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噩夢來了:一場即將召開的會議

——王赫:美日軍工一體化鉗制中共軍事狂賭

作者:
據《日經亞洲》報道,6月10日至11日,美日將舉行「防務產業合作、採購和保障(DICAS)論壇」的首次會議,美國國防部負責採購和維護的副部長與日本防衛裝備廳(ATLA)局長參加。 這是落實4月10日美日領導人聯合聲明的最新舉措。是日,拜登在白宮接待了來訪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雙方達成了旨在提升雙方防務安全合作水平的約70項合作協議,稱「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裏,美國-日本同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並將共同努力推進「面向未來的全球合作夥伴」。

據《日經亞洲》報道,6月10日至11日,美日將舉行「防務產業合作、採購和保障(DICAS)論壇」的首次會議,美國國防部負責採購和維護的副部長與日本防衛裝備廳(ATLA)局長參加。

這是落實4月10日美日領導人聯合聲明的最新舉措。是日,拜登在白宮接待了來訪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雙方達成了旨在提升雙方防務安全合作水平的約70項合作協議,稱「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裏,美國-日本同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並將共同努力推進「面向未來的全球合作夥伴」。

聯合聲明指:為利用各自的工業基礎來滿足關鍵能力的需求並保持長期戰備狀態,將召開一次DICAS論壇,以確定美國和日本產業合作的優先領域,其中包括與相關部委協調,共同開發和生產導彈,以及在日本商業設施共同維持前沿部署的美國海軍艦艇和美國空軍飛機,包括第四代戰鬥機在內。該論壇與現有的國防科技合作小組一起,將更好地整合和調整兩國的國防產業政策、採購和科技生態系統。

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的「愛國者-2」「愛國者-3」地對空攔截導彈及其半掛拖車、發射架等均由獲得美國許可證的三菱重工等日本企業生產。不過,據彭博社稱,成本嚴重超支。

另一方面,據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2023年6月的報告,美國現有產能一年只能生產450枚「愛國者」導彈,其中250枚為美軍方直接採購。同時,美軍工企業提高產量的潛力被限制在每年15%—20%。

去年12月22日,日本政府審議通過了新版《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和運用指針,決定向美國提供在日生產的「愛國者」防空導彈。這是2014年日本內閣決議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後,首次允許出口殺傷性武器。

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的「愛國者-2」「愛國者-3」地對空攔截導彈及其半掛拖車、發射架等均由獲得美國許可證的三菱重工等日本企業生產。圖為愛國者地對空飛彈系統。(Christof Stache/AFP/Getty Images)

日本擴大生產「愛國者」導彈推動日美軍工一體化

這次DICAS論壇,對日本而言,以日本擴大生產「愛國者」導彈為龍頭,將極大的推動日本軍工的發展和日美軍工一體化,令中共膽寒。

這裏的一個背景是,因應國際形勢的發展,日本正深刻調整其武器出口政策。上世紀60年代,日本確立了「武器出口三原則」,即:不向共產主義陣營國家出售武器、不向聯合國禁止的國家出售武器和不向發生或可能發生國際爭端的當事國出售武器。2014年,安倍政府將「武器出口三原則」修改為「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允許「在一定條件下」出口防衛裝備。2022年底,岸田政府通過新版安保政策三文件,並首次承諾要促進防衛裝備出口。2023年12月和2024年3月,岸田政府兩次修訂《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和運用指針。

除了向美國出口「愛國者」導彈外,日本近期的重大防衛裝備轉移事項還有兩個。其一,去年12月20日,日本正式向菲律賓交付新型對空警戒雷達,這是日本首次出口武器裝備成品。這套雷達系統探測範圍300海里(約合555公里),被菲律賓部署在距離黃岩島約300公里的前美國空軍基地,能夠追蹤中共動向。其二,今年3月26日,日本解禁日本與英國、意大利聯合研發的新型戰鬥機向第三國的出口。

日本具有強大的軍工潛力。在美國的主導下,日美軍事一體化是中共的一大噩夢。

美國落實首份「國防工業戰略」視日本為優先合作夥伴

這次DICAS論壇,對美國而言,是落實首份「國防工業戰略」(NDIS)的重大舉措。

1月11日,美軍發佈了史無前例的「國防工業戰略」。美國首位負責工業基礎政策的助理國防部長泰勒-凱爾(Laura Taylor-Kale)表示,制定這份戰略的動力來自對於美國國家安全威脅增加的擔憂,特別是中共和俄羅斯構成的挑戰。她說,美國的「民主兵工廠」曾幫助美國贏得了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在很長的未來,它能夠而且必須提供同樣持久的優勢並支持「一體化威懾」的能力。

而俄烏戰爭,暴露了美國至少三大不足。第一,烏克蘭戰事前10個月就用掉了美國耗時13年才能生產出來的「毒刺」防空導彈和耗時5年才能生產出來的「標槍」反坦克導彈,美國軍備庫存「迅速見底」。第二,未來的大國衝突將是工業式衝突,美國國防工業準備不足。美國現有工業基礎主要聚焦滿足和平時期需求,但無法快速應對戰時的需求增長。第三,美軍戰備態勢和軍工產能無法應對「台海衝突」。

《國防工業戰略》認為,「在過去的30年中,中(共)國在許多關鍵領域成為了全球工業強國,從造船到關鍵礦產到微電子,產能不僅超過了美國,還超過其亞洲和歐洲盟友的總和。」不過,美國仍然在全球製造最優秀的武器,但「必須能夠以足夠的速度和規模生產這些能力,以最大化我們的優勢」。

《國防工業戰略》指出未來3—5年建設現代化國防工業生態系統至關重要的4個戰略重點:一是建立彈性供應鏈;二是培養足夠熟練且充足的勞動力隊伍;三是實現靈活採辦;四是促進公平有效的市場機制,支持美國及其盟友夥伴之間穩固的國防生態系統,確保經濟安全和綜合威懾。該報告並提出了25項具體行動,其中之一是,「加強國際國防生產關係,與盟友和夥伴合作,通過多種國際協作機制建立生產優勢,擴大全球防禦生產,增加供應鏈韌性」。

從這次DICAS論壇來看,美國將日本視為優先合作夥伴。

美國準備再次成為「民主兵工廠」

大家知道,國防工業是戰略威懾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一直高度重視國防工業基礎和能力建設,將其提升到事關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拜登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戰略》,都將加強國防工業基礎列為優先事項,提出美國國防工業的目標是確保美軍士兵擁有所需的平台、技術和保障,使美國、盟國和夥伴部隊建立並維持對競爭對手的壓倒性優勢。

根據中共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全球製造業中,美國站在第一級,日本、德國是第二級,中國只是第三級中的最頭者。中共深知自己的製造業「大而不強」,差距太大,其到2035年的目標,也只是「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即希望能與日、德比肩,還不敢說與美國一比高下。

現在,美國與中共展開「極端的戰略競爭」,在俄烏戰爭的刺激下,又加上可能爆發的台海戰爭的挑戰,美國決心重整國防工業。

2023年10月19日,拜登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講話中援引羅斯福總統在二戰時的口號,表示準備好再次成為支持自由事業的「民主兵工廠」(arsenal of democracy)。

從美國《國防工業戰略》到升級日美同盟,再到這次DICAS論壇,可以看到美國的備戰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着,美國的全面軍工優勢在不斷增強。這實質性地鉗制着中共的軍事狂賭(比如發動台海戰爭)。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