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胡耀邦

胡耀邦究竟是怎樣被迫辭職的?(圖)
2022-11-02

被大陸官方腰斬的《胡耀邦傳》,披露了當年胡被非法罷黜的秘辛。這本傳記是由幾個曾在團中央工作過的退休老人集體撰寫的,由張黎群牽頭,收集整理了大量資料,採訪有關人物,歷時10餘年,全書約100萬字,分為3卷。編寫中,作者們堅持以春秋之筆,寫真實的事,講真實的話。因書中內容涉及胡耀邦下...

鄧小平為何要打倒胡耀邦 胡德華揭密(圖)
2022-11-02

(網絡圖片)八九天安門廣場上的知識分子周舵,在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去世25年時採訪胡耀邦的兒子胡德華,鄧小平為什麼要打到胡耀邦?胡德華回答:鄧小平是救黨,我爸是救民。8月8日,署名咖啡樂吧的網路貼吧轉載了一篇周舵的文章,文中作者談到,與胡德華交談中提到兩本書:《蘇聯衰亡史的縮影&m...

恩將仇報胡耀邦 陳雲鄧小平放棄王兆國(圖)
2022-10-27

王兆國是鄧小平在1980年發現的人才。當時,鄧去湖北二汽視察,時任二汽黨委書記的黃振亞給鄧匯報時說,車廂分廠的王兆國在1976年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時,堅決不批鄧,引起鄧小平的興趣。於是召見王兆國,過後,並向中央推薦王。胡耀邦去湖北視察時,也專門召見王兆國,並安排他到中央黨校受訓...

胡耀邦當年究竟是怎樣被迫辭職的?(圖)
2022-10-26

被大陸官方腰斬的《胡耀邦傳》,披露了當年胡被非法罷黜的秘辛。這本傳記是由幾個曾在團中央工作過的退休老人集體撰寫的,由張黎群牽頭,收集整理了大量資料,採訪有關人物,歷時10餘年,全書約100萬字,分為3卷。編寫中,作者們堅持以春秋之筆,寫真實的事,講真實的話。因書中內容涉及胡耀邦下...

靠告密而成「國家領導人」的錢偉長 株連到最後竟導致胡耀邦下台(圖)
2022-10-23

鄧小平還認為,學生上街,從問題的性質來看,是一個很重大的事件。他認為胡耀邦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態度不堅決,旗幟不鮮明。他聲色俱厲地強調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至少要搞20年,要嚴酷對待學生運動。鄧還說「沒有專政手段是不行的,對專政手段,不但要講,而且必要時要使用。」由此可見錢偉長此次的告密所產生的惡果是巨大的,無異於引發了一場「政治地震」。許多人因此事受株連而倒霉。甚至可以說是後來胡耀邦下台的一根導火索。

胡耀邦助手林牧:上中共三個大當 走向煉獄(圖)
2022-09-24

回憶錄記述了林牧對自己一生的反思,特別是當年投奔延安後,結果發現上了中共的大當,一次次的厄運纏身,批判、監禁……林牧仍活下來了!(資料圖片)1965年1月林牧以中共陝西省委副秘書長身份協助參與胡耀邦在陝西發起的解放思想、解放人,放寬政策搞活經濟的超前改...

鮑彤回顧胡耀邦的「思想無禁區」與鄧小平的「四個堅持」(圖)
2022-08-08

「四個堅持」是中國特色,「四個堅持」是毛澤東特色,有「四個堅持」根本談不上改革開放。但是鄧小平巧妙的就像變戲法的魔術師一樣,他把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給你看的眼花繚亂,這個是要有很大的水平的,很高的水平的。

胡耀邦佈局李銳操盤 薄熙來30年前就敗給習近平(圖)
2022-07-29

最早提出「第三梯隊」這一概念的是胡耀邦。1983年5月,在中共中央為召開六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的座談會上,胡耀邦第一次提到三個梯隊。他說,中共元老是第一梯隊,負責制定大政方針;當時的中共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第一線工作的官員是第二梯隊,但都不年輕了;所以,下決心搞第三梯隊。有趣的是,與習近平經歷相似的薄熙來卻沒能進入「第三梯隊」當中。

1978年:已是43年前的恍如隔夜(圖)
2022-07-27

在智識稍正常的中國人心目中,1978年,是銘心刻骨的記憶。1978年,小征澤爾指揮中央樂團1978,在幾十年政治運動滿目瘡痍中,執政黨中一批正直忠勇之士挺身而出,響應人民和歷史的呼聲,掀起真理標準大討論,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衝破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國家前途和個人願...

胡耀邦為何在鄧小平等人逼迫下被迫辭職?
2022-06-28

就在趙紫陽主持的政治改革藍圖的設計工作全面展開的時候, 1986年底,風雲驟起。一場學潮引發了中共黨內的巨大震盪,黨內保守勢力在鄧小平的支持下,藉機發動了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鬥爭,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被迫辭職。霎時間反自由化的陰雲籠罩全國。這場巨變是怎樣發生的?鄧小平在這個時候為什...

中南海一場未遂的宮廷政變(圖)
2022-06-27

1983年3月17日,胡耀邦主持召開一次中共中央財經小組向中常委的匯報會。在會議中間陳雲拿出準備好的講稿,一條一條地、指名道姓地批評胡耀邦。陳雲批評胡耀邦的語氣很重,有的地方用詞很尖刻。趙紫陽說:「原來不是說要開個會定一下嗎?怎麼還沒開會就捅出去了?立即打電話,不要擴散!」鄧小平最終決定這個關於傳達陳雲批評胡耀邦的會議不開,還說「胡趙格局不能變」,趙紫陽在天津得知這個決定。但是,開會的事已經傳開,海內外沸沸揚揚,以為這是一次倒胡行動,是一次未遂的宮廷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