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維權 > 正文

天安門事件35周年 美國會兩黨領袖回憶「坦克人」:自由之光將繼續燃燒

多位美國國會兩黨重量級領袖在六四天安門事件35周年之際表示,美國會持續為中國的人權發聲。議員們在這一重要歷史轉折點的紀念日這天紛紛回憶起六四事件中「坦克人的畫面」,並強調儘管北京壓制所有與天安門事件有關的活動、討論和信息,但「自由之光將繼續燃燒」。

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在國會山召開記者會,紀念天安門事件35周年。眾議院榮譽議長南希·佩洛西到場致辭。(美國之音記者李逸華拍攝,2024年6月4日)

今年6月4日標誌着1989年發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以學生為多數的民眾為爭取中國民主而遭到政府血腥鎮壓35周年的紀念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星期二(6月4日)在國會山前召開跨黨派記者會,邀請議員和曾參與這一歷史事件的活動人士共同紀念天安門事件35周年,並悼念在那場事件中犧牲的生命,同時呼籲各界不能遺忘這一歷史悲劇。

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眾議員在國會山召開記者會,紀念天安門事件35周年。(美國之音記者李逸華拍攝,2024年6月4日)

「35年前,數十萬學生和工人聚集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與中國各地數百萬人一起要求民主,中共選擇將他們鎮壓下去,在共產黨的坦克下粉碎了自由的呼聲,」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來自密歇根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在記者會開場致辭中說。

「在受共產主義壓迫的幾十年裏,一代又一代勇敢的中國愛國志士,無論是逝者、失蹤者、坐牢者還是流亡者,都讓自由之光持續燃燒,力求為中國帶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委員會兩黨領袖讚揚了當今中國持不同政見者和民運人士為爭取中國人權和民主持續不懈奮鬥的勇氣,同時不約而同回憶起35年前以肉身阻擋政府坦克前進的「坦克人」經典畫面。

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拉賈·克里希納穆爾蒂在國會山紀念天安門事件35周年。(美國之音記者李逸華拍攝,2024年6月4日)

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來自伊利諾伊州的民主黨聯邦眾議員拉賈·克里希納穆爾蒂(Raja Krishnamoorthi)現場帶來了一幅巨型「坦克人」在天安門廣場上的照片。

克里希納穆爾蒂指着照片說:「這名男子挺身反抗強權,許多人與他站在一起,包括今天在場的許多人。」

記者會上多位天安門親歷者到場致辭,包括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主席魏京生、六四運動領袖王丹和鄭旭光,以及目前仍關押在中國的人權律師丁家喜的妻子羅勝春。此外,人在獄中的人權活動人士王炳章的兒子王代時,和喬治城大學法學院學生張津睿等挺身而出發聲支持中國民主運動的年輕一代人也出席了這個活動。

「那天,人們可以選擇和他站在一起,或者與坦克站在一起。長期以來,太多人站在坦克的一邊,而坦克代表着殘暴的中國共產黨,它試圖壓制這個人和無數其他人的自由。不僅是在當時,至今也是如此,」克里希納穆爾蒂說。

他還接着呼籲,各界不應再對中國人權問題保持沉默。「不再對新疆維吾爾族種族滅絕保持沉默,不再對天安門事件保持沉默,不再對西藏發生的文化種族滅絕保持沉默,不再對今日無數人在中國面臨的潮水般的迫害保持沉默。相反,我們將捍衛自由。我們將與所有這樣做的人站在一起,」克里希納穆爾蒂說。

記者會上,前眾議院議長、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民主黨聯邦眾議員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和前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西(Kevin McCarthy)罕見同台發表講話。

麥卡錫呼應了克里希納穆爾蒂的講話。他進一步說,照片中這名「坦克人」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一段他勇敢的阻擋坦克移動的畫面,「當坦克移動他就跟着移動,坦克移到左邊,他就跟着到左邊,坦克移到右邊,他就跟着到右邊」。

前國會議長凱文·麥卡錫出席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紀念天安門事件35周年記者會並發表講話。(美國之音記者李逸華拍攝,2024年6月4日)

「他手中拿着袋子,願意獻出自己的生命,」麥卡錫說,「我們不知道他的名字,因為他確實獻出了生命,無辜的生命,還有那天在天安門廣場上其他成千上萬無辜的中國人一起。」

「35年後,我們在這裏。我們想知道世界各地的人們今天都在期待什麼。香港曾經舉行儀式,紀念天安門廣場發生的事情,現在沒有了,中共獲得了更多控制權,我們不會看到蠟燭點燃,但我想讓你知道它仍然燃燒得更亮,」麥卡錫說。

曾在天安門事件發生後與另外兩名共和黨議員一起到天安門廣場舉橫幅支持中國民主運動的前眾議院議長、民主黨聯邦眾議員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在記者會上也呼籲美國不能忘記天安門事件這段歷史,並要持續為中國人權發聲。

「作為美國人,我們必須為中國的人權發聲。因為如果我們出於商業原因不這樣做,我們就會失去我們所擁有的所有道德權威。這是對我們決心的考驗。國會以兩黨、兩院的方式接受了考驗,」佩洛西說。

CECC六四聽證會 「中共終將被掃入歷史垃圾堆」

記者會的另一側,眾議院辦公樓一間房間裏,美國國會暨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同時以「天安門35周年—中國人權和民主歷程的持續鬥爭」(Tiananmen at35– the ongoing struggle for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in China)為題召開聽證會。

委員會主席、來自新澤西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在聽證會上也以「坦克人」作為開場,回憶並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

「這一勇敢反抗的舉動鼓舞了全世界,並提醒我們,為什麼永遠不能忘記1989年的那場英勇抗議運動,」史密斯說,「天安門不僅只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已經發生的事件,而且是一個現實提醒,即當中國人民自由集會、行動和發表言論時,他們要求自由、民主和政治改革。」

「1989年天安門廣場發生的事情也應該提醒我們,自由和民主的原則不僅僅是美國的原則。人類對尊嚴和自由的基本渴望並不局限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或國家。它們是超越了國家和文化的願望,無論是他們的坦克還是酷刑都無法抹去的。」

佩洛西也在記者會演說後趕到CECC聽證會上發表講話。她強調,為中國人權發聲是對美國良知的一種考驗。

「站在坦克前的那名男子是巨大勇氣的象徵,不僅是他的勇氣的象徵,天安門廣場上所有其他人、你們、學生領袖和中國人權民主領袖現在站出來說話,也是勇氣的象徵。我只想說,正如作家魯迅所寫的,『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佩洛西說。

這位十分關注中國人權的前國會民主黨領袖還批評:「在過去35年的環境下,中國所發生的事情對全球民主、人權和促進民主自由都不是正面的。」

出席作證的包括六四民運學生領袖、「中國人權」執行主任周鋒鎖、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高級研究員、六四歷史學者何曉清,以及加拿大留學生、人權組織「公民會」創辦人楊若暉等人。

「如果一個政權可以在光天化日下用坦克屠殺自己的人民,同時還能得到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的支持,那麼它在內部鎮壓和外部侵略方面所能做的是沒有止境的。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這樣一個中國的原因。」周封鎖說,「從35年前的天安門事件到今天,最重要的教訓是美國對中共政權的政策必須集中在中國的民主化上。沒有民主化,中共政權將對包括自由和人權在內的普世價值構成更強大的威脅。」

何曉清也說,「過去35年是一場用記憶對抗遺忘的戰爭。中共已經動用了所有國家機器來抹除歷史的記憶。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說,人們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對抗遺忘的鬥爭,在(奧威爾的)《1984》的書里,我們知道,那些控制現在的人控制過去,而那些控制過去的人控制我們的未來。讓我們共同努力確保北京的政府無法控制我們的現在、控制我們的過去和控制我們的未來。」

與佩洛西一起在天安門廣場舉橫幅、長期關注中國人權議題的史密斯眾議員日前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他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必須與人權議題掛鈎才能真正體現美國的民主價值。

「人權應該成為我們與中國關係的核心,」史密斯對美國之音說,「比如說,如果你希望他們尊重知識產權和專利,但是他們如此不尊重自己的人民,政府監禁、監視、折磨和殘殺他們的人民,我們又為何期望他們會遵守比如貿易法或知識產權法呢?如果人權得到了保障,那麼傑出的人才將會出現,進入政府,中國將成為一個經濟活動的強國。」

「他們現在的行為極大地阻礙了他們的發展。我一直相信……你看看台灣,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引擎,自由在那裏蓬勃發展。儘管像美國一樣,每個國家也都有自己的問題。但在中國大陸,我們面臨的是獨裁統治,而習近平是無人能比的獨裁者。他的所作所為是極其可怕的,」史密斯說。

史密斯在聽證會上指出,美國「必須把中國的防火牆當作是21世紀的柏林圍牆一樣來對待。拆除它必須是美國的一項關鍵優先事項,允許在中國境內傳播新聞和信息,允許中國人民自由安全地交流。」

「我們必須告訴中國人民,他們的鬥爭和痛苦不曾被遺忘,也永遠不會被遺忘。我們相信,中國共產黨最終將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做任何低於這個目標的事情都是對天安門精神和那些勇敢而堅定地為自由而奮鬥的人的不敬,」史密斯說。

跨黨派參議員提出決議案 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35周年

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本·卡丁參議員(Ben Cardin)與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傑夫·莫克里(Jeff Merkley)星期二也以跨黨派的方式提出一項決議案,紀念天安門大屠殺35周年。

決議案譴責中國對其公民和活動人士廣泛使用鎮壓和跨國鎮壓手段,並有計劃地破壞聯合國系統內的人權準則。

「今天,我們悼念35年前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民主示威遊行中被中共當局打死或打傷的人們,」來自馬利蘭州的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卡丁在聲明中說,「儘管中國政府試圖抹去1989年6月4日的事件,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球,但它永遠無法讓那些為國家人權而勇敢抗議的人們的記憶保持沉默。」

「美國和國際社會重申我們的承諾:支持中國人民的願望,追究中國在其國內外侵犯人權的責任,反對中國為維護國家權力而重新定義人權的無恥企圖,」卡丁說。

此前一天,卡丁曾在福克斯新聞(Fox News)撰文指出,「坦克人」影像已成為全球反抗壓迫的永恆象徵。

卡丁以題為「我們不能讓天安門事件的記憶逐漸褪色」的文章,向於1989年中國歷史性抗議活動中捍衛自由、尊嚴和自我表達權利的英雄們致敬,「只有當我們大膽譴責無論何時何地發生的侵犯人權行為、並採取行動時,我們對世界各地人權的承諾才有分量」。

參議院少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星期二也通過書面聲明紀念天安門事件35周年。

麥康奈爾在聲明寫道,「35年前,中國共產黨殘酷鎮壓了天安門廣場上的和平示威,提醒世界它的權力是建立在恐懼之上。」

麥康奈爾接着說,北京當局領導着日益壯大的「專制主義軸心」(axis of fellow authoritarians),在國內通過壓迫進行統治,在國外通過侵略試圖改寫世界地圖。

「從莫斯科到德黑蘭再到平壤,中國以武力壓制異議的傳統讓西方和平與繁榮的敵人更加膽大妄為,」麥康奈爾說。

他在聲明結尾寫道,「因此,今天我們要緬懷天安門廣場大屠殺的死難者,更加關注中國繼續像奴役自己公民一樣奴役香港人民的努力,並加倍努力幫助台灣何其他國家抵制北京的霸權野心。」

(美國之音記者莉雅和卡拉對本文亦有貢獻)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李逸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