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中國語言文字漫談

作者:
20090417TraditionChinese

人類有了語言文字,就可以積累知識,交流信息,就有了文明和文化。中國語言文字經歷了朝代更替和民族遷徙,千百年來多番演化,記載著歷史的興衰,文明的更替和生活的悲歡。

中華民族不僅種族眾多,語言也各有千秋。漢字,作為漢語言的組成部分,從古代發展到現在,顯示了非凡的生命力,蘊含着濃郁的文化乳汁。跟漢字相關的故事,也在民間代代相傳。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

漢字起源於圖劃文字,早期的漢字是殷商時代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卜辭,即甲骨文,甲骨文為後世的漢字發展奠定了基礎。漢字的發展大致經過了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宋體等形式。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的政令,將前六國的字體廢除,以新的「小篆」為標準字體推行,統一了全國文字。

到了漢代,隨著國家的強盛,中國文化在邊疆迅速傳播。這時毛筆的發明,使小篆逐漸簡化成為隸書,提高了書寫速度。毛筆的書寫形式,把圖劃性的漢字轉向平直方正,初步形成了方塊字的外形特徵。往後,漢字向整齊簡明的方向變化,就有了楷書。楷書確定了「橫、豎、撇、點、捺、挑、折」的基本筆劃,使漢字的形體穩定下來。

雕版印刷技術出現後,社會對書籍的需求量增大,刻工總結了一套快速刻字的方法,利用刻刀的特點,對楷書進行改造加工,形成了我們今天的宋體字。宋體字產生於唐宋,成熟於明朝。

漢字的結構


在外國人的眼裏,每個漢字都像是一幅不規則的圖劃。其實,漢字的結構是很有規律、很玄妙的。

漢字屬於表意體系的文字,從漢字的形體上,就可以看出一個字所表示的意義。例如「日」是劃一個圓圈,中間加上一個圓點,很像一個太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點呢?因為漢字是從圖劃和符號演變來的。漢字產生以後,對周邊國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日本、越南、朝鮮等國家的文字都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建的。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漢字構造規律概括為「六書」,即六種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是造字的原理,而轉注、假借則為用字規律。


「象形」是描劃出事物的輪廓或具有特徵的部分。「指事」是用記號指出事物的特點。「會意」是由兩個以上的形體組成,把它們的意義組合成一個新的意義。「形聲」由意符和聲符兩部分組合,意符表示意義範疇,聲符表示讀音類別。「轉注」是指幾個同一部首的同義詞,可以互相解釋。「假借」是當某個新概念出現之後,口語裏已經有了這個詞,但卻沒有代表它的字,需要借用和它的名稱聲音相同的字來代表。

現在大陸實行的簡化字,破壞了漢字結構,包括漢字造字和字形構成的基本規律。

漢語的特點


漢語是一種靈活簡潔的語言,它的表達充滿暗示性和會意性,是高度智慧的表現。漢語也經過了從原始的肢體語言到口語,到書面語的發展過程。

中國古代各朝統一時,大多建都在北方,北方話一向以來是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元、明、清時,北京一直是首都,北京話的影響力非常大,因此民國初年,規定國語(普通話)的讀音以北京語音為準。此後,普通話成為漢民族的普遍通用語言。

漢語語音響亮、優美,音節結構整齊,每個音節詞都是由聲母和韻母加聲調組成。聲調是組成漢語的要素。漢語構詞方式精練,語法簡單便於掌握,有一定的靈活性。此外還有兒音、輕重音等語言形式,增添了語言的節奏感和音樂性。


漢語辭滙豐富多彩,能夠反映紛繁的社會現象,表達細膩的情感思想,既可按語法構成新詞,也能不斷吸收方言、土語、外來語充實漢語辭彙,具有極強的融合力,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語言積累的精華。

中文熱在全球延燒


隨著世界全球化的大趨勢,各國的語言文化面臨著競爭,中國文化的神秘、方塊字的美感、中文的豐富內涵,以及中國豐厚的文化資產魅力,使中文在二十一世紀的世界舞台,越來越引人注目。

據最新統計數字,全球學習中文的人數目前已超過3,000萬,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幾萬所中文學校,有2,300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出現了全球中文熱的現象。

鄰近的東南亞各國早已注意到中文的發展趨勢,大中小學紛紛設立了中文課程,鼓勵青少年修讀漢文,學普通話。在日本,則有近200萬人學中文,500餘所大學幾乎全部開設了中文課,漢語在日本已成為英語之後的第二外語;在韓國,學習中文的人數近40萬,每年都有兩萬人參加漢語水準考試,其成績已成為韓國許多大企業用人及升職的標準之一。

美國總統布殊曾宣佈啟動「國家安全語言」計劃,加緊培養美國的外語人才,其中漢語與阿拉伯語、俄語、印地語、波斯語,被列為美國最急需語言人才的「關鍵」外語。美國大學理事會的「世界語言項目」,曾在2003年進行過一次調查,詢問全美的中學是否考慮把義大利語、俄語、日語和中文列為「進階先修課程項目」,調查結果使項目主管人員大吃一驚,選擇中文的學校竟高達2,400所,是其他語言的至少10倍!)

歐洲大陸,漢語熱也迅速升溫。法國教育部積極推動中文與法文的雙語教育計劃,有百餘所法國中小學開設了中文課,百餘所法國大學開設了中文專業;德國學漢語的人數,幾年間增加了5倍多,中文在德國許多州成為中學會考的科目。

英國已有大約100家中學開設了漢語普通話課程,一家名為「布萊頓學院」(Brighton College)的著名私立中學,把漢語普通話列為必修課。英國政府要求所有的中學和大學,在今後5年內都要在中國找到一家「姊妹學校」。

全球中文熱的延燒,已經引起「中文教師荒」,許多國家向中國提出派遣漢語教師的要求。

成熟的語言文字,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是文明開始的標誌,也是文明方向的主宰。相信隨著中華民族道統的承傳,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古老美麗的中文,將再次光照世界。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新三才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421/12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