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地緣政治

外媒:台灣為世界半導體龍頭 中共國至少落後十年!(圖)
2025-01-12

在政策推動下,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SMIC)股價自2024年9月中旬以來飆升99%,吸引投資者關注。然而,《Financial Review》引述全球股票基金Northcape Capital投資經理Theo Maas的分析指出:「中國的技術實力仍落後於台灣至少十年,目前市場的熱潮主要來自投機行為,而非真正的技術突破。」他強調,雖然SMIC在成熟製程(如汽車與工業應用)領域取得進展,但在7奈米以下的先進晶片製造上,仍無法與全球領導者匹敵。

孫立平:觀察2025年世界風雲的四條脈絡
2025-01-10

冷戰結束後的世界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亨廷頓給出的答案是:文明的衝突。在最初的時間裏,亨廷頓的這個結論備受詬病。但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人們不得不認頭,這是一個事實。而且,人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事實以這麼快的速度在西方世界內部展開。這麼說吧,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西方世界很多事情將沿着這條線索展開。

2025中國經濟走向更驚險!重返集體貧困浮出水面(圖)
2024-12-23

2023年8月15日,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在北京的一個開發項目的施工現場。債務、失業、倒閉、消費降級成為中國社會熱詞的2024即將過去,多位海外學者發文,評中國近年來乏善可陳的經濟表現,或分析中國經濟2025更加驚險的走向,而金融風險是關鍵詞。中國經濟已陷入通縮怪圈難以自拔法國...

避開政治 川普之子專注中東地區房地產開發(圖)
2024-12-14

圖為2023年6月24日,前總統唐納德‧J‧川普在華盛頓希爾頓酒店舉行的信仰與自由聯盟(the Faith& Freedom Coalition)的成為多數派之路(Road to Majority)會議上發言。(Madalina Vasiliu/英文大紀元)美國當選總統唐...

陳奎德 李恆青: 美國大選之後的地緣政治一瞥(圖)
2024-11-10

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已經塵埃落定,前總統特朗普先生勝選。主持人:陳奎德座談人:李恆青先生,經濟學家與政治評論家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已經塵埃落定,前總統特朗普先生勝選。相隔四年之後,他將重返白宮。這是影響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重要事件。以色列內塔尼亞胡總理和烏克蘭澤連斯基總統率...

川普回歸白宮可能帶來對中國經貿與地緣政治雙重打擊(圖)
2024-11-08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即將再次入主白宮,分析人士擔心,美中關係將迎來更加動盪的時刻,如果川普兌現競選時的承諾,兩國經貿關係將遭受重創。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關稅將達到60%以上,估計這樣的關稅會讓來自中國的進口減少約85%,深陷泥潭的中國經濟將遭受再一次沉重打擊,如此一來支撐中美雙邊關係的支柱將被完全摧毀。

小摩CEO戴蒙:第3次世界大戰已開打 地緣政治甚於經濟前景(圖)
2024-10-25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通常專注於金融市場和聯準會的動向,但他如今最擔心的是地緣政治,他周四在國際金融協會(IIF)於華府舉行的年會上說,相較於我們面臨的地緣政治局勢。經濟前景是「細枝末節」。

外匯存底「武器化」 全球央行憂地緣政治衝擊經濟
2024-07-13

根據瑞銀資產管理公司(UBS AssetManagement)的年度調查,全球央行普遍樂觀看待世界經濟展望,但認為地緣政治衝突擴大是全球經濟的最大風險,尤其擔心外匯存底的武器化。瑞銀訪調全球40家主要央行的外匯存底管理官員,三分之二預期未來五年全球經濟將重返溫和的成長及通膨。該調...

【重磅】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地緣政治
2024-02-26

習近平是否會利用美國對歐亞大陸多線作戰準備不足的弱點?共產中國一旦覺得美國明顯缺乏意願或能力來有效應對現有秩序的又一威脅,就會封鎖或攻打台灣,甚至是在其它衝突發生的時候,或者是在衝突發生後不久。在某種程度上,這些獨立的戰線可能會被視為一場世界範圍的戰爭,儘管並不像以色列外長所說的那樣,是西方與激進伊斯蘭教之間的世界大戰。相反,這場世界範圍的四線戰爭應該被視為歐亞大陸的陸權專制國家攻擊以美國為首的海洋民主國家及其盟友。

中國人礦危險信息!美進口暴增485% 白宮成立新機構泄密(圖)
2024-01-28

根據智庫大西洋理事會2023年4月的報告,中國一直是美國藥廠主要的供應來源,如從2020年以來,美國進口的中國醫藥資源,包括藥品、疫苗、血液、有機培養物、繃帶、器官等,增長了485%。2020年進口總值為21億美元,2022年激增到103億美元。美國之音詢問,拜登總統新出台的措施當中,國防部被要求將在近期發佈一份關於藥品供應鏈彈性的新報告,報告旨在減少對高風險外國供應商的依賴,拜登政府是否考慮將藥品原料供應鏈,從中國移到印度等地區。而拜登政府新措施更加積極增強半導體供應鏈,是否因為考慮到中共對台灣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