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驚爆義和團:「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

作者:

義和團算是愛國嗎?我最近越來越懷疑這件事。

你說義和團是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之下發生的,有「滅洋」的具體貢獻,但是義和團殺害咱們自己同胞的事件也不少啊。

你儘管用「天助神拳」來滅洋就是了,幹嘛打在自己人頭上呢?

就如同家裏的丈夫,看見外村的惡霸進來,出去跟人戰鬥幾輪,但是回到家裏對着自己的老婆也是一頓海揍,這樣的人卻解釋說自己是熱愛家庭的,這怎麼能讓人去信服呢?

倘若做了義和團的家人,實在是讓人惶惶不可終日啊,誰知道這神拳有一天不會打在你的頭上呢?

義和團在防禦民族、抵禦外強方面,當然是做出了一些正面的貢獻。

但是,由於義和團不會反思,他們就用一種極為抽象而粗暴的世界觀去看待這社會上的人,還讓自己的同胞也難遭他們的毒打。

比如義和團將國人分成三六九等,其中從二毛子到十毛子不等,二毛子是信徒,三毛子是通洋語、穿洋裝、買洋貨的人,到十毛子為止,換言之,只要和洋子沾邊的,都要格殺勿論。

看得我這個英語愛好者提心弔膽的,因為按照這個標準,我也是義和團神拳襲擊的對象啊。幸好我沒生在義和團的時代。

在真實的歷史上,義和團就是打死了很多同胞,這一切都是因為義和團自己定的莫名其妙的標準。

根據楊典誥在《庚子大事記》中記載:「自教堂教產燒畢後,所有城內外凡沾洋字各鋪所儲洋貨,盡行毀壞,或令貧民掠取一空。並令住戶人等,不得收藏洋貨,燃點洋燈。於是家家將煤油或箱或桶潑之於街。又傳言殺盡教民後,將讀洋書之學生一律除去,於是學生倉皇失措,所有藏洋書之家,悉將洋書付之一炬。」

《拳事雜記》記載「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

請問這些人到底有什麼錯,看了點國外的書,甚至家裏有根火柴,就要被義和團暴揍?這天理何在啊?(阿波羅網編者註:同戮是被殺的意思,不是暴揍。)

你當然可以說,義和團之所以制定這樣的標準,也是受到歷史局限性所致。因為義和團大多沒什麼文化,沒讀過洋書,更不通外語。所以打死同胞,純屬是誤傷。

但是難道就因為是誤傷,我們就要去刻意美化義和團嗎?

在我看來,沒有足夠的認知,你的一切所謂的「正義」舉動,都是值得懷疑的。蠢就是惡,你不能因為你不懂,你是個文盲,然後你傷害了無辜者,你就等於沒傷害了。

發心好當然重要。但是,如果這發心沒有足夠清醒的邏輯和認知,那就會演化成為一種失控的暴力。

所以我無法接受「平原公子」給義和團唱的讚歌了。在我看來,這有點把義和團給過於拔高了。

還是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義和團到底愛國嗎?

可能是愛的吧,或許義和團就是愛國。

但是從結果來看,義和團的鐵拳卻不少也打到了自己人頭上。這你怎麼解釋呢?

義和團的愛,讓國人那些讀外國書的,學外國語言的,甚至是那些原本想要「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讀書人,都慘遭毒手。

那麼,這「愛」是不是有點不太健康呢?

譬如五一上海淮海路,一對家長在行人路中間,為了教訓自己的孩子(四五歲的女孩),無視女孩的私隱和嚎啕大哭,合力摁住女孩,把女孩的褲子扒了,當眾打屁股。

請問這對父母是愛自己的孩子嗎?

我覺得很難講,可能在他們的心中是愛的,在一些習慣於權威和服從的人的心中,這也是愛的。

但是從生命健康的角度,他們就是在通過當眾羞辱自己的孩子,來獲取一種被圍觀的權力欲。孩子是長記性了,然後呢?

本質來說,他們可能還是更愛自己多一些。

正如義和團也許更加愛的,是一個抽象的民族自尊心,而不是在乎身邊的同胞,他過得到底好不好。

一旦真的由具體走向抽象,那就變得很可怕了,人們會迅速被貼上各種可怕的標籤,然後遭受「神拳」的懲罰。為什麼是「神拳」呢,因為不僅可以讓義和團覺得自己如有神助,另外,可以讓他們在無意間覺察到了孟子說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人皆有之」的時候,他們可以毫無愧疚地屏蔽自己的良知,讓自己徹底成為一個貫徹正義的施暴工具。

6月10日,北山公園事件,各位可看通報,具體的我也不細聊。

我就是非常在意,為什麼連那個「上前阻止其行兇的中國籍遊客」也要被捅?

我始終認為:一個可以殘忍傷害無辜同胞的人,不管他的理由是多麼的愛國,他就是一個可怕的人,他跟「正義」二字也完全不沾邊。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