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顧名思義,是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Ronald Coase,1910—2013年)的理論,如今已名聞遐邇、大家琅琅上口,即便其真意或許不那麼地被真懂,而且其出現也經過一番的波折,有意思的是這個名稱還是史蒂格勒命名的呢!...
如今,在中國隨處可見市場激勵機制,任何來中國的人都會被中國經濟的活力所震撼,因為人們充滿了追求利潤的動力,努力創新,敢於冒險,但這一切都有其限制。這一切都發生在政治上掠奪性制度的框架內。中國共產黨領導層的最大擔憂是「創造性破壞」,這正是我們在書中所稱的「對創造性破壞的恐懼」。
人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但可以支配對待命運的態度。
如果我們觀察每一個獨裁者的演講和行為,他們都會談到穩定,而穩定最重要的含義就是他們不希望社會發生可能動搖自己權力的變革。然而,有時候穩定是有利的,比如在攫取性制度下的增長時期;人們更願意接受波費里奧·迪亞斯的獨裁統治,而不是軍閥相互殘殺製造的混亂。
如果你回顧歷史,甚至在一些當今社會,它們實際上非常接近包容性經濟制度的極端對立面。我稱它們為「攫取性經濟制度」(extractive economic institutions),而不僅僅是「排他性經濟制度」(exclusive economic institutions),因為我想強調的是,這些現象——不安全的產權、行業進入壁壘、阻礙市場運作的法規、個人選擇賺大錢的職業、製造不公平的競爭環境,等等——都是包容性經濟制度的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