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神秘的恆星群漂浮在銀河系中央的黑洞附近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21日報道,銀河系中央潛伏着一個巨大的黑洞,身處黑洞附近的天體都會逐漸地被黑洞吞噬,並最終消失地無影無蹤,也就是說在理論上黑洞附近是不可能存在任何天體的。但科學家近日通過研究發現,一大群巨大的恆星漂浮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央,它們就神秘地盤旋在黑洞附近。

  這些體積巨大的恆星是如何在黑洞附近形成,這一問題一直讓天文學家感到困惑,它們本不應該在黑洞附近形成,就像其他被黑洞吞噬的天體一樣,當天體還是巨大的氣體雲的時候,氣體雲就會被黑洞附近巨大的引力撕裂,然後逐漸被黑洞吞噬。

  科學家之前猜想這些恆星群是在別處形成,然後盤旋到黑洞附近的,但是天文學家沒有追蹤到任何關於恆星遷移過程中留下的行跡。

  現在,科學家已經設計出了一個模型,首次模仿演示出了這些恆星在如此複雜混亂的黑洞環境中形成的過程。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天文學家伊恩-邦納爾(Ian Bonnell)和愛丁堡大學的威廉-肯-賴斯(William Ken Rice)一起創造了這個計算機仿真模型,他們對黑洞附近恆星的形成原因給出了一個新的解釋,關於這個模型的詳細說明將在8月22日的科學雜誌上專刊發表。在他們設計的模型中,龐大的氣體雲在逐漸靠近黑洞時,大部分氣體雲被黑洞附近強大的引力撕裂,小部分氣體雲由於氣體雲中氣體的劇烈動盪而殘留在了黑洞附近,這部分殘留的氣體雲逐漸形成了一個圍繞黑洞做旋轉運動的圓形氣狀物,而黑洞附近巨大的引力正好為這個氣狀物的旋轉運動提供了一個向心力,使氣狀物在一個固定的軌道旋轉,但同時如果引力大於圓形氣狀物做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剩下的氣體雲還是會被黑洞吞噬。

  伊恩說:「我們一直試圖搞清楚這個問題,恆星在正常的環境下形成和在如此混亂的黑洞環境中形成到底有什麼區別,形在這一差別的原因是什麼,我們設計的這個模型不光能為恆星在黑洞附近的形成提供一個參考,還能夠為我們在銀河系中觀察到的其他事物提供一個很好的參照。」

  雖然科學家創造了這種計算機仿真模型來演示黑洞附近恆星的形成,但這並不能證明模型顯示出來的過程就是在遙遠的銀河系中央發生的事情。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天文學家菲利普-阿米蒂奇(Philip Armitage)說:「我們對新的研究成果表示滿意,但同時我們還無法證明這個模型當中的設想是否正確,一切都還處於理論階段,我們不知道伊恩和威廉設計出的模型假設環境的原始條件是否和銀河系中央環境的條件一致」。伊恩對此也表示了贊同,他說:「我們下一步工作就是進一步證明我們這種模型的可能性,同時我們也會考慮其他關於恆星形成的設想。但我們這個模型所描述的過程和實際黑洞附近恆星形成的過程應該十分接近了,我感覺實際的過程就是這樣」。

  科學家同時想知道這個模型演示的過程是否會發生在其他星系中,由於我們離其他星系的中央距離太遠,所以想要深入的研究十分困難,但科學家們推測模型中演示的恆星形成過程在浩瀚的宇宙很普遍。伊恩說:「我們銀河系中存在的巨大黑洞,肯定在其他星系同樣存在,甚至其他星系的黑洞比我們銀河系中央的黑洞要大上幾千倍」。(尚力)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搜狐科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827/100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