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懷念:小時候吃過的… 來看看你吃過幾種


懷念:小時候吃過的…

 

 

        在那個物質生活匱乏的年代,吃四分錢一根的冰棍也是很奢侈的一件事。一夥小玩伴在到處玩耍的過程中也從不會放棄任何一次可以刺激舌頭的發現。
  儘管明知道它們很多都是酸的、甘的、淡的、澀的,甚至使苦的,但仍然不能阻止我們去爭取感覺它們那僅僅的一丁點甜味或異想天開期待着甜味的出現,或者僅僅是為了獲得那種口腔嘴嚼的感覺。
  樹再高,爬不上時就用竹竿、用石頭。
  根再深,用手拔不出就用手、用竹片、用瓦片一點一點地挖。
  刺再多,也要鑽入灌木林搗鼓。
  河再深,派代表脫光衣服游過去……
  打柴、割豬草碰到它們那可就是給自己歇息的藉口。
  跟挖紅薯、偷地里玉米、偷鄰居的桃子不同的是,這種沒主野東西可以光明正大地吃着解饞。
  今天,我們還能清晰記得它們樣子嗎?還記得它們的名字嗎?



茅草到處都有...

 

 

我們要吃的是它的根,有時候拔得連手都割傷

 

 

 

見到白白淨淨的茅根才想起了它的甜味...

 

 

 

小時候吃的時候只知道它叫「蛇跑竻」,現在才知道它叫茅莓

 

 

據說蛇也喜歡吃它,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採摘它的時候總擔心很可能有條毒蛇從草叢中竄出來保護它們的食物,呵呵

 

 

 

很熟悉的葉子...

 

 


南方的山裏到處都有,我們叫「烏稔」,原來它的學名叫「金桃娘」,很好聽的名字。

 

 

我們叫「糖盎」,它的學名叫「金櫻子」

 

 

 

果子上可是有刺的,吃的時候可得小心

 

想起了吸它花蕊的滋味。我們只管它叫「大紅花」,原來它是舶來品,叫「扶桑」

 

 

有人看一眼就說它是龍眼,笑死我。我們叫它作「狗屎梨」,也有人把它摘下來醃一下就在學校門口擺賣。

 

 

 

上山打柴時用來解渴的「油甘子」,原來一文不值,但今天專家研究出來據說是非常棒的美容品...

 

實際上吃到的松果籽那有象現在超市包裝好的松果籽那麼大顆,屁,都瘦瘦的不中吃,往往整個松果也沒找到幾顆可下肚的。但沒辦法,有得吃總比沒得吃好,解解攙吧!

 

 

太普通的三葉草...

 

 

 

看到它的根才想起我們小時候叫它作「酸味草」,想起了我們用門牙把它根中酸液嗑出來的情景。怪不得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酢漿草。

 

沒吃過的朋友可能根本沒想到原來映山紅是可以吃的。

 

 

榆樹錢,北方長大的朋友就一定吃過的囉。

 

 

  這種半腿高草長出來的果我們叫「烏嘴果」,只有圓珠筆芯粗的大小,以前無論在城市或農村的路邊到處都可以見到,但現在好像失蹤了一樣,不知道是不是除草劑的功勞。這果也沒啥好吃,實在是饞得不得了的時候才去打它的主意,吃完了舌頭是黑的,但感覺不出什麼特別味道,真淡出鳥來。

 

 

 這可不是楊桃,它酸得可以把你的大牙酸下來,但我們把它摘下來的時候總異想天開地希望它很意外的居然是只楊桃,推出代表決定由誰先去嘗第一口,這時候可不是美差呀!
 
 
 
茶耳,肯定不少人吃過
 
 
 
「拐棗」,學名叫「枳椇」。沒有吃過「樹枝」的朋友肯定覺得很驚奇。
 
 
 
我們叫它作「紅燈果」
 
 

它花蕊的蜜味不是最甜的,但一定是最香的,一股清香

 

 

難道看到它的果才想起上邊的葡桃花?

 

野柿子,很澀,要放一段時間吃才好

 

 

脆口的生蓮子...

 

 

 

白棠子(紫珠)

 

 

 

紫珠的葉子還可以用來止血

 

 

 

紫珠...

 

 


很多朋友見到它會很高興...

 

 

不錯,就是槐花,想起了它的蜜味...嘖嘖

 

 

那時候,這絕對算是奢侈品吧...

 

 

 

 

 

半月形的水果糖,誰都吃過吧,但現在誰都不稀罕。

 

 這個東西影響太深了,上小學時學校門口的老大爺每次都弄一大鋁鍋,兩分錢一攪,大概也就是一口的量!那時候沒錢就只能蹲他面前看着他,希望他能良心發現免費給點! 哈哈...
 
 
 
 
  能喝上這種當時已經覺得有點刺喉的色素、果味精、糖精水的混合物時,物質生活開始已經有很大改善了,因為很快就進入了冰箱時代。記得當時不捨得喝汽水的大人們都會當把這種飲料用來獎勵他們自己。而我們喜歡它的原因是它在小賣部的冰櫃凍得結冰後賣來邊吸邊玩,因此它的本來名字叫「果汁棒」,但在我們的記憶中一直認為它叫「棒冰」。買冰凍的果汁棒就要多一分錢的冷凍費,但覺得總比喝一角多錢又不能帶瓶走的汽水要顯得實惠,呵呵。
 
 
 
  動物餅乾。
  究竟先吃哪一個?哪一個放在最後吃?這是當時很困擾的一個問題,很多人的經歷是——大象放在最後。說服自己的理由是大象是最強的動物,其實真正原因是大象形狀的餅是最大塊的。
 
 

 

 

 

  糖冬瓜條。
  現在都有,什麼時候都是不稀罕的東西。但現在往往只在過新年時的食品盒上見到。除非是特別愛糖食的,否則現在買零食是很少人會買到它的。但在那個年代城裏人的家裏基本上都會在餅乾罐裏頭放上一點以隨時用來逗小孩的,特別在吃藥的時候。
  糖果蜜餞中它的價格可能是最低的,正因為如此它的廣泛性才如此的強,希望我們不要忘記它對我們當年的「貢獻」,就像我們不要忘記把我們養大的「三級米」一樣。

 

 

 

  「鐺鐺糖」
  將糖漿拌着薑蓉或其配料煮成固體狀,賣的時候按大小需要直接就在盤子裏用鑿子敲開一塊塊,殼的時候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故名「鐺鐺糖」,有一些是做成規格大致一樣長條形的,便於敲斷。也有一些早已經按大小標準切好一顆顆的,並撒上麵粉,以免互相粘連。
 

 

  聽到村頭巷口很輕的「叮叮」聲時,趕緊番一下課本看有沒有漏用的一、二兩糧票,如果沒有就看一下家裏雜物堆有沒有像破膠鞋之類可換吃的東西,再沒有就看你有沒有膽量打那還沒用完的牙膏管的主意了,再沒膽量的話就只能出去看一下賣糖人在敲糖的時候有沒有很大意地將很小的一塊敲出盤外的地下……
  那時候走街串巷賣自製零食的人都順便收破爛。
 

 

本來是倒在學生水壺兌水喝的,為了它的配的玩具勺,就乾脆整勺整勺的吃,省事!

 

 

這才是「主角」...

 

在食油配給的年代,用鹽水泡一下再吃已經是大打牙祭了...

 

 

  如果能用豬油炸了吃那絕對是絕頂美妙,能用菜籽油溜一下油或炸一下吃也可以說在當時差不多算是最高享受了……
  
  記得了吧,知鳥猴、知了牛、爬猴、幼蟬猴、知了龜、燒錢龜兒、麥梢、眉梢、仙家、爬岔、結留錐、長頸鹿、燒錢、燒錢鬼、消息牛、姐留猴子、爬查、肉蛋、哨才追、借六鬼、仙家猴……

 

 

 

在蝗蟲多的時候,它吃我們的莊稼,我們就狠狠地吃它,恨死它了,燒烤、油炸…

 

看到了什麼?不用說你們也聯想到了吧。

 

 

是那個時代一個男孩童年成就的標誌之一。大家認同嗎?認同的就頂一下!

   

 

 

阿彌陀佛……

 

 

什麼壞事也沒幹過,只是……
  
  ——只是嘴饞而已。

 

 

 

 馬蹄(葧薺,這才是學名),很普通的。吃的人必然知道它的脆、甜。

 

 

未在水鄉生活過的人就難見到它的真面目...

 

 

菱角 哈哈...吃的時候都是把2頭都咬掉,不然插到嘴巴

 

 




儘管有點泥腥味,但將就着吃還是覺得挺鮮的

 

 

碰上這樣紅身紅鉗的「將軍格」就不捨得吃了
  用塑料線繫着玩……

 


銀杏

 

 

 

 

 

 

又叫  白果...

 

 

爆米花...孩子們激動的時刻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互聯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731/13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