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網絡炸鍋 許家印或許還不起4700萬

對於「許家印是否還得起4700萬元」這個問題,網友們議論紛紛。有人說,4700萬元這麼多,許老闆肯定還不起的。也有網友反駁,「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畢竟身家在那兒呢!」

許家印被罰4700萬一事,在網絡上激起千層浪。到底他還有沒有錢交出這筆罰金?許家印的債務糾紛太多了,即便他名下有資產,也被債權人起訴予以凍結,或者是因債務糾紛被轉讓。

01、「情節很嚴重,性質很惡劣」

湖北的宋翔看着手機中兩張2020年在恆大某樓盤看房時拍的照片,心中不禁感慨萬千。那時的恆大地產,樓盤位置雖然偏僻,但人氣卻異常旺盛,仿佛預示着未來的輝煌。然後,令宋翔沒有想到的是,僅僅是一年後的2021年9月,恆大就暴雷了。

這兩年多來,恆大和許家印的新聞,就像電視劇里的狗血劇情一樣,牽動着所有人的心:許家印「跳樓」了?許家印被抓了......這一次,是許家印被罰了。

5月31日,證監會網站公告稱,依法對恆大地產債券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恆大地產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罰款41.75億元,對恆大地產時任董事長、實際控制人許家印,處以頂格罰款4700萬元並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簡單來說,恆大地產通過提前確認收入的方式,虛增了收入和利潤,導致其發行的債券存在欺詐行為。這個欺詐行為所涉及的金額是龐大的,如恆大地產在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期間,共欺詐發行了208億元債券。

並且,恆大地產還未按照規定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2022年中期報告以及2022年年度報告,未按照規定披露重大訴訟仲裁的情況,未按規定披露未能清償到期債務的情況。在措辭上,除了使用了頂格罰款外,處罰決定書對時任董事長許家印使用了「手段特別惡劣,情節特別嚴重」等用語。

處罰決定書一出,網絡上炸開了鍋。有網友留言道,「這罰款有點少啊。」實際上,透過層層股權穿透可以看到,恆大地產背後站着的是港股上市公司中國恆大,而中國恆大背後站着的是BVI(英屬維爾京群島)公司。「證監會每一種罰款都是有標準的,不是隨便開個高價就可以。恆大地產有些行為不是在國內進行的,證監會就無法進行處罰。」熟悉國內和國際法律的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沖說。

這一次的處罰,針對的正是恆大地產境內債券市場的違法行為,且並不涉及恆大集團旗下其他板塊的風險事項。宋翔向「市界」感嘆道,證券市場是個講誠信的地方,恆大地產這麼做,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證監會這次的處罰,也是對其他企業的警示。」

與恆大地產和許家印一同被處罰的,還有曾經的恆大高管,如潘大榮、潘翰翎、錢程等均被不同程度地處罰、警告等,罰款在20萬元到900萬元不等。「市界」看完行政處罰決定全文發現,除了恆大地產、錢程外,許家印、潘大榮等人都提出了陳述、申辯意見。

以許家印為例,他陳述的申辯意見有五點,其中有一點是「相關違法行為是由他人具體組織實施的,認定許家印授意、組織從事違法行為證據不足,亦沒有基於實際控制人身份指使他人從事違法行為。」不過,證監會認為,在案證據足以證明,許家印作為恆大地產董事長和實際控制人,安排、組織財務造假事項。

最終,證監會對許家印以及其他人的陳述申辯意見不予採納。至此,處罰案塵埃落定。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證監會在處罰書中還提到,因無法與夏海鈞取得聯繫,已啟動公告送達程序,將對其依法另行處理。

夏海鈞是恆大集團的2號人物,也是恆大內部公認「最受許家印信任的男人」。自從許家印被控制後,柯鵬、杜亮、潘大榮等恆大一眾高管相繼被帶走,夏海鈞一直音訊全無。即便在今年5月,夏海鈞被深交所一紙公告,受到公開譴責的處分,這個恆大集團的關鍵人物,也仍然處於失聯狀態。

02、「許家印名下或沒有資產了」

對於「許家印是否還得起4700萬元」這個問題,網友們議論紛紛。有人說,4700萬元這麼多,許老闆肯定還不起的。也有網友反駁,「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畢竟身家在那兒呢!」

儘管許家印這兩年的身家大幅縮水(巔峰時刻為2040億元),但2023年9月發佈《2023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許家印的身家仍有200億元。那麼,這是否就意味着許家印就能夠還得起4700萬元呢?「他是否有能力支付4700萬元的罰款,這取決於他的資產流動性和實際控制情況。」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說。

許家印200億元的身家主要包括公開的股票和公司資產。如截至2022年12月報告期內,許家印持有中國恆大的股份比例為59.78%,期末參考持股市值為116.34億元。

不過,黃立沖認為,許家印名下或已經沒有資產了,資產很有可能在他前妻丁玉梅手中,比如房子、現金、股票、土地、物業、私人飛機等等。黃立沖之所以得出這樣的判斷,一則是許家印的債務糾紛太多了,即便他名下有資產,也被債權人起訴予以凍結,或者是因債務糾紛被轉讓。

並且,自從2021年以來,許家印把個人財產「押的押」、「賣的賣」(包括香港的3棟別墅、廣州、深圳的豪宅、幾架私人飛機),換回的錢用於一些剛性經營成本。比如,剛剛被買家以約4.7億港元的價格接手的香港山頂布力徑10號B屋,曾由許家印或相關人士持有。

儘管許家印在海外有資產,但很多國家都高度重視保護私人財產。一些國家在憲法或法律中明確規定了私有財產的權利和保護。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在保護私人財產方面力度尤為大。「你要想舉證,跨國是很難的。」黃立沖說。

其實,在恆大集團暴雷後,市面上就在傳許家印和丁玉梅,通過「技術性離婚」將部分資產轉移至境外。據金融界的報道,自從2009年上市以後,恆大集團累計分紅達到了733億元,常年掌握恆大集團將近七成股權的許家印家族,起碼在這些年的分紅中套現了500億元。

「她(丁玉梅)到底拿了多少錢都是猜測。畢竟,恆大通常是將錢轉走後,投回到債權里。比如美元債。恆大暴雷後,美元債也不會還回來。」黃立沖告訴「市界」。退一萬步來說,丁玉梅真的如外界傳言,帶着不少現金到了國外,她會拿出4700萬元,替前夫許家印繳納罰款嗎?這個問題無從得知。

許家印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許智健畢業於清華大學,曾負責恆大集團物業、園林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許騰鶴是哈佛大學「海歸」,曾參與恆大公司眾多業務,他擔任恆大集團珠三角公司董事長多年,也負責過恆大財富的重要工作。

不過,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許家印被採取強制措施之前,小兒子許騰鶴已經被帶走了。直到2024年2月26日,丁玉梅入稟香港高等法院,向自己和許騰鶴追討10億港元債務。市場觀點普遍認為,丁玉梅表面上看着是討債,其實恐怕是在幫着許騰鶴逃債。

這讓事情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03、「什麼時候才能拿回我的錢?」

黃立沖能夠確信的一點是,恆大地產難以繳清41.75億元的罰款。因為,恆大集團暴雷後,作為重要的子公司之一,恆大地產的資產,也相繼被各種債權人分割了。

恆大地產的資產分為有抵押的和沒被抵押這兩種。有抵押的很好理解,比如像前面提到的香港山頂布力徑10號B屋,被抵押給了建行亞洲。而沒有被抵押的資產,比如公司名下的房子、土地、車輛等等,在恆大暴雷後,通常也會被工程隊、供應商到法院去起訴,再由法院去執行這些資產。

「恆大從出現危機到現在,能抵押的都已經抵押了。剩下的都是沒有什麼抵押價值的東西。既然沒有什麼抵押價值,那幾乎都是不值錢的東西。」黃立沖認為。這種說法「市界」也曾從供應商那裏得到了佐證。

不少供應商在追討債務時發現,怎麼也找不到可執行的資產。要麼是凍結了,要麼是被其他債權人搶先一步拿走了。剩下的,就是售樓處、辦公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等。

天眼查法律訴訟信息顯示,5月23日至24日,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新增4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合計9.84億餘元,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部分案件被執行人還包括恆大集團有限公司、恆大地產集團(深圳)有限公司等。

風險信息顯示,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現存790餘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725億元。此外,該公司還存在多條限制消費令、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信息。這也就意味着,恆大地產41.75億元的罰款,證監會恐難拿到。

「在恆大地產無力償還的情況下,證監會在清盤時候成為債權人,將恆大地產被拍賣的資產拿走。一般來說,這樣的罰款優先於無擔保債權。」黃立沖再次強調道。

好在,恆大保交樓的工作一直有條不紊地展開。恆大地產負責人向媒體表示,公司目前仍全力推進保交樓等重點工作,目前全國範圍內保交樓項目已經完成超過80%。「我在一個月前已經離職了,我所在城市的恆大樓盤,都已經交付完了,工程隊也原地解散了。」一名負責保交樓的恆大前員工說。

除了恆大地產和許家印、以及保交樓有新的動向外,恆大集團旗下的其他眾多板塊,似乎只有恆大物業和恆大汽車能在市場上,掀起一點漣漪。

5月27日,恆大物業高開12.66%報0.89港元。市場觀點認為,這或被恆大汽車復牌大漲帶動。由於嚴重的資金短缺,恆大汽車在今年年初已停止生產,於5月17日因等待刊發內幕消息而停牌,並於5月27日復牌高開94.74%。

這背後是恆大汽車5月26日釋放出的利好信息:31.45億股潛在待售股份將即時被收購,及32.03億股潛在待售股份,將成為潛在買方於買賣協議日期後一定期限內的一項可行使選擇權的標的。「購買恆大汽車股權的人,很有可能是債權人。因為如果沒人買的話,他所有的債權拿不回來。不如再添一點錢,獲取主動權,再看能不能有機會重組。」黃立沖分析指出。

不過,這幾天,外界紛紛猜測這個潛在買家是「小米」。在恆大汽車的股吧群,一群股民熱烈討論該信息,不少人雀躍不已。他們極其渴望這個潛在買家就是小米,畢竟如今論誰財力雄厚,少有公司拼得過小米。「應該不是空穴來風。按照小米汽車現在產能,亟需工廠擴產,其實收購恆大汽車的幾個暫停工廠進行改造可以實現產能擴張。」一名股民留言道。

只可惜,事情很快明朗了。5月30日小米在官方賬號上闢謠了,「小米汽車從未有過收購或控股恆大汽車的計劃和舉動。」這讓差點信以為真的恆大汽車股民失望不已,「什麼時候才能解套啊!」另一邊,恆大汽車債權人也在社交平台抱怨道,「什麼時候才能拿回我的錢?」

失望的還有那些被恆大捲入其中的更多局中人。比如供應商,比如一些仍沒有拿到恆大房子的人。他們站在許家印給他們挖下的坑裏,無助而又迷茫。(文中宋翔、徐楓為化名。)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市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