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倒查30年補稅是個危險信號

作者:
在經濟景氣、火熱的時候,增加稅收有助於防止經濟過熱、泡沫化。相反,在經濟不景氣,低迷時,為讓經濟復甦,避免經濟出現蕭條,應該是大幅減稅,降低企業負擔,讓企業早日渡過難關。如果在這個時候,還反其道而行之,還要給企業造成一種印象,要去查過去30年的稅,對企業家信心帶來的衝擊可想而知。

根據微博網友的整理,「稅務倒查」現象並非個例。有網友列出了近期的案例。

廣東佛山:新世界酒店被倒查25年,因歷史稅務問題補稅90餘萬元。

青海稅務:上市公司藏格礦業被倒查20年,最終應補繳稅款及滯納金合計近1.88億元,其中滯納金金額,是稅款的2.38倍。

廣東惠州:惠州泰基集團被倒查20年,追繳在2000-2008年偷漏應納稅款5304.92萬元。

湖南岳陽:本地某知名開發商被倒查20年,依法追繳補稅罰款9億多元。

杭州稅務:杭州伊裳服裝被倒查10年,在2014-2021年偷稅漏稅2.1億,依法進行嚴肅處理,追繳補稅罰款3.6億。

湖北枝江:枝江酒業被倒查30年,在1994-2009年少交消費稅8500萬,依法追繳。

西藏拉薩:華林證券被倒查6年,在2018-2023年應補交所得稅2932萬,並加收滯納金1800萬,合計約4700萬元。

浙江寧波:博匯股份少交消費稅約5億元

如果不是考古部門,其他部門要查很久以前做過的壞事,最長可以倒查幾十年?

幾年前,內蒙古掀起了對涉煤領域腐敗「倒查20年」的風暴曾引發輿論關注。

當初筆者曾猜測這一創新作法,會不會被其他領域或者權力部門模仿並進一步突破。

筆者當初對這樣的猜測並不確定。畢竟要去查幾十年前的事,從證據查找、人力投入方面都會很大。與查近幾年剛發生的事相比,投入成本完全不一樣。

近日,上市公司維維股份(600300)發佈公告稱,收到稅務部門發出的通知,將為原控股子公司枝江酒業補稅最低8500萬元(滯納金金額尚不能確定)。

原因是枝江酒業未按期對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費稅進行納稅申報。

稅務部門對枝江酒業的欠稅查到了30年前,顯然比內蒙古「倒查20年」更進了一步。

又增加了10年。

但筆者相信倒查30年應該是接近倒查時間的極限了。

不大可能再倒查50年或者倒查100年、200年的事。

真的要那麼做,估計實施久遠倒查的部門都要變成考古部門。

與內蒙古反腐「倒查20年」獲得普遍輿論正面肯定相比,這次針對一家酒業公司稅收倒查30年,有人還是擔心。

「倒查20年」反腐查處的是少數腐敗官員,與普通老百姓或者企業關係不大。

甚至很多人認為這是反腐力度空前。

針對一家企業稅收倒查30年,意義就有點不一樣了。

今天這家酒業公司可以被要求為30年前的稅收補稅。有了這樣的先例後,其他類似這類酒業公司的企業,同樣會擔心自己幾十年前漏掉的稅,未來會不會讓自己補齊。

如果這樣的預期一旦形成,會不會有些企業老闆害怕自己被補繳重稅,直接註銷、解散企業,進一步增加目前本已嚴峻的就業壓力。

資料圖:枝江市

這次對30年前漏掉的稅進行追繳的枝江市稅務局,其工作認真負責態度值得肯定。至少筆者以前沒聽過,有查稅查到了30年前。

從目前來看,為維護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稅務部門面臨的壓力也很大。

財政部發佈的稅收征繳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全國稅收收入66938億元,罕見的同比減少了4.9%。

另一方面,國家收稅今年收不起來,但政府支出今年卻沒有減少。

今年1-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9483億元,同比增長了3.5%。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就能夠解釋有稅務部門為什麼要去查30年前的稅。

站在稅務部門的角度,收30年前的稅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說體現了稅務部門努力多收稅的信心和決心。

但站在全局的角度,局部的利益和全局的利益並不總是一致的。

在經濟景氣、火熱的時候,增加稅收有助於防止經濟過熱、泡沫化。

相反,在經濟不景氣,低迷時,為讓經濟復甦,避免經濟出現蕭條,應該是大幅減稅,降低企業負擔,讓企業早日渡過難關。

如果在這個時候,還反其道而行之,還要給企業造成一種印象,要去查過去30年的稅,對企業家信心帶來的衝擊可想而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安達

來源:微信公眾號「築基政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