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從俄烏戰爭到巴以衝突,被重塑的全球政治格局

俄羅斯已與敘利亞結盟,並在利比亞有影響力。俄羅斯也與哈馬斯的主要支持者伊朗拉近了關係,尤其是在烏克蘭戰爭中陷入困境的時候,俄羅斯一直在尋求伊朗的武器、導彈和無人機。但伊朗和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利益並不相同。俄羅斯不願意看到加沙戰爭蔓延為區域戰爭,因為那將不可避免地給黎巴嫩和敘利亞造成損害,甚至給它們帶來嚴重影響,俄羅斯在這兩個國家設有對其力量投射至關重要的軍事基地。

美國總統拜登周三抵達以色列、尋求展示美國對以色列的永恆支持之際,加沙地帶的危機正在不斷加劇,此前,當地一家醫院發生了致命爆炸事件。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在北京與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會面,尋求展示兩國「無止境」的夥伴關係。

美俄首腦截然不同的訪問顯示了全球政治格局已在多大程度上被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重塑,以及這種重塑又如何在以色列與控制加沙的哈馬斯的戰爭中得以充分體現。

俄羅斯、中國和伊朗已就俄烏戰爭問題正在形成一個新的軸心,三國追求在外交、經濟、戰略甚至意識形態上的合作。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依靠來自伊朗的武器和來自中國的外交支持。一直遭到孤立的伊朗萬分高興能擁有新的貿易夥伴和一些國際合法性的來源。經濟不景氣的中國從俄伊等受西方制裁的國家進口創紀錄數量的石油,以此節省了數十億美元。

三國以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主導的現行國際秩序的名義,在譴責和反對美國上找到了共同的意識形態事業。

在這個過程中,三國都毫不掩飾對以往行事方式的不滿。不過,這兩個陣營都認為對方虛偽,越來越迫使各國選邊站隊。

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凸顯了西方與俄中日益加大的分歧。這些分歧不僅在於誰應為暴力升級負責,也涉及對支撐全球關係的規則,以及由誰來制定這些規則的不同看法。

「這是又一場驅動西方民主國家與俄羅斯、中國、伊朗的獨裁陣營兩極分化的衝突,」德國分析人士烏爾里希·斯佩克說。「這是又一個澄清地緣政治的時刻,像烏克蘭一樣,各國不得不選擇它們的立場。」

俄羅斯已將入侵烏克蘭描述為對西方的抵禦,莫斯科認為西方要顛覆傳統上由其主導的文化和政治勢力範圍,而中國支持俄羅斯的說法。美國和烏克蘭則將俄羅斯的侵略戰爭描述為再殖民化,違反了國際準則和國家主權。

也許沒有哪個地區能比中東更明顯地體現出這些對立觀點的超現實本質。

俄中已拒絕譴責哈馬斯。相反,它們批評以色列對待巴勒斯坦人的做法,尤其是切斷向加沙供水供電的決定,以及加沙的平民死亡人數。它們呼籲國際社會進行調解,並在以色列認為尚未全面開戰之前呼籲停火。

據稱,周二晚發生在加沙一家醫院的駭人事件已導致在此躲避以色列轟炸的數百名巴勒斯坦人死亡,預計俄中將加大它們呼籲聯合國通過決議並立即停火的聲音。據俄羅斯國家通訊社俄新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將醫院爆炸事件稱為「犯罪」和「喪失人性的行為」,並表示以色列必須提供衛星圖像來證明爆炸不是其製造的。

儘管以色列否認對爆炸負責,但巴勒斯坦人和普通阿拉伯人的激烈反應已給拜登此行增添了更多的尷尬。

拜登與以色列和阿拉伯領導人(包括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會面的計劃化為泡影,這將讓他更難起坦誠中間人的作用。拜登將面臨更大的壓力說服以色列允許包括水電在內的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沙。以色列官員暗示,拜登也將試圖阻止遭受了政治打擊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做出過度反應,以免損害美國在該地區的更大利益,更不用說以色列的利益了。

加沙衝突給普京提供了又一個幸災樂禍的機會,他已將這場衝突歸咎於華盛頓。「我認為很多人都會同意我的觀點,這是美國中東政策失敗的生動例子」,照他的說法,這些政策忽略了巴勒斯坦的利益。

中國今年出人意料地促成了伊朗與沙特阿拉伯的和解,展示其擴大在中東影響力的雄心。北京正在尋求將自己描繪為一個坦誠的中間人,而不同於華盛頓。

中國外長王毅以表示,以色列的做法已超出了自衛的範圍,是對加沙巴勒斯坦人的集體懲罰。

俄中站在尋求解放和自決的巴勒斯坦人民一邊,而在華盛頓眼裏,俄中自己卻拒絕給與烏克蘭人、西藏人、維吾爾人甚至台灣人同樣的可能性。

但俄中不願指責哈馬斯,並努力將自己與巴勒斯坦事業聯繫起來,這些做法已讓它們對所謂「全球南方」以及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更廣泛情緒產生吸引力。這部分的人認為,是以色列在推行殖民主義政策,以色列佔領了約旦河西岸,鼓勵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定居點,將加沙的230萬人隔離起來,他們的自由即使在正常時期也受到嚴格限制。

「全球南方」指的是發展中國家,是西方與中俄替代方案之間新競爭的一個重要領域,詹姆斯·馬丁防擴散研究中心歐亞項目主任漢娜·諾特說。

她說,從「全球南方」許多人的角度來看,「美國反對烏克蘭的佔領者俄羅斯,但在以色列問題上,美國卻站在佔領者一邊。俄羅斯正在利用這一點。」

俄羅斯也看到了以巴勒斯坦人的名義吸引埃及、約旦,以及海灣國家更廣泛的阿拉伯公眾的好處,這些國家不喜歡哈馬斯或穆斯林兄弟會,與美國和以色列保持着較好的關係,也不太願意接受來自加沙的巴勒斯坦難民。

這些盟友在以色列轟炸加沙時也許保持了相對的沉默,但在醫院爆炸事件、本國公眾憤怒後,保持沉默將變得更加困難。儘管如此,它們也很高興地看到美國再次如此強勢地介入中東地區,動用軍力維護穩定。華盛頓已派出兩艘航空母艦,向也許是伊朗最重要的客戶——真主黨明確表示,不要試圖從黎巴嫩南部開闢針對以色列的第二條戰線。

俄羅斯一直對華盛頓在中東以及和平進程中的主導地位心懷不滿。諾特表示,如果針對哈馬斯的戰爭進展緩慢,甚至破壞了拜登鞏固與沙特阿拉伯關係的努力的話,俄羅斯可能會看到好處。美國可能與沙特阿拉伯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作為沙特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交換。

「美國支持(以色列與海灣國家)達成《亞伯拉罕協議》,這已將俄羅斯排除在外,而俄羅斯不喜歡被排除在外,」她說。「如果沙特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受阻,從莫斯科的角度來看,那將是另一個額外的好處。」

美國總統拜登周三抵達以色列,對華盛頓在中東地區的親密盟友以示支持

俄羅斯已與敘利亞結盟,並在利比亞有影響力。俄羅斯也與哈馬斯的主要支持者伊朗拉近了關係,尤其是在烏克蘭戰爭中陷入困境的時候,俄羅斯一直在尋求伊朗的武器、導彈和無人機。但伊朗和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利益並不相同。

俄羅斯不願意看到加沙戰爭蔓延為區域戰爭,因為那將不可避免地給黎巴嫩和敘利亞造成損害,甚至給它們帶來嚴重影響,俄羅斯在這兩個國家設有對其力量投射至關重要的軍事基地。

「俄羅斯人已被烏克蘭困住,沒有足夠的能力涉足中東,」諾特說。「如果爆發更廣泛的區域戰爭,美國堅定地站在以色列一邊的話,俄羅斯將不得不進一步倒向伊朗,我看不出俄羅斯想在中東地區選邊站隊。」

當然,如果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將華盛頓的注意力從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上轉移開,讓美國把導彈防禦系統和火炮彈藥等本來已經緊張的軍備從烏克蘭轉移到以色列的話,那對莫斯科來說的確是個額外好處。

中國也在邀請伊朗加入所謂「金磚國家」的發展中國家俱樂部上起了重要作用,該俱樂部想成為在國際體系中與西方霸權抗衡的聯盟。

然而,加沙衝突也凸顯了「伊朗在該地區的霸權計劃」,斯佩克說,伊朗想在中東擁有的優勢地位並不一定符合俄羅斯或中國的利益,也導致以色列和美國做出越來越強烈的反應。

出於這個原因,「我堅信伊朗現在不想有戰爭,」賴希曼大學勞德政府、外交和戰略學院的伊朗問題專家奧里·戈德堡表示。

「伊朗喜歡騙術、游擊戰和代理人戰爭,但不喜歡直接的戰爭,」他說。「他們願意支持阿拉伯戰士,但不願意自己去打仗。」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紐約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23/196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