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陸電視購物腦殘式推銷 利潤率達100%

香港黨媒 文匯報

  「太神奇了,太神奇了,你不會相信這是真的,但這的的確確是真的……只要拿起電話,它就是你的。快行動吧,你就能看到三天內發生的奇蹟……」如果你是第一次在零點以後打開電視,一定會被這類電視購物廣告的誇張手法嚇一大跳。

  有數據顯示,電視購物的「腦殘式」推銷不但讓大多數消費者心生反感———主持人神情亢奮喋喋不休,用盡一切手段誘惑觀眾馬上拿起電話訂購產品。廣告中的各種誇張不實承諾保障,更是直接「忽悠你沒商量」。上海市工商局和市消保委的最新數據顯示,僅今年以來,12315投訴舉報熱線已收到涉及電視購物的投訴3000餘件,3個月的投訴量已超去年全年投訴量的四分之三。公眾聲討之下,電視購物廣告,還能忽悠到何時?

  電視購物「三宗罪」

  從315消費電子投訴網統計的2009年一季度用戶的投訴情況來看,消費者對電視購物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誇大宣傳、產品質量差以及售後服務缺失三個方面。

  首先,自電視購物進入中國的那天起,似乎便「矢志不移」地堅持走「忽悠」線路———在非黃金(202,0.67,0.33%)(202,0.67,0.33%)時間段,電視屏幕上反覆播放着振聾發聵、極富「震撼力」的電視購物節目,這其中,「高檔」、「奢華」、「真金」、「真鑽」等動人字眼層出不窮,再配以「震撼低價」以及「新、奇、特」的外表,這些經過「華麗」而又「低價」包裝後的手機、手錶、珠寶飾品、保健類商品等,總能忽悠到一批又一批的消費者。

  為了進一步忽悠消費者,一個又一個假冒的專家紛紛「現身說法」:某廣告中以糖尿病醫學專家身份出鏡的「孫仕友」,竟是另一個收藏品廣告中的錢幣專家「孫雲」,而在保健器械廣告中,他卻變成了「中國男性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呂青」;某能量杯廣告中的「中國醫促健康飲水協會理事、著名醫學家陳偉明」身着黑西裝、戴藍底斜條領帶,可同樣面容、同樣打扮到了另一則藥酒廣告中,變成了某醫院「關新良」教授,而在一則介紹磁石治療產品廣告中,「陳偉明」或「關新良」

  變成了正在忍受病痛的患者……其次,有62.9%的消費者反映了產品存在質量缺陷的問題。315消費電子投訴網通過對大量的投訴調查了解到,絕大部分用戶在購買電視購物商品時,基本上對該產品的品牌、性能、質量及生產企業的聲譽等一無所知,根本做不到貨比三家。

  第三,售後缺失。相信很多電視購物受害者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在發現訂購的產品質量有問題後與銷售商交涉時,電話不是佔線就是沒人接,即便幸運地打通了,也會被當成皮球踢來踢去,根本無人管,購買前信誓旦旦的「無條件退貨、三包無憂」,購買後便成為一紙空文。

  產業已漸成規模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電視購物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100億元,跟2007年相比,增長超過50%。與其相關的附屬產業的規模已經達到300多億元。

  一位業界人士說,30萬元的註冊資金,兩三個人,七八萬元的現金流,兩三種產品就能組成一個電視購物公司。雖然國家有規定要註冊資金在2000萬元以上才有資格從事電視購物,但這些公司在工商局的註冊中往往以商貿公司的形式註冊,實際上乾的卻是電視購物的勾當。「一些兩三個人組成的電視購物公司購買地方台的垃圾時間,每分鐘只要花費幾百元,連續播出半個小時,利潤卻高達100%以上。」

  而對於地方電視台來說,電視購物已經成為其廣告的主要獲利來源之一。早在1992年,電視購物開始出現在我國地方電視台,主要銷售瘦身、豐胸、增高、藥品、醫療器械等五類商品,俗稱「黑五類」。2006年8月1日,國家廣電總局和國家工商總局發佈禁令,要求各電視台對這五類商品的電視購物節目不予播出。「黑五類」退出電視直銷之後,手機、DV等電子類產品又登上了電視直銷的舞台。對此,專家認為,不要小看那些聲嘶力竭的電視廣告,它很有效。一般播出後半小時就會收到500至1000個訂單。

  315消費電子投訴網的分析報告指出,在其它行業,投訴前十位的地區基本上以經濟發達的省市為主,並且經濟發達的地區的投訴量遠高於經濟欠發達地區。而在電視購物行業,像黑龍江、四川、遼寧等經濟較為發展的地區也進入了前十位,這反映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居民相對而言對電視等媒體的權威性認可度更高,因此即便有電視台播放的電視購物廣告有不實之嫌,消費者仍認為電視台不可能播放虛假廣告,因此對電視購物的產品非常信任,被誤導的概率一般遠高於經濟發達地區的消費者。

  可見,不少電視台只收廣告費,不對廣告內容把關,在電視購物中扮演的角色並不光彩。 作者:張曉鳴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511/129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