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吹哨人

無懼中共!思想領袖:揭發中共科技巨頭違法 遭騷擾威脅(視頻)
2023-06-08

曾擔任中興通訊美國公司總法律顧問的阿什利‧亞布隆,出版新書回顧了他揭發中興違反美禁令向伊朗出售設備,隨後口供泄露其全家遭中共威脅的經歷,他預計,這類公司今後還會繼續這種不道德的行為。(《思想領袖》提供)阿什利‧亞布隆:我在滾動瀏覽合同時,看到其中一個部分的標題是我們如何避開美國...

【老照片】兩種境界:李文亮和蔣彥永的巨大差距(圖集)
2023-03-26

「恐懼是一種反應;勇氣是一種決斷。」李文亮給小圈子的耳語傳播只是一種對恐懼的反應;而蔣彥永向外界的吹哨才真正是一種勇氣的決斷。後者與前者之間有霄壤之別,雖然,客觀效果上看,他們的言行都讓不知內情的人們警覺到危機四伏的迫在眉睫。

陳奎德 巫一毛:抵抗中國式失憶——悼念蔣彥永醫生(圖)
2023-03-18

2015年3月,蔣彥永向香港媒體有線新聞揭露解放軍腐敗內幕「冰山一角」,稱解放軍醫院普遍違法「擅自移植、買賣死囚器官」,勾結公安、檢察院、法院,包括301解放軍總醫院都派車至刑場拉死囚「爭搶活鮮器官」。犯人一槍未被打死,即被拉回醫院手術台摘器官、移植給患者,手法慘無人道。

江棋生:懷念蔣彥永,只把真話講
2023-03-18

2023年3月11日下午,蔣彥永醫生溘然長逝,駕鶴西去。這幾天來,我一直想着自己的忘年之交蔣醫生,心中深切懷念可敬的同道親人蔣醫生。在我的眼前,蔣醫生古道熱腸、服務於人的一幕幕,清晰逼真地再現出來:是他,先是幫我聯繫北醫三院眼科中心的專家,給我做了右眼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又是他,...

404文庫:紀念蔣彥永,爭做自由人
2023-03-15

在2003年前非典期間、孤身揭露北京疫情真相的蔣彥永醫生於3月11日逝世,等到訃聞消息公開傳播已經是兩天後,這位被稱作良心醫生的92歲老人受到人們深切緬懷。20年前被塵封的歷史一幕,在各種躲閃的言辭中復活了,那是蔣彥永講真話的時代。20年來先是非典後是新冠,蔣彥永的逝世激發了公眾...

404文庫| 流放地:蔣彥永:真話的力量(圖集)
2023-03-15

CDT編者按:原文發佈於微信平台,目前已遭刪除。前言:網傳SARS疫情吹哨人、解放軍總醫院前外科教授蔣彥永去世,終年91歲。維基百科上的資料顯示:蔣彥永(1931年10月4日-2023年3月11日)。轉載一篇《南方人物周刊》的舊文,以示紀念。提起13年前的非典,很多人會想到口罩、...

404文庫:那個「誠實的醫生」走了(圖)
2023-03-15

蔣彥永醫生於2023年3月12日15時39分去世。這則消息在網上沒什麼擴散,零星幾篇也404了。不該這樣呀。蔣彥永,1931年生,1949年考進燕京大學,1952年又進入協和醫科大學學習,1954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後進入301醫院工作。由於父親是銀行家,以及有台灣親戚,他在文...

武漢疫情吹哨人一家抵美 講述3年前恐怖經歷(圖)
2023-03-08

曾就職中外合資企業的武漢白領Qing Tao女士,近期和先生、孩子遠離故土來到洛杉磯。(馬尚恩/大紀元)席捲世界的病毒(COVID-19)疫情,給無數家庭帶來滅頂之災。災難之中,有一批最早期的吹哨人,他們見證了疫情從開始到蔓延世界的整個過程。他們最懂得,如果當初他們的聲音被正確對...

疫情吹哨人難忘恐怖經歷 武漢一家人痛別大陸(圖)
2023-02-26

席捲世界的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給無數家庭帶來滅頂之災。災難之中,有一批最早期的「吹哨人」,他們見證了疫情從開始到蔓延世界的整個過程。他們最懂得,如果當初他們的聲音被正確對待,也許當今世界是另一種樣貌。

李醫生時至今日 才懂那時您的無奈和絕望(圖集)
2022-12-25

編者按:2022年12月18-24日,距離李文亮醫生的去世已1045-1051天。這位在武漢新冠疫情期間因為說出真話成為悲劇英雄的普通眼科醫生並沒有被民眾遺忘,為公共安全與健康充當吹哨人成為他閃亮的墓志銘。在李文亮醫生留下的微博的評論區,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寫下日記,諸多雙耳朵仍銘...

「把捂在人們嘴上的那隻手去掉!它就叫共產黨!」【阿波羅網報道】
2022-12-15

阿波羅網記者秦瑞報道/12月13日,江曾派系背景的《香港01》發表文章《「吹哨人制度」何以可能?》,這是其「新冠疫情三年反思」系列文章之二。

事過留痕,我們只能勇敢(12月3-9日,2022年)(組圖)
2022-12-11

編者按:2022年12月3-9日,距離李文亮醫生的去世已1030-1036天(注:以往中國哭牆計算李醫生去世的時間有誤,從這一期特此更正,望讀者見諒)。這位在武漢新冠疫情期間因為說出真話成為悲劇英雄的普通眼科醫生並沒有被民眾遺忘,為公共安全與健康充當吹哨人成為他閃亮的墓志銘。在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