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呼吸困難

過度防疫 呼吸困難的爸爸走了(圖)
2022-11-10

十月二十三日,我問爸爸,你還好吧,爸爸說核酸檢測有點異常,我聽到瞬間緊張起來,因為除了爸爸自己,沒有人和他同住,也沒有出門,怎麼會有異常呢?,然後爸爸說明天或者後天隔離點就帶我去隔離,二十四號,他們又給爸爸做了檢測,爸爸告訴我說,他行李都收拾好了,還叫我別擔心,沒事沒事。二十五號...

36歲壯年男子誤把「心病」當胃病,醫生:搞錯的不止他一個人(組圖)
2022-11-01

劉先生今年36歲,明明正值壯年之時,但卻喪失勞動能力,好好的工作也丟失了,一家三口也失去了經濟來源。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劉先生丟掉了工作?原來劉先生病了很多年了,是心臟的病,很多醫院都建議他做搭橋手術,但劉先生自己害怕,一直拒絕並希望醫生能有其他的治療方法。這一次,醫生決定用內科介...

年齡不到30歲,卻患上冠心病!出現這7種情況,警惕冠心病來襲(組圖)
2022-10-30

小張(化名)年齡不到30歲,但他由於飲食過於高脂肪、重口味,體重一直比標準線要高出不少。大約在5年前,就被查出患有高血壓,醫生告知他要及時改變生活習慣並服藥控制血壓,但年紀不大的他難以接受自己要終生服藥,於是依舊我行我素和以前一樣生活。今年年初,小張在單位組織的體檢中被發現血壓、...

情侶去西藏旅遊,不能睡一間房,導遊:怕他們今晚有生命危險(組圖)
2022-10-07

西藏現在已經成為許多人打卡的地方。許多人相繼去了西藏。他們想享受西藏令人驚嘆的美麗,品嘗西藏獨特的美食,完成他們對西藏的期望和嚮往。許多人會選擇自己去西藏旅遊。當然,很多遊客喜歡選擇坐火車或飛機去西藏。特別是年輕人,身體很強壯,所以我們在西藏看到的大多數遊客都是年輕人。也有一些情...

常見而兇險的心臟病的求救信號(組圖)
2022-10-06

9月29日是世界心臟病日,希望人們能熟悉心臟求救信號,並充分重視心臟求救信號,減少比悲劇的發生。心臟求救信號有不少,下面把常見而兇險的心臟病的求救信號介紹給大家,遇到下列情況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一、意識突然喪失,呼吸停止或成喘息樣呼吸,頸動脈搏動消失,說明病人發生了心臟驟停,...

心臟太「胖」也是種病?年輕人猝死的罪魁禍首多半是它(組圖)
2022-10-03

有的人外表看着瘦,但他的心卻肥胖了。來自上海的余先生就是這樣的人,他得的是一種叫做肥厚型心肌病(以下簡稱,肥心病)的心血管疾病。他的哥哥也是一名肥心病患者。全球患病率為1:500,大量患者未被診斷顧名思義,肥心病的最大特徵就是心肌肥厚,尤其是左心室壁增厚。在二維超聲心動圖下,肥心...

為何肺癌一發現就是晚期?提醒:雙腿若有2個異常,留心腫瘤侵襲(組圖)
2022-07-13

大學畢業之後小慧就到了南京上班,平常她工作努力,人也比較機靈,因此很受部門領導的喜歡。工作看起來很順利的她,前段時間卻總是胸痛,以為是勞累導致的沒當回事兒,可是胸痛卻一直不見好轉,只好到了醫院就診。一查竟然是肺癌晚期,小慧怎麼也想不到煙酒不沾的她,會被肺癌盯上,好在經過醫生的積極...

缺鉀比缺鈣還危險!4個信號說明你缺鉀了,5種食物幫你來補(組圖)
2022-07-12

醫生,救救我,救救我,我是不是心梗了。60歲的趙大爺已經患高血壓10年了,多年來他一直遵醫囑用藥,在生活上也配合醫生的建議進行調整。所以除了高血壓外,趙大爺其他的地方都十分健康。近日,趙大爺發現自己總是頻繁的感覺身體疲勞,即便是休息時間足夠的情況也是如此。有時候還會莫名地出現乾嘔...

女性甲狀腺癌風險高3倍!5症狀易被忽略:常嗆到就要留意(組圖)
2022-06-08

藝人李明依、寶媽以前韓國女演員樸素丹均曾罹患甲狀腺癌。這種相較於大腸癌、肝癌的癌症,其實很容易發現,卻更常被忽略。每年5月25日是世界甲狀腺日,也提醒大家能重視這個常會被忽略的分泌器官。根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8年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在十大癌症發生率排行位居第七名,為內分泌系統常...

不是所有胸痛都是心肌缺血,發生心肌缺血時,胸痛有什麼特點?(圖集)
2022-05-29

有朋友跟華子說,都說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狀就是胸痛,她這陣子因為胸痛去了好幾次醫院,其中一次還坐了120,以為自己發生了心肌梗死,結果到了醫院一番檢查之後卻什麼事都沒有。華子說,雖然心肌缺血的典型症狀是胸痛,但並不是所有的胸痛都是心肌缺血。出現胸痛的時候,不要過於緊張,可以根據症狀先...

新冠輕度患者也有「後遺症」?調查4萬餘人,這3種症狀很常見(圖集)
2022-05-08

新冠第三年,疫情仍在持續......很多人被病毒感染,有的人為此付出生命,有的人僥倖逃過一劫,但卻並未逃脫病毒的魔爪,後遺症依舊時刻影響着他們的生活。那些被感染的人現今如何了呢?讓研究數據來告訴你答案。一、那些感染新冠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自然通訊》上刊登了一項由英國倫敦帝國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