一批人,用虛擬網名在網絡上發言要好得多。」

  在評論焦作交警事件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力丹指出,「那位不服交警處罰的網民,行為可能觸犯了相關法規。但反過來講,身正不怕影子斜,焦作市公安局完全可以就此事在網上或其他正式場合公開作出澄清,而組織網評員製造輿論壓制對方,至少在職業道德上是不對的。」

  「各級公權力在社會發生混亂的特殊時期,有在整體上引導非理性意見的責任。當遭到網民批評的時候,首先應當檢討自己,然後分清是非。即使對方錯了,溫和的態度也會感染眾網民。不要在網上與公眾捉迷藏,實實在在些,開誠佈公些,公權力與公眾的矛盾沒有不能解決的。如何引導輿論,方式方法上要合理合法,不可製造輿論,進而綁架輿論。」陳力丹說。

  然而北京師範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張勝軍卻對公眾責難「五毛黨」忿忿不平。他在《環球時報》上發表文章說:「經過西方媒體熱炒的『五毛黨』一詞,從開始的大帽子,逐漸成為對中國愛國主義揮舞的大棒子。它的實質是要剝奪中國人在互聯網上表達真實意見的自由。似乎只有攻擊中國、攻擊中共政府,才是真話;只要表達愛國情緒,反對西方的那一套,就一定是『五毛黨』,一定是拿了政府的好處。這是對大量中國網民的羞辱,是話語上的霸權和專制。

  或許張勝軍的觀點可以代表網評員們的心聲。李光華在談到公眾對於網評員的責難,同樣內心充滿困惑,他言辭稍顯激動:「站在政府的一邊,跟政府觀點相同就是五毛了?這是很可笑的事情。我們要表達自己的觀點,為什麼不讓我表達?」李光華認為,在網絡上,很多人的情緒並不理智,攻擊者很盲目,「未必受指於什麼人,就是凡黨凡政府必反」。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長城月報9月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1005/180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