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這張「全家福」至關重要 中俄慘淪棄兒

——這張「全家福」至關重要,中俄可別小看

烏克蘭和平峰會雖然有了張凝聚和平力量的「全家福」,但實際成效有限?

烏克蘭和平國際峰會星期天(6月16日)落幕。多達1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兩天來聚集在瑞士阿爾卑斯山的一個度假勝地,共商如何結束已長達兩年多的烏克蘭戰爭。峰會在凝聚全球和平力量等方面取得進展,但同時也凸顯了諸多局限性,包括一些主要「全球南方」國家與大多數與會國家的分歧。在有分析認為峰會相當成功的同時,也有人對其成效感到失望。

「全家福」至關重要

多達92個國家、8個國際組織、其中包括57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了本次峰會,多於瑞士上星期公佈的確認與會數量。此外,還有來自印度、南非、沙特阿拉伯等所謂「全球南方」國家的代表,先前曾表示不會參會的巴西也派出了觀察員,會議的代表性遠遠超出了西方國家及其盟國的範圍。

星期天峰會結束時發表的公報呼籲以烏克蘭的「領土完整」為結束戰爭的基礎,並重申了對「包括烏克蘭在內的所有國家在國際公認邊界內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原則的承諾」,「並強調我們致力於維護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憲章。」

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羅·庫萊巴(Dmytro Kuleba)星期日對記者說,公報是「平衡的」,峰會考慮了烏克蘭的立場,並且沒有討論其他和平計劃。

雖然公報所表達的立場至關重要,但奧斯陸和平研究所研究教授帕維爾·巴耶夫(Pavel Baev)說,更可喜的是這次全球一百個國家和組織為了烏克蘭和平走到了一起,「『全家福照(峰會期間的與會代表合照)』可能更重要。」

峰會開幕時,100多個與會代表曾一起合影,出現了多年來如此眾多的國家代表在一個極為敏感的議題上在國際舞台上同窗拍集體照的罕見一幕。

同時也是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的巴耶夫對美國之音說,這次峰會不能,也不是為了對戰爭進程產生直接影響而舉辦的,但是,它是一系列國際努力的一部分。

2024年6月16日,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中)在琉森附近的琉森附近的布爾根施托克勝地出席烏克蘭和平峰會全體會議時查看文件。

2024年6月15日,與會者在和平峰會上合影留念。

最近,從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安全會議到德國拉姆施泰因烏克蘭防務聯絡小組會議,從諾曼第登陸80周年紀念活動到七國集團峰會,國際社會接連舉行了一系列高層會議,而支持烏克蘭的政治力量不斷凝聚就可能會對戰爭前途產生影響。

「峰會的規模以及包括了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廣泛代表性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成就,」聖地亞哥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米哈伊爾·阿列克謝耶夫(Mikhail Alexseev)對美國之音說。他援引澤倫斯基的話說,「這次峰會將幫助世界各國領導人認識到,結束烏克蘭戰爭的關鍵不是問烏克蘭能為和平做些什麼,而是問自己能做些什麼來阻止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

美國漢普郡學院和平與世界安全研究名譽教授米高·克萊爾(Michael Klare)說,此前的七國集團會議因對烏克蘭做出了長期的軍事和經濟承諾而令烏克蘭成為真正的贏家。這次瑞士峰會的影響雖然還有待觀察,但是,「確實表現出了國際社會對烏克蘭談判立場的支持。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烏克蘭仍然正在從瑞士峰會中獲益。」

峰會實際成效有限?

雖然有80個與會國在最後公報中家發出了不以武力侵犯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等呼籲,但是公報並沒有直接譴責、甚至提及俄羅斯入侵,也沒有要求俄羅斯撤軍、或呼籲加強對烏克蘭援助,公報以「俄羅斯聯邦對烏克蘭的持續戰爭」來形容這場戰爭。

即使如此,一些重要的「全球南方」國家的代表沒有在這份可能會被認為是措辭相當溫和的文件上簽字,其中包括印度、南非、巴西、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

歐洲外,幾乎沒有重要的國際領導人出席。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總統和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都沒有與會。

「不僅是中國和俄羅斯,還有烏克蘭最堅定的盟友——美國總統拜登的明顯缺席,使這次峰會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實現其目標,」夏威夷太平洋論壇的非常駐研究員雯櫻(Cherry Hitkari)說。

雯櫻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儘管有人可能會稱讚其象徵意義,顯示了烏克蘭在國際上的重要性,但對於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來說,這次峰會並不一定是好消息。他的「十點和平計劃」在草案公報中被大幅削減,只討論了包括核安全、糧食安全以及戰俘和平民安置問題在內的三項內容。

彭博新聞社報道,西方國家曾在2023年12月在利雅得召集了一次不公開的會議上,希望在發展中爭取對烏克蘭「十點和平計劃」的支持,但大多數受邀者拒絕出席。

雯櫻指出,最近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右翼的勝利以及加沙戰爭這兩件事,對於目前烏克蘭危機的國際反應也至關重要。右翼政黨大多反對向烏克蘭提供進一步援助,而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巴西和南非等對美國支持以色列頗有微詞。

烏克蘭敖德薩國立大學(Odessa I.I.Mechnikov National University)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基米爾·杜博維克(Volodymyr Dubovyk)指出,峰會遠不能改變烏克蘭戰爭。他說:「唯一能影響戰爭的是向烏克蘭提供援助,包括武器和人道主義援助。」杜博維克(Volodymyr Dubovyk)在峰會結束後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這(對烏援助)將使烏克蘭有機會改善戰場,並最終有更好的機會實現真正公平的和平。」

中國錯失和可能再來的機會

除了俄羅斯沒有被邀請外,中國、朝鮮和伊朗三個常被抨擊為與俄羅斯沆瀣一氣的國家也缺席。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星期天在峰會上暗示,中國在俄羅斯的壓力之下決定拒絕出席這次峰會。「很明顯,中國不在這裏,我推測他們不在這裏,因為普京要求他們不要來,他們也答應了普京。」沙利文說。「我認為這凸顯了中國在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的立場,我認為各國應該注意到這一點。」

漢普郡學院教授、美國軍備控制協會高級客座研究員克萊爾稱這次峰會「喜憂參半」。積極的一面是眾多國家與會,顯示了對烏克蘭及其訴求的強烈支持,而消極的一面是中國沒有出席,他認為即使不同意將俄羅斯排除在外,作為一個國際事務的重要參與者,中國也不應該放棄這個機會,「中國損害了自己作為和平締造者的機會。」

本次峰會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曾公開指責中國配合俄羅斯破壞和平峰會,澤連斯基星期天在瑞士的記者會上似乎對中國提出和平建議,討論解決衝突持開放態度。他說:「我相信中國可以幫助我們。……這就是為什麼我非常希望看到中方提出的某些建議,」。

此前,俄羅斯也曾表示過希望中國能召開俄烏雙方都參加的和平會議,「至於及時召開俄羅斯和烏克蘭都能平等參加的國際和平會議,討論當前現有的所有和平倡議的想法,我們認為這是北京創造條件調解烏克蘭危機努力的延續。」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在接受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說。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烏克蘭敖德薩國立大學的杜博維克說,中國試圖破壞峰會,勸阻一些人來是很能說明問題。「他們的計劃是將『和平計劃』強加給烏克蘭,這基本上是俄羅斯隱秘的願望清單。」他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