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如松:雪崩,「演員」瘋狂裸奔

有人說,全球化是最好的年代,但最好年代的頂峰之後,註定是最糟糕的年代,因為這是戰後全球地緣政治體系、全球統一大市場、全球產業鏈、全球紙幣體系崩潰的年代,這是系統性崩潰,演員們開始集體裸奔。

什麼是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和平的時代,這是我們今天思考所有經濟問題的基石,只有全球地緣政治矛盾被壓制之後各國才能聚焦經濟發展,才能實現人員、資本、技術和產業在全球的自由流動,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自由流動和全球統一大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就推動了全球生產效率的不斷提高,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就形成了全球生產大發展的過程。

全球化到底有多大的魔力?1961年巴西大豆產量只有27萬噸,到2023年則超過1.5億噸,增長了550多倍;在全球化之前,中國、韓國都是典型的農業國,現在卻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石化、船舶、電子等生產基地,成為全球工業品出口大國,這些變化簡直就是魔幻般的,讓全球生產活動獲得了超常發展。

生產與需求是共生的,生產大發展的同時當然伴生着需求的大發展,那麼,需求大發展的基礎是什麼哪?我認為源於兩點:

第一是,世界更加公平

雖然英國在光榮革命之後就建立起現代國家制度,但兩次世界大戰之前高度集權的君主制度依舊是世界的主流,包括德國、日本、俄羅斯等絕大多數的歐亞非國家都還是高度集權國家。在集權社會,權力高度集中,社會就會形成不同的階層,在這樣的等級社會中財富天然就是上行的,就必然導致貧富差距惡化。當貧富差距惡化之後,社會的總需求就會不足,在這種情形下,廣大的中下階層只是勞動者,甚至說是奴隸,而不是消費者。

二戰之後,建立現代國家制度成為時代的潮流,在很多國家都開始打破階層的藩籬,讓需求市場得以不斷發展。

第二是,貨幣價值穩定

二戰之後基於聯合國機制基本實現了全球的地緣政治穩定,你可以說這種地緣政治穩定是美蘇、美英炮口之下的穩定,但無論如何都意味着穩定,此時,各國用於國安、國防和地緣政治方面的支出大幅縮減,大量的國家財政開始投入到經濟建設之中,也就推動了生產的大發展。我們知道當今時代使用的是主權貨幣,主權貨幣價值是否穩定最終取決於各國財政收支是否穩定,當大量的財政支出從國安、國防轉移到經濟活動中促進了生產的大發展之後,加上全球化時期全球統一大市場的不斷擴張,政府財政收入就會加速增長,各國就可以實現財政收支的平衡,這就帶來了貨幣價值的穩定。

社會更加公平、貨幣價值穩定,就推動了需求市場的發展,當需求市場不斷發展之後又帶動了生產的發展,而生產的發展就再次推動人們真實收入水平的提高,又推動需求市場的進一步壯大,最終,建立起日益強大的全球需求市場。

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出現了美國這種非常特色的經濟體。

由於全球經濟效率不斷提高,作為世界貨幣美元的價值就非常穩定,此時美聯儲就可以通過印鈔、從全世界購買商品來滿足自己的內部需求,維持美國在全球需求市場中的強大地位。如此也就有了這樣的現象,從六十年代末期開始,美國的貿易逆差就不斷擴大,這意味着自身的經濟活動並不能支撐自身需求,但美聯儲開動印鈔機就可以從國際市場採購商品,填補了美國國內的供給缺口,讓美國需求穩定發展,保持全球最主要需求終端的地位——這種地位對全球經濟都是有利的,美國需求成為驅動全球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美聯儲的印鈔機也是需求的穩定器,以次貸危機中表現的最為典型。

說一千道一萬,任何危機都是債務危機,次貸危機也一樣。次貸危機爆發之後需求塌方,但美聯儲通過三輪量化寬鬆向市場中釋放了數萬億美元基礎貨幣以拯救金融機構等負債主體,負債主體得救之後讓全社會的債務壓力得以緩解,這就推動了需求市場的復甦,這可以看做是用印鈔機彌補了需求市場。當美國的需求市場恢復之後,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才從墳墓里爬了出來。

為什麼形成這種應對危機的方式哪?

二戰之後的世界經濟已經是債務經濟,債務已經滲入到了政府、企業、家庭和社會的各個角落,當債務危機爆發之後,上述所有負債主體都會被債務困住,需求市場開始塌方,經濟是由生產與需求共同構成的,需求塌方之時就形成了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此時,唯有通過印鈔稀釋債務以減輕負債主體的債務壓力才能讓社會恢復過來,這一規律從1929年大蕭條就開始了,每一次危機都以幾乎一樣的方式來應對,只是每一次危機對債務的稀釋力度有所差別而已,這種應對方式在未來也不會改變,這是由債務經濟的性質決定的。

現在我們要問一個問題,全球化不斷發展的年代是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全球統一大市場不斷擴張的年代,是經濟效率不斷提升的年代;而全球化解體的年代就是全球經濟效率下降的年代,也是全球產業鏈加速斷裂不斷破壞生產和需求的年代,我們可以平穩地度過這個轉折期嗎?拋開那些自我安慰的想法,任何有理智之人都知道這是絕不可能的,根源在於過去每一次債務危機本質上都是過度負債導致本國經濟效率下降、經濟活動無法支撐債務體系所所帶來的衝擊,面對全球化解體導致的這種全球性的經濟效率下降,在加上美元歐元等主要貨幣、各主要國家的優勢產業鏈都已經武器化,世界怎麼可能平穩度過這一轉折時期?註定會出現史詩級的債務危機和經濟危機。

遺憾的是,危機的信號已經出現,過去兩年中歐亞經濟體普遍遭遇了需求收縮,全球性的債務危機開始起步:

第一,全球化時期,全球資本逐鹿亞太,吹大了亞太的資產價格泡沫,全球化解體導致全球產業鏈斷裂和重組,資本流向開始逆轉,導致該地區資產價格泡沫開始承壓,家庭、企業和政府的債務壓力急劇放大,就擠壓了需求市場。

第二,全球化解體導致全球產業鏈加速斷裂,導致很多國家的生產成本開始上升,再加上貨幣信用下降,這直接推動歐亞多國的通脹,讓需求市場開始收縮。

這以日本最為典型,日本的實際工資已經連續24個月負增長,日本的內需已經連續四個季度負增長,現在的工資購買力已經退回到1990年以前。歐洲的情形更不必說,在高通脹的壓力下以德國英國為首的多數國家的實際工資收入都出現了明顯的負增長,需求市場受到壓縮。

整個歐亞大陸需求市場的收縮,就是全球化解體對債務市場形成擠壓帶來的結果,但這只是先導。

在過去的兩年,有人說美國經濟一枝獨秀,在這不考慮這種說法對還是不對,但今天美國的債務市場和需求市場也開始暴露問題:

第一,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最新報告說,美國有63家「問題銀行」,總計有5170億美元的壞賬損失。為了避免這些銀行遭到擠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對這些銀行的名字秘而不宣,難道用被子捂住火苗,火就不會燒起來嗎?

從2022年初到現在,美聯儲將基準利率從零迅速拉升到了5.25-5.5%,美國的金融機構持有大量的國債等債券,隨着債券價格的大幅下跌,金融機構懷中隱藏着天文數字的浮動損失,就是這類壞賬損失導致矽谷等銀行在去年初倒閉,這些問題是註定要繼續發酵的,最終無處躲藏。

美國的商業地產空置率正不斷攀升,現在誰都不能否認商業地產已經深陷危機狀態,據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稱,未來兩年約有1.2萬億美元的商業地產債務將到期,這些到期債務形成的壞賬隨時可能壓垮問題銀行。

美國的金融體系正面臨嚴峻的衝擊,就看火苗哪一天燒透被子而已。

第二,債務市場的問題最終就會傳導至需求市場導致需求收縮,高利率也會向需求市場傳導。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月,經過通脹的調整之後,美國很多零售商的銷售都出現了負增長,同比的下滑幅度大多在3-4%。沃爾瑪是美國不可一世的零售巨頭,經過通脹調整之後的銷售額也僅僅持平,數字顯示沃爾瑪已經關閉了9家店,這顯然是最糟糕的信號。

需求收縮已經是明顯的事實。

歐亞經濟體的需求已經開始收縮,當美國的需求步入收縮之後,全球需求收縮就會推動資產價格泡沫加速破裂,然後進一步導致需求塌方,政府、企業和家庭這些負債主體的收入就會快速萎縮,到那時,這些負債主體的債務到何處去?債務危機和經濟危機開始爆發。

但這絕對不是最糟糕的。如果印鈔機可以像往常一樣運轉,依舊可以肆意印鈔修補債務市場和需求市場,這不過是過去的劇目重演一遍而已,都是熟悉的劇目,只是換了一撥演員。

在全球化的年代,基於全球具有不斷提高的經濟效率,全球統一大市場也不斷擴張,這支撐着紙幣的價值,讓美聯儲和各國央行可以通過印鈔抵禦危機,又不會導致惡性通脹的效果,讓全球度過了戰後所經歷的一次次危機,但現在,全球化處於解體的年代,統一大市場不斷被割裂,經濟效率在不斷下降,加上軍備支出正在高速膨脹,這本身就是紙幣價值失去支撐的時代。基於現代債務經濟的本質,要緩解或化解債務危機就必須稀釋債務,一旦央行再次打開印鈔機的閥門,貨幣價值就會暴跌、暴跌再暴跌,通脹還控制的住嗎?

有人說,全球化是最好的年代,但最好年代的頂峰之後,註定是最糟糕的年代,因為這是戰後全球地緣政治體系、全球統一大市場、全球產業鏈、全球紙幣體系崩潰的年代,這是系統性崩潰,演員們開始集體裸奔。

世界行駛在未知海域。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如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