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資本外逃

中共搞砸了 !野心收割全世界 結果都被老常委玩進去了【阿波羅網報道】
2023-10-05

阿波羅網唐寧報道/恆大老闆許家印被捕,什麼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中共問題專家何清漣在自由亞洲電台發表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國銀行系統發明了一種工具叫做內保外貸。就是某人可以把房子抵押給上海甲銀行,然後由這個上海甲銀行出具一份擔保函給美國的乙銀行,證明某人在我行抵押了一套價值3000...

從未發生的一幕正在中國上演(圖)
2023-09-19

彭博社9月19日最新撰文,中國正在經歷多年來最大規模的資本外逃,這引發北京當局的擔憂,因為大規模資本外流進一步加劇了陷入困境的人民幣面臨的壓力。

美專家:總統拜登對華投資限制令將加速外資逃離中國(圖)
2023-08-12

在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本周五舉行的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就拜登總統本周三簽署行政令的範圍和規模進行了解讀。視頻截圖/CNAS隨着美中緊張關係和技術競爭日益加劇,美國總統拜登本周三簽署行政令,詳細說明了其計劃限制美國主體對中國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進行...

中國經濟持續下滑 當局警告專家莫談壞消息(圖)
2023-08-07

隨着中國經濟持續下滑,通貨緊縮、資本外逃等訊息不斷傳出,對此,中共官方向國內經濟專家發出警告,要求他們避免發表與中國經濟相關的負面言論。

中資從西方世界撤離 華爾街日報曝投資流向這3處(圖)
2023-07-24

近年來中資正從西方撤離並且轉進亞洲、中東、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其他地區,而盛產鎳礦的印尼是中國資金轉向的主要受惠國。(路透)隨着西方對中國資金的敵意加劇,以及北京當局致力強化國內經濟以求自給自足,近年來中資正從西方撤離,並且轉進亞洲、中東、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其他地區。就在幾年前,中資席...

中國民間資金大量外逃 地下錢莊佣金漲1倍(圖)
2023-05-19

中國民間大量資金外逃,導致地下錢莊收取的佣金水漲船高。不願公開身份的歐陽女士本周三(17日)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近期不少人通過地下錢莊將資金轉移到境外,轉移資金的手續費由去年冬季的3%左右,提高到本周的7%左右。

中立國全球藏錢地位崩了 謝金河曝有錢人逃到「這2地」(圖)
2023-04-01

歐美銀行陸續爆雷,牽動有錢人資金大逃亡。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瑞士信貸長期經營不善,最後搞到破產,國家出來善後,瑞信被瑞銀收購後,先前發行的160億瑞郎ATI債券被註銷歸零,也讓瑞士全球藏錢的聚財地位瞬間毀滅,很多錢搬到新加坡、香港,帶動一連串資本大搬風。

國家隊托匯人民幣勁彈 傳富豪照賣產套現走資(圖)
2022-10-27

大陸監管機構接連出招紓緩人民幣快速貶值的壓力,繼當局發聲撐「人民幣長期走強的趨勢不會改變」之後,市傳「國家隊」周二(25日)積極入市托匯,帶動在岸價及離岸價(兌每美元‧下同)周三(26日)一舉收復7.3及7.2大關。儘管新一屆中央領導層釋出維護經濟及國家安全的強硬信號,可是大陸經濟前景至今烏雲密佈,連日來外資拋售中港資產之際,有指內地富豪亦急忙賣產套現。

國安法下香港人口銳減 走資嚴重成金融中心隱憂(圖)
2022-08-16

香港國際機場離境出口(2021年2月17日)香港人口持續下跌。今年年中人口為729萬人,同比下跌1.6%,有超過11萬港人淨移出(移入少於移出)。有分析認為,離開香港的人數激增與港版國安法的實施有直接關係。有金融界人士認為,人口大量流失,長遠來說會危及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

中國最錢線:關於「潤」的那些事(圖)
2022-08-09

中國最錢線:關於潤的那些事 Photo: RFA歡迎收聽自由亞洲電台,這裏是《中國最錢線》,我是主持人子朝。這期節目我們來一起聊聊一個時下在中國非常流行的話題——潤。為何要潤?最近一個黑話詞潤在中國非常流行。這個潤,其實是英文單詞run用漢語拼音讀出來的發...

經濟學人:外資加速撤華 料今年走資逾2.3萬億元(圖)
2022-05-24

綜合報道,國際金融協會(IIF)料,中國今年資本淨流出將增至3,000億美元,較去的1,290億美元高逾1倍。英國著名媒體《經濟學人》早前以「外國投資者正加速逃離中國」剖析目前 大陸經濟狀況。該文數據提供商Dealogic的資料指,在中國境內,外國人持有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價值...

外資逃離中國上季破紀錄 侵台疑慮促使投資人省思長期戰略(圖)
2022-04-12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稍早報導,外國投資者在今年1月至3月期間淨賣出384億元人民幣(60.4億美元)的中國股票和債券,打破歷來各季紀錄。根據「國際金融協會」(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1份報告,中國資金外流的規模和強度前所未見,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可能正在推動全球市場以新的眼光看待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