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顏寶剛

顏寶剛:「欲哭無淚 」——十四年來最大跌市,蝕讓盤增加,樓市恐愈賣愈平
2022-11-22

更令人憂慮是,一旦樓市下行周期開始形成,對買家及賣家心態都有根本性變化,當中最容易觀察,就是「蝕讓盤」個案不斷增加。打開地產版的新聞,都是充斥各區的蝕讓個案,根據利嘉閣的統計,今年10月全港1607宗已知的二手買賣登記中,蝕讓二手樓個案有186宗,按月增加11.6%,蝕讓個案佔整體成交達12.3%,為連續六個月增加,亦是2009年10月以來最高比例,打破了昔日香港投資物業只賺不蝕的「神話」。

顏寶剛:中國夢破碎:向後大躍進,富人逃出中國
2022-11-15

《經濟學人》提出「向後大躍進」的概念,指在習近平領導下,黨與民眾的社會契約發生實質變化,有很多中國觀察家談到習近平在經濟上是「向左」移動,但在煽動民族主義時卻「向右」移。更矛盾是知識分子最近在官方媒體上自發地讚揚了幾十年前的供銷合作社制度「復活」,但同時又表達了對計劃經濟捲土重來的擔憂這種矛盾心態。必須理解是習近平改變了黨和人民之間的社會契約。為了集體利益,個人的願望被淡化了。學者們開始談論毛澤東時代的「群眾路線」回歸。

顏寶剛:市場誤讀加息訊號,樓市跌浪殺埋身
2022-11-08

不少人寄望在樓市跌勢加快,政府可以放寬樓市辣招,特別是買家印花稅,令樓價止跌回升。但我反而認為,參考1999年至2003年的漫長樓市下行周期,樓價於期間每年下跌10%,累積跌幅高達45.5%,政府要到2002年11月先懂到推出「孫九招」,包括暫停賣地及停售居屋,以及取消發展商內部認購限制,但這一切措施均來得太遲,反而在缺乏政策憧憬下,樓市跌勢進一步加劇,如果不是2003年沙士後內地推出「自由行」,樓市跌勢恐怕不止一半。

顏寶剛:容許散戶參與虛擬貨幣交易 為貨幣雙軌制鋪路?
2022-11-01

在年度盛事「香港金融峰會」舉行前夕,香港及新加坡率先在金融科技項目上「短兵相接」,香港的「金融科技周」與新加坡的「金融科技節」幾乎同期舉行,召開日期只差兩天,據知香港的「金融科技周」因此令講者較去年逾300人為少。

顏寶剛:「巧立名目設「共同投資基金」,將港人儲備「送中」
2022-10-25

按「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四個基金規模,已達620億,連同「未來基金」中有1000億專用於「北部都會區」發展,總額已有1,620億元,佔整個「未來基金」比重達六成三,恐怕不用等「十年大限」,已經掏空了我們的「未來」。

顏寶剛:「搶人才」本末倒置,「留人才」刻不容緩
2022-10-18

其實政府一味說要「搶人才」,是將問題本末倒置,更根本的問題應是「留人才」:由過去半年淨移出人口破紀錄逾十一萬、幾年間總勞動人口減少二十多萬,具經驗的中層已經到了可怕的斷層程度,你問任何一家大企業高層都是有苦自己知,採取措施「留人才」才應是刻不容緩。

顏寶剛:折翼的都市——失去優勢的航空樞紐
2022-10-11

香港要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必不可少是航空樞紐暢順運作,這不是單靠搞兩日「全球金融峰會」或帶貴賓參觀博物館就能改觀。一旦大量國際旅客抵港途中已經投訴頻頻,恐怕最終只會事與願違,將「說好故事」變成公關災難。

顏寶剛:人民幣新低:不動如山還是束手無策?「核武級別」殺招
2022-10-04

不能夠排除,為了維穩,人行可以動用最後殺着:資本管制,情況就如2015年般,透過進一步收緊對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的管控,不單嚴格限制個人及企業將資金調出境內,更可以要求出口商將任何外匯收入兌換成人民幣,從而給人民幣帶來升值壓力。當然這一招代價是相當巨大,外資幾乎肯定會被迫全數撤走,這也是一個兩敗俱傷的「核武級別」殺着。

顏寶剛:金管局的「托市第一擊」
2022-09-27

今次金管局出手托市,是2010年以來推出「辣招」後,首度放寬樓市措施(之前林鄭Plan及期後強化的波叔Plan,均只是針對首次置業的按揭保險,因此不計在內)。儘管當局一再否認是托市措施,但降低壓力測試門檻,對象劃一是所有樓市的買家,實際效果就是當局扭轉之前對樓市施加的限制。

顏寶剛:習近平力挺普京恐加大對華制裁,香港將殃及池魚?
2022-09-20

如果最終中國真的因支援俄羅斯被「二級制裁」,屆時會否有特定措施針對香港?一旦美方行動升級至實際制裁,即視香港為中國一部分,禁止高科技、敏感科技進口香港,或針對在香港的中資機構和財團,作出懲罰性措施,屆時我們香港的官員們,又是否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及政策作出應對?

顏寶剛:香港大佬受不了了 群起施壓港府
2022-09-13

當《國安法》令香港紅線處處,資訊及言論自由被重重箝制,包括被迫停運的《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高層亦被控「煽動刊物罪」,案件將陸續開審。正如本欄多次強調,金融中心失去資訊自由,會令外資擔心增加投資風險,不是單靠放寬隔離措施就可以彌補,最終這個金融中心的「金漆招牌」,恐怕都會被除名。

顏寶剛:香港高等學院成內地「潤學」三甲
2022-08-30

不少內地留學生本身都有背景,可能是高官子女,又或是國企高管的下一代,他們在內地已經被視為特權階層,一旦這些留學生畢業後留港發展,令人擔心的是很可能形成新特權階層,對香港本地學生來說,就會形成一個不對等的競爭環境(Unlevel Playing Field),日後在職場上會面對不公平競爭,這對近年已經備受打壓的年輕一代,將會帶來更艱難的向上流機會。

顏寶剛:「金融政變」的幕後黑手——被「送中」的神秘富豪
2022-08-23

由被國安「綁走」,最後判詞就以「自首」來形容,即可免卻了國安跨境執法、踐踏「一國兩制」的指控。不過整件事卻突顯,中央無法「名正言順」在港執法,這些被習近平視為的頭號敵人,居然可以置身「境外」,享受富貴生活,恐怕這才是最終引發2019年要推行「反送中條例」的隱藏理由。那為何習近平要不惜代價,都要將肖建華拉回內地受審?

顏寶剛:狂妄自大的中證監副主席重要關頭向美方示弱 風向明顯
2022-08-16

多年內美國因為中概股熱潮,大量中資公司到美國上市而且成績可觀,令監管機構「隻眼開、隻眼閉」。不過自從中美政經關係轉趨緊張,美國監管機構開始嚴格執法,官員甚至「企硬」,不交出底稿就要除牌。中美雙方曾經以積極態度化解分歧:在2016年進行的試點中,中國曾經交出了審計底稿,不過好快被發現是經過大量「編輯」,並非原始數據,中方並禁止美方官員查閱在美上市中國巨頭的記錄,包括阿里巴巴。而美國官員到中國檢查期間,也有中國官員一直在場,甚至質疑中方人員有可能干擾了檢查過程。最終談判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