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驚人!中共喉舌上戰時用語竟然高達84.31%【阿波羅網報道】

阿波羅網記者秦瑞報道/人民日報22日的理論版發表頭條文章《譜寫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新篇章》,作者是中共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文章暗含深意。

阿波羅網記者秦瑞報道/人民日報22日的理論版發表頭條文章《譜寫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新篇章》,作者是中共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文章暗含深意。

令人吃驚的是,這篇文章中使用了很多軍事用語,如「動員」、「打好...保衛戰」、「打好群防群控的人民戰爭」、「堅強堡壘」等等。

2020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引發的通知中就使用了「阻擊戰」一詞。

此後,中共地方政府更是跟風而上,大量使用「戰時狀態」「戰時機制」等說法。

中共喉舌對戰時話語的運用更是令人咂舌,有大陸文章統計,中共《人民日報》《財新周刊》和《三聯生活周刊》在相關報道中,使用戰時用語的頻率都高達80%左右,其中又以中共《人民日報》為最高(84.31%)。

列如,中共的中央和省級黨報大量運用「人民戰爭」「整體戰」「總體戰」「阻擊戰」「攻堅戰」「大會戰」「保衛戰」等用語;

對人則稱「白衣戰士」「白衣執甲」;

對行為則使用「請戰」「作戰」「阻擊」「衝鋒」「廝殺」「殲滅」「出征」「決勝」「打贏」等詞彙;

對場所則使用「戰場」「火線」「防線」「堡壘」「橋頭堡」等詞彙...

對此現象,《解體黨文化》一書曾經深刻指出,「中共是一個控制極其嚴密的邪教組織,它把控制軍隊的方式推廣到控制全社會」。於是,就是很多軍事用語成為日常通用語。

使用軍事用語的背後,還暗藏中共的「鬥爭哲學」,也就是「共產黨對自然的態度是:「與天鬥,與地鬥」。在中共黨文化的宣傳中,對待天地自然、國際國內,其思路完全是對抗、鬥爭。

馬曉偉在文中還提到,「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是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的有效載體」。

為何「衛生」會與「社會治理」聯繫在一起,其關鍵就在於「愛國」和「運動」。這裏的「愛國」真正的涵義是愛黨、是聽黨的話,黨指向哪裏就打向哪裏。而一次次的政治運動,恰恰是中共在訓練黨員的所謂「黨性」,讓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從中共的利益出發,而不要從人性良知出發,最終成為「黨的馴服工具」。

而且,要想了解中共的「愛國衛生運動」,有一段歷史不可不知。

1952年,在朝鮮戰場遭到挫敗後,中共自編自導了一場「美軍在中朝土壤投放跳蚤、蒼蠅和蜘蛛等的細菌戰」的謊言宣傳。最終其動員形態被制度化為「愛國衛生運動」。

幾十年後,這一幕再一次在中國大陸上演。武漢於2019年12月首次報告了COVID-19感染病例。其後中共官媒和中共官員不斷試圖將病毒源頭扣在美國頭上。

這或許就是中共再度炒作所謂「愛國衛生運動」的深意。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阿波羅網記者秦瑞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28/187199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