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為給百姓祈雨 這位官員在河南採取了極端的做法

——為了給百姓祈雨,這位山東官豁出去了

萬般無奈,這位西華令做出了一個極其驚人的決定:令手下堆積起乾柴,自作人牲——把自己當成奉天的祭品,如果還不能祈得雨來,他甘願被大火燒死! 周圍百姓全部跪倒在地,這位西華的父母官端坐在柴垛上,命令手下人點火!但手下人哪裏忍心,於是他又親自點燃了柴垛,眼見得火苗冉冉而起,就要燒到他的身上! 就在此時,黑雲滾滾而來,大雨暴至!

阿波羅網王篤若報道/《後漢書·卷八十一·列傳第七十一》記載,河南西華縣久旱無雨,禾苗枯萎,百姓憂心如焚。天子下詔徵求賢良方正和敢於直言的人,有特別品行且能夠消除災異的人,由公卿、郡守各推薦一名。郡守和大司農都舉薦戴封。戴封被徵召到朝,因回答策問成績第一,被提拔為議郎,後升為西華令。

戴封上任後,面對旱災,多次帶人誠意祈雨,但毫無成效。他最終決定自作人牲,把自己當成祭品,堆積乾柴,如果祈不來雨,他甘願被火燒死。

百姓跪倒在地,戴封端坐柴垛上,命令手下點火。手下人不忍,他親自點燃柴垛。火苗冉冉而起,就在快燒到他時,黑雲滾滾,大雨驟降。

這位「遠近嘆服」敢以身為牲的西華令就是戴封。他的這一番壯舉也被載入史冊,後人稱之為:「戴封積薪」。

當時汝河、穎水一帶發生蝗災,蝗蟲惟獨不進西華境內。當時督郵巡視到縣裏,蝗蟲忽然大量來到,督郵當天就離開了,頓時蝗蟲也消失了。全縣的人都感到驚奇。

戴封因為在西華政績卓著,被升職為中山王相,歲俸二千石。離任之時,西華萬餘民眾夾道遠送數十里,仍涕泣不忍其離去。

戴封后升任太常。太常位列漢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縣行政,也統轄博士和太學。主要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禮、吉凶賓軍嘉禮以及玉帛鐘鼓等。

無獨有偶,《呂氏春秋》記載:商湯執政時也遇到了「天大旱,五年不收」的絕境,商湯即「以身為犧牲」,在桑林祈禱:「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餘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我一人有罪,不要連累萬民;萬民有罪,都在我一人身上。不能因一個人的過失,讓天下蒼生都受到災難。」

正是這份捨命為民的情懷足以感天動地,於是火起之時,「雨乃大至」。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湯禱桑林」。

亮亮懂生活/漢和帝永元六年(95),今河南省的西華縣久旱無雨,禾苗枯萎,眼看又是一個顆粒無收的大災年,老百姓憂心如焚。

當時剛來上任的西華令是被泰山郡守和大司農舉薦的人,據說是品德方正,才華出眾,而且在殿試時因對答如流,卓有見地,榮獲榜首。和帝大悅,賜封他為禮部侍郎,然後就外放了西華。想不到,他剛上任就遇到了如此棘手的難題。

一連幾天,西華令帶人誠意祈禱,希望老天垂憐,降下甘霖,可依然是驕陽如火,萬里無片雲。

萬般無奈,這位西華令做出了一個極其驚人的決定:令手下堆積起乾柴,自作人牲——把自己當成奉天的祭品,如果還不能祈得雨來,他甘願被大火燒死!

周圍百姓全部跪倒在地,這位西華的父母官端坐在柴垛上,命令手下人點火!但手下人哪裏忍心,於是他又親自點燃了柴垛,眼見得火苗冉冉而起,就要燒到他的身上!

就在此時,黑雲滾滾而來,大雨暴至!

不管你解釋為巧合也好,還是至誠感天也好,雨畢竟是撲面而來了。

這位「遠近嘆服」敢以身為牲的西華令就是戴封。他的這一番壯舉也被載入史冊,後人稱之為:「戴封積薪」。

有人無法理解戴封這種捨身為民請命的犧牲精神,荒唐地認為他懂得天象,知道就要下雨了,故意搞這麼一出。這樣的人雖然其心可誅,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戴封剛到西華辦的一件事就讓當地人對他敬若神明。

漢代畫像石中''祈雨''圖

那一年,西華多災多難,旱災之前是大蝗災,周邊縣境莊稼都被一食而光,甚至秸稈無存。

戴封下車伊始,第一時間就命令鄉民在縣界處緊急佈置障物,這裏史書沒有交代得更清楚,究竟是什麼好辦法。個人分析應該是合網式或者魚箔式,都是前人總結的捕蝗秘招。倒不是戴封先知先覺,而是知識變成了力量,所以「時汝、潁有蝗災,獨不入西華界」。

但接下來的記錄就有點超現實主義了。「時督郵行縣,蝗忽大至。督郵其日即去,蝗亦頓除,一境奇之。」督郵來了,蝗蟲也跟着來,他一走,蝗蟲也沒了,這確實是人間奇蹟。筆者也解讀不了,還要請高人賜教。

《呂氏春秋》記載:商湯執政時也遇到了「天大旱,五年不收」的絕境,商湯即「以身為犧牲」,在桑林祈禱:「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餘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我一人有罪,不要連累萬民;萬民有罪,都在我一人身上。不能因一個人的過失,讓天下蒼生都受到災難。」

正是這份捨命為民的情懷足以感天動地,於是火起之時,「雨乃大至」。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湯禱桑林」。

據《後漢書·列傳第七十一》記載:「遷中山相。時諸縣囚四百餘人,辭狀已定,當行刑。封哀之,皆遣歸家,與剋期日,皆無違者。詔書策美焉。」

戴封因為在西華政績卓著,被升職為中山王相,歲俸二千石。離任之時,西華萬餘民眾夾道遠送數十里,仍涕泣不忍其離去。

在中山上任之後,當時下屬各縣監獄共監押400多名犯人,口供和判決書程序已經履行,就要執行刑罰。

戴封看見犯人們面如死灰,動了惻隱之心。於是他頂着極大的壓力,做出了一個破天荒的決定:讓這些犯人回家再和家人團聚一次,並給他們規定了返回的日期。

數日之後,限期一到,犯人全部按時返回,自願受刑。

後世唐太宗李世民應該是受到了戴封的啟發,在貞觀六年12月,也成就了一件千古美談。

據《資治通鑑》記載:「辛未,帝親錄繫囚,見應死者,閔之,縱之歸家,期以來秋來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縱遣,使至期來詣京師。」「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帥,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那一年年末,唐太宗親自勾決死刑犯的名單,見到那些死囚之時,他突發憐憫之心,下旨放他們回家過年,到來年的秋天再來受死。

接着就曉諭各地,均依此辦理,釋放死囚回家,到明年秋天都來京城長安。

第二年秋天,刑部來報,去年全國共釋放回家的犯人390名,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都如期來到京城等待處決,無一人逃匿!

有人認為太宗是寬厚仁愛的一代英主,也有人包括宋代歐陽修也認為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秀。

個人認為,太宗只是借鑑了古賢的良方,其本意有可能是想給貞觀之治錦上添花,但作秀完全沒必要,這個秀要做給誰看?沒有貞觀盛世天下大治做基礎,他哪裏來的自信?犯人全跑了豈不是很打臉?再說,就算是個秀,除了唐太宗,還有誰敢再秀一回?

回頭再說戴封,永元十二年(100年),朝廷徵召他出任太常。太常為九卿之一,主管祭祀社稷、宗廟和朝會、喪葬等禮儀。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王篤若報道/亮亮懂生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