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內幕駭人!阿里和海康威視倉惶逃離莫斯科

——內幕流出!兩家中國商業巨頭原來倉惶逃離莫斯科

康威視突然在俄羅斯消失,有些大陸分析人士猜測,經營影像監控與數據存儲設備的海康威視可以接觸到一些敏感數據,可能是該公司從數據中看到了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大結局」相關的監控畫面,或是從一些俄羅斯官員得知一些敏感內情,公司才決定不顧一切迅速撤離。而且該公司擁有官方背景,北京方面應該也知道它倉皇撤離的原因。

最近俄媒盛傳中國的兩大商業巨頭毫無預警地倉促撤離俄羅斯,引起媒體與網絡社群的注意與議論。一家是以製造銷售電子監控設備的海康威視,另一家則是網購與物流的阿里巴巴,撤離俄羅斯的原因尚未有正式的公告或說明。

外界猜測,很可能是這2家與俄羅斯政府內部關係深厚的公司獲得一些對俄羅斯不利的內幕消息,因此提前撤離;另一種說法則是受到美方的警告,為避免受到美國的制裁而倉促且低調撤出。不過許多評論都同意,不論哪種原因,都顯示許多陸企已不看好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情況,提前撤離以降低不確定的風險。

有些陸企撤出俄羅斯業務的情況早已有之,這些早先撤的陸企大部分都是因為要避免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例如一些大陸官方金融機構。而這次傳出撤離俄羅斯的企業是科技製造業的海康威視,時間大約是5月中。

之所以被認為海康威視倉促撤離,是因為它突然關閉所有在俄羅斯的分公司與工廠,以及在俄羅斯設立的俄文網站。最早發現海康威視突然消失的是一家做影像監控設備的俄國公司Video Eye,該公司人員在5月17日在《Telegram》(電報)頻道上透了這個消息,俄羅斯媒體《CNews》在5月24日進行查訪時發現,該公司俄文網站已經關閉,公司電話無人接聽,在社交媒體上的官方帳號亦銷聲匿跡。

俄媒報道說,消息傳出後,與海康威視有往來的合作夥伴與客戶感到措手不及,他們沒有事先獲得任何通知或解釋,甚至有經銷商反映還有貨款尚未結清。有些相關企業猜測,海康威視無預警撤離應該不是針對俄羅斯,可能是美國制裁的壓力讓他們做出撤離的決定,但奇怪的是,就算要撤離,似乎沒有必要這麼神秘與倉促。有一家相關產業的俄羅斯企業說,不久前海康威視俄羅斯分公司曾傳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當時這家分公司里大約有100人左右的規模。

海康威視突然撤離俄羅斯的消息在5月中首次從社交媒體《Telegram》中傳出。(圖/CNEWS)

由於俄羅斯大量採用海康威視的影像監控設施,有些人懷疑它倉皇撤俄羅斯是否因為記錄到什麼涉及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機密內情。圖為海康威視的鷹眼全景監控攝像系統。(圖/新華社

海康威視是全球最大的視訊監控系統製造商之一,它在俄羅斯的影像監控設備市場佔有率超過30%,在其他國家也都列名該產業最強勢的廠商。俄烏戰爭爆發後,許多西方公司撤出俄羅斯,海康威視的業務暴漲,市佔率衝到70%左右。它在2019年被美國列入禁制實體清單,理由是它有中共軍方的背景,與中國政府密切合作,藉由監控設備將敏感數據提供給中共官方,但是這些指控都遭到北京的駁斥。

海康威視是全球最大的視訊監控系統製造商之一,它經營的影像監控設備近3年在俄羅斯有高達7成的市佔率。圖為海康威視部分產品圖。(圖/海康威視官網)

海康威視主營影像監控、數據記錄裝置、測速杆、交通號誌等產品,成立於2001年,總部設於杭州,是大陸國營央企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投資控股的企業,在深圳掛牌上市,列名中國「500強」企業,在影像監控設備業上名列全球第一。俄烏戰爭爆發後,它在2023年被烏克蘭列入侵略者俄羅斯的國際贊助商名單中。

海康威視的監控設備是否錄到什麼不認看的畫面?圖為俄羅斯總統新聞局提供普京進行總統大選線上投票。(圖/新華社)

對於海康威視突然在俄羅斯消失,有些大陸分析人士猜測,經營影像監控與數據存儲設備的海康威視可以接觸到一些敏感數據,可能是該公司從數據中看到了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大結局」相關的監控畫面,或是從一些俄羅斯官員得知一些敏感內情,公司才決定不顧一切迅速撤離。而且該公司擁有官方背景,北京方面應該也知道它倉皇撤離的原因。

外傳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突然終止與俄羅斯企業的合作,並不再接受俄羅斯以盧布付款,也停止對俄羅斯買家供貨。(圖/新華社)

在這些猜測與傳言在網絡上開始流傳後,近日還傳出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突然停止了與俄羅斯企業的合作,該公司宣佈不再接受俄羅斯盧布付款,同時終止向俄羅斯境內供應物資。此前轉移支付到中國的資金,承諾將返還給俄羅斯境內公司。其他還有幾家知名的陸企也傳出陸續撤離俄羅斯,或是轉向給烏克蘭提供援助,其中包括知名手機製造商小米、電動車製造商奇瑞汽車。許多網民認為,這些大公司在當地政府人脈深遠,獲取信息比一般人既快又多。

不過,美國即將對涉入對俄援助的陸企進行新一波制裁則是較為明確的,為避免遭到美國列入清單,以俄羅斯目前的戰況,還是先自保更重要些。也有些企業界人士認為,俄羅斯戰爭消耗太大,現在已經付不出錢給廠商,陸企如果不想被欠些很可能還不了的貨款,只好「走為上策」,也才會出現連招呼都不打就倉皇逃離的現象。

圖為海康威視在巴西防務展上展出的熱成像監控裝備。(圖/新華社)

外媒《金融時報》也注意到,從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有1600家外企撤離俄羅斯,但也還有2200家外企選擇留下來。陸企撤離俄羅斯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些倉促撤離的與尚未撤離的可能有各自的原因,倒是知名企業或是與中共官方關係密切的企業都有各種人脈與消息管道,最近俄烏戰爭情勢正在變化,北京官方與大型陸企的動態也可做為觀察指標,稍早前中俄天然氣管道合約生變曾引起類似的聯想,恐怕也有一定的道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中時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