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恆大5600億元造假創全球歷史,是怎麼做到的?

在短短兩年時間裏,恆大地產虛增收入5600多億元,虛增利潤920億元,創下了財務造假的全球歷史之最。

當年舉世聞名的美國安然造假等醜聞,在恆大的造假規模面前都不值一提。

5月31日,證監會發佈公告,對恆大地產財務造假以及債券欺詐發行等行為罰款41.75億元,對許家印罰款4700萬元並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按照證監會的通報,恆大地產通過提前確認收入方式實施財務造假,2019年虛增收入2139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50%,虛增利潤407億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63%;2020年虛增收入3501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78%,虛增利潤512億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87%。

這就意味着,在恆大的業績巔峰時期,2019年收入的5成,利潤的6成都來自造假;2020年更是變本加厲,將近8成的收入和9成的利潤來自造假。

所謂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所謂全國首富,其實都是建立在虛假的謊言之上。恆大地產的瘋狂造假,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當年房地產的虛假繁榮,靠人為吹起的泡泡,自然也就免不了現在泡沫破滅的結局。

恆大地產財務造假處罰決定(圖源:中國證監會官網)

那麼,如此大規模的業績造假,恆大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按照證監會的通告,恆大主要是通過提前確認收入的方式進行財務造假。具體而言,就是大幅降低確定收入的標準,將很多不應該確認的收入提前確認為收入。通常而言,房地產企業確認收入的標需要等到項目竣工交付,但是恆大後來大幅降低了標準,只要和客戶簽訂了銷售合同,恆大方面就確認為收入。這就使得恆大將大量預售收入提前確認為當前收入。

由於房地產開發周期很長,市場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提前將預售收入確認為實際收入,風險在於,將來有很多收入可能無法真正實現。比如恆大,當年很多提前確認的收入,隨着現在大量爛尾樓的出現,最終根本無法兌現。

2022年1月3日,杭州一處工地上,恆大標識。(圖|視覺中國)

恆大財務造假並不只是會計處理方式上的投機取巧,按照證監會的通告,「恆大地產的財務造假行為是公司相關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公司總部和項目公司一體推進的,並採取修改調整當年交樓清單、修改明源系統交樓時間等編造重要事實的手段」。

那麼,恆大為什麼要如此處心積慮的大規模造假呢?

首要目的之一是為了讓業績更加漂亮。因為預售收入被提前確認後,相應的成本其實並沒有發生,所以,由此帶來的影響就是當期的收入和利潤大幅提升,業績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2019年3月26日,香港,恆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出席新聞發佈會。(圖|視覺中國)

有了漂亮的業績做基礎,恆大就可以大幅融資,繼續以高槓桿的模式做大規模。過去幾年,由於房地產融資渠道被收緊,恆大更是首批踩中「三道紅線」的房企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恆大面臨極大的資金壓力,既面臨巨大的償債壓力,同時還要維持高槓桿的滾動開發模式,所以,通過財務造假將業績做得很漂亮,就可以在銀行以及資本市場融資。

此次證監會查處恆大造假,方向之一就是當年的債券欺詐發行。按照證監會的披露,經查明,恆大地產利用2019年、2020年年報虛假財務數據在交易所市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5期合計208億元債券。

有了優秀的業績,恆大還可以實施大規模分紅。2016年至2020年,恆大持續大手筆分紅,在造假規模最大的2020年,恆大分紅高達500多億元。多年以來,許家印從恆大獲得累計分紅高達500億元左右。對於大股東和持股的高管,在直接減持股份不方便的情況下,高比例分紅也是一種套現的方式。

證監會處罰決定書(圖源:中國證監會官網)

恆大這種激進的提前確認收入的方式,終究還是紙包不住火。由於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公司寅吃卯糧的風險逐漸浮出水面。2021年和2022年,恆大連續兩年財報難產,2023年7月份,公司終於補發了2021年和2022年年報,並且在年報中更改了確認收入的方式,「在2021年以前,本集團認為客戶接受物業或根據銷售合約被視為物業已獲客戶接受(以較早者為準)時確認收益。但自2021年以來,由於本集團逐漸陷入流動資金困難,本集團認為納入獲得項目竣工證書或業主佔用作為收益確認的額外條件將更佳反映本集團的狀況,且更具實際操作性」。

由於確認收入的方式出現重大變化,公司此前高速增長的業績突然爆出巨虧。2021年和2022年,恆大合計淨虧損金額超過了8100多億元,更讓市場震驚的是,截止2022年底,恆大的負債總額達到了2.44萬億元,超出1.84萬億元的總資產,已經陷入資不抵債的破產境地。

恆大危機暴露之初,人們更多認為是因為房地產市場大環境變差導致恆大暴雷,但是隨着恆大遲到的年報公開,市場開始對恆大產生了做假賬的質疑,如果市場的懷疑成真,那就意味着恆大的問題更加嚴重。最終,隨着證監會處罰公告出台,市場對於恆大造假的懷疑得到了證實。

在恆大造假案中,還有一個重要角色不得不提,那就是普華永道。普華永道擔任恆大會計師事務所10多年,作為全球最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每年都為恆大的財報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在恆大業績造假的2019年和2020年年報中,普華永道的審計意見為——相關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編制,公允反映了公司財務狀況。普華永道同時還表示,「我們相信,我們獲取的審計證據是充分、適當的,為發表審計意見提供了基礎。」

對於恆大的投資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即使對恆大業績有所質疑,但是出於對普華永道專業性的信任,也會打消對於恆大造假的懷疑。

在恆大造假曝光之後,普華永道的專業性遭遇重大信任危機。最近,國內已經有20多家大型上市公司紛紛終止和普華永道的合作,其中包括中石油、中國人保、招商銀行等等。

證監會最近發佈對恆大造假的處罰之後,同時也表示,「正在推進對相關中介機構的調查」。除了普華永道之外,恆大的中介機構還包括中信建投、中誠信國際、以及金杜律師事務所等等。

最近發佈的資本市場《國九條》,專門提出「構建資本市場防假打假綜合懲防體系,嚴肅整治財務造假」。恆大大規模造假之後,普華永道等中介機構會承擔怎樣的責任,市場各方都在等待答案。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