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東北網:浙大博士之死 挑開無數海歸內心的蒼涼

9月17日,浙江大學任講師的海歸博士塗序新留下6頁遺書後跳樓自殺。在跳樓前6天,他剛還提交了申報副教授職稱的相關材料。網絡盛傳浙大曾經給該博士口頭承諾,但卻未能履行。

  沒有人知道,塗博士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從3樓走到11層縱身躍下的。這位今年6月才從美國回到國內的32歲海歸,拿到了浙江大學的教職資格,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可愛的孩子,前程似錦等待着他。然而,僅僅在國內呆了三個月,這位浙大的學術骨幹竟毫無徵兆地選擇了這樣一個悲劇的結束。人們扼腕嘆息,更疑問重重,究竟是什麼讓一個青年才俊選擇了如此決然的離開?

  悲劇的發生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肇因。觸摸塗序新的生命軌跡,我們也許更能看清無數海歸人的心理路徑——從小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保送名牌大學,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直至博士後,是家庭的驕傲與期待。如此履歷,回國面對的卻是稅後兩千塊的工資,同是博士卻無法找到工作的妻子,還有那堅挺的房價和高額的幼兒園學費。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很容易讓這位年輕學人陷入現實困頓。實際上,塗序新身上有相當一部分海歸的心理印痕:從小生活在眾星捧月的教育環境中,留學海外長期接受獨立學術、優厚生活環境的薰陶,對國內現實缺乏了解,抱着一腔家國情懷歸國後,面對巨大的現實落差,無法承受家庭期待與現實負重。

  這或正是無數海歸們內心的蒼涼,也或可歸結為塗序新之死的海歸群體心理因素。當然,作為一個有志於學術,在SCI核心期刊均有論文發表的年輕學人,現實困境完全可以視為短暫問題,真正壓垮他的,或正是他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學術。儘管網絡盛傳其申請職稱失利、學校口頭承諾未能實現等問題,我們已無法考證。但從其留下的的遺書中,談及「國內學術圈現實:殘酷、無信、無情」,卻似乎已經說明他最後的學術信仰斷裂。

  的確,當下國內高校的高度行政化、學術圈子化,足以讓一個長期接受國外自由、獨立學術氛圍薰陶的海歸深感水土不服。正如一位海歸學者所說:「圈子,主要是各種各樣的圈子,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難以理解。」在國外,圈子都是以專業領域集結的學術圈子,國內高校的圈子不但有學術圈,還有行政圈,更有學術與行政相互交融的圈子,其中的利益關係縱橫交錯,各圈各有利益代表。在這樣的學術生態下,做學術更像是做關係,沒有了學術的純粹與簡單。這也許正是塗序新對國內學術圈現實的解讀:殘酷、無信、無情,也或正是其申報職稱所帶來絕望的最終肇因。

  無論從個體因素還是從學術因素解讀海歸塗序新之死,都是一個太過沉重的話題。一個生命的逝去,本不應承載太多的猜測與揣度,但卻應有對現實人群的關懷,以及對肇因的反思與改進。唯有如此,這樣的個人悲劇,才不至成為群體症候延續下去。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東北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1024/14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