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他踩了4萬次毒蛇,終於知道了蛇什麼時候會咬人

巴西具竅蝮蛇(Bothrops jararaca)是南美洲最毒、最危險的毒蛇之一。雖然其背部顏色和圖案變化多端,但所有這種蛇的頭部有一條明顯的深褐色條紋,從眼睛開始向後延伸。具竅蝮蛇也是巴西東南部最常見的毒蛇:巴西每年有數萬人被蛇咬傷,其中相當大一部分都因它而起。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有81000~138000人死於毒蛇咬傷的併發症。但是,科學家一直沒能弄清楚,為什麼有些蛇會咬人,而另一些蛇卻不會。科學家並不知道蛇的咬人傾向受哪些內在因素和環境因素影響,例如,同一個品種的蛇,其中哪種性別、多大年齡的蛇更容易咬人,一天中什麼時間更容易咬人,受到哪種刺激後會咬人等等。

為了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巴西布坦唐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的生物學家若昂·米格爾·阿爾維斯-努內斯(João Miguel Alves-Nunes)決定把人類和蛇放在一起。而他選擇的人類對象正是他自己。

4萬次踩踏

布坦唐研究所因收集各種有毒生物(有毒的蛇、蜥蜴、蜘蛛、昆蟲和蠍子)而聞名,他們也研製出了許多抗毒血清和基於動物毒素的藥物。背靠如此強大的後援團,阿爾維斯-努內斯所在的團隊放心大膽地開始了實驗。

團隊收集了116條不同性別和年齡的具竅蝮蛇,並用鋁板和泡沫塑料搭建了一個2平方米的場地,作為阿爾維斯-努內斯和蛇的「競技場」。面對如此危險的實驗,阿爾維斯-努內斯自然不能毫無防備地上場。他穿上了一雙特殊的過膝防護靴,靴子外面包裹着泡沫塑料。

然後,阿爾維斯-努內斯的任務就是在危險邊緣瘋狂試探:他要一步步挑戰這些具竅蝮蛇的「耐心」。在讓這些具竅蝮蛇提前適應了15分鐘場地後,阿爾維斯-努內斯會採用接觸和不接觸兩種方式刺激它們。所謂非接觸刺激,就是用靴子在距離蛇5厘米的區域內隨機踩踏,但不能踩到蛇。而所謂接觸刺激,就是隨機在蛇的頭部、身體和尾部輕輕踩踏,每隔3秒踩一次,每個區域踩10次,即每條蛇踩30次。最終,阿爾維斯-努內斯一共踩了40480下。

巴西具竅蝮蛇(圖片來源:原論文)

其實,許多研究動物防禦行為的科學家都會嘗試「激怒」動物,例如戳戳或者碰一碰它們。雖然其中許多研究對象都是無毒的動物(例如小鼠),但研究西部黑寡婦蜘蛛(Latrodectus hesperus)等有毒生物的科學家也會這樣做。而阿爾維斯-努內斯導師的導師伊萬·薩齊馬(Ivan Sazima)更是早在1988年就開創了試圖讓蛇咬自己腿的先河。不過,像阿爾維斯-努內斯這樣以如此直接的方式「挑釁」數萬次的還從未有過。

摸清規律

數萬次嘗試後,阿爾維斯-努內斯發現,圈養的具竅蝮蛇和野生具竅蝮蛇的咬人傾向沒有明顯區別。一些人此前認為,具竅蝮蛇只有在被踩到的情況下才會咬人。但阿爾維斯-努內斯的研究反駁了這一觀點,在他們的研究中,具竅蝮蛇在接觸刺激和非接觸刺激的情況下都出現了咬人的情況。

而且,無論是接觸刺激還是非接觸刺激,新生的小蛇都遠比青年蛇和成年蛇更容易咬人。靴子踩到蛇後,小蛇咬人的概率是成年蛇的2.17倍,特別是較年輕的雌蛇最容易咬人。而且對於雌蛇而言,體型越小越容易咬人,這也與流行病學數據完美匹配。

不同性別、年齡的具竅蝮蛇在不同時間段咬人的概率(圖片來源:原論文)

在測試踩踏具竅蝮蛇的不同部位後,阿爾維斯-努內斯還得出結論:踩具竅蝮蛇的頭部最容易被攻擊,概率為44%,而踩具竅蝮蛇的身體和尾部被咬的概率只有20%。

踩具竅蝮蛇不同部位被咬的可能性(圖片來源:原論文)

此外,阿爾維斯-努內斯還發現環境溫度和一天中的不同時段也可能影響蛇的攻擊性。雌蛇體溫越高,就越傾向於咬人。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上午時段的防禦性咬傷事件(蛇會在防禦時分泌更多毒液)通常為雌蛇所為(佔64%);到了下午,雌蛇和雄蛇的攻擊性差異逐漸縮小,雌蛇咬傷的比例只佔到了58%;而到了夜間,不同性別的攻擊性會出現小小的反轉,雄蛇咬傷的比例佔了大多數(57%)。

利用這些結論,他們就能推測哪些區域出現蛇咬事故的概率更高。由於沿海地區的具竅蝮蛇通常比高地區域的同類體型更小,再加上沿海地區的氣溫也比高地區域更高,因此研究人員推測沿海地區更易發生蛇咬傷的事故。流行病學數據支持了這一觀點,並且顯示,氣溫每升高一度,被蛇咬傷的幾率就會增加28.27%。

不同地區蛇咬傷事故的發生情況(圖片來源:原論文)

此前的研究顯示,厄爾尼諾現象相關的氣候周期與蛇咬傷事故的發生率之間存在相關性。因此,在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蛇咬傷事故未來可能增多也是人們需要納入考量的一件事。人們最好避免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在這些區域穿行。

意外事故

不過,阿爾維斯-努內斯的防護並非萬無一失。當阿爾維斯-努內斯用一條響尾蛇做實驗時,響尾蛇的毒牙突破了防護靴外的泡沫塑料,咬到了他。雖然阿爾維斯-努內斯及時注射了抗蛇毒血清,但他卻不幸地發現自己同時對蛇毒和抗蛇毒血清過敏。於是,阿爾維斯-努內斯不得不請了15天病假。

但是,這次經歷又給阿爾維斯-努內斯帶來了新的研究方向:被具竅蝮蛇咬了上千次都沒能咬破的防護靴居然被響尾蛇一舉擊破,這不正說明二者的咬合力存在差異嗎?於是,阿爾維斯-努內斯如今已經開始研究二者的咬合力差異,看它們能咬穿什麼樣的材料和鞋子。

當然,發現自己對蛇毒和抗蛇毒血清過敏之後,阿爾維斯-努內斯再也不敢直接與蛇接觸了。凡是需要與蛇接觸的實驗,他都交給技術員完成,自己只負責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

請不要輕易嘗試自行復刻這樣的研究!這既可能給自己造成危害,也可能傷害到動物!畢竟阿爾維斯-努內斯在踩踏時十分小心,沒有將全部重量都放在腳上,才沒有給這些蛇造成傷害。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環球科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